7月13日上午,看完《抓娃娃》我就跟人说:这部电影必爆。果然,几天下来,票房已经飙到了15亿人民币。暑期才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放映期,恐怕能飙到30亿。

必爆的原因其实很简单:话题感很强,很好地贩卖了焦虑,暑期档孩子为王,还有就是,沈腾和马丽这对黄金搭档的票房号召力惊人,而且他们运气贼好,今年暑期没有好片,《抓娃娃》独一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这部电影好看吗?好看。但是,吃相也挺难看

沈腾扮演的马成钢和马丽作为超级富豪,决定要穷养儿子。有钱任性,说干就干。

两口子在大都市里重新装旧了一座老旧的筒子楼,类似四合院那种,请了几十个演员,饰演各种不同的邻居、店主、路人,到处都装了隐蔽摄像头,对儿子马继业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

于是,一个穷困、和谐、上进的80年代筒子楼一样的世界诞生了。

就在这种全是虚假的环境和人设中,马继业生活了十几年,直到高考前夕。他发现瘫痪了十几年的奶奶竟然在打篮球,还持球突破三步上篮,潇洒而且专业,被发现后,奶奶立即逃遁,健步如飞,十六七岁的大小伙子竟然追不上。

眼看纸包不住火,奶奶只好被“病死”,甚是突然,马继业自然不解,将死之人,怎么还能活蹦乱跳地打篮球?沈腾解释为“回光返照”。

这可真是超级无敌的回光返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奶奶的丧礼上,奶奶装死,孙子哭死,差点露馅,啼笑皆非。马丽彰显猛女本色,在奶奶即将诈尸成功的千钧一发之际,一声凄厉的嚎叫,飞身扑上去,将奶奶按压在停车床上,推入了火化间。

危机暂时解除,可马继业更加疑惑了。

最终,他发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一切都是假的,他穷了十几年是假的,他吃的苦也是假的,他所面对的所有人、所有事几乎全都是演出来的。

他活着从来没有自己的轨迹,全是父母铺好的,分毫不差。沈腾和马丽用金钱买通了一切。

他的人生是完全被操控的人生,于是他觉醒了,为了真相、为了自由、为了报复,父母不要,高考不考,清北大学也不要了,用了一招调虎离山,假装自己被绑架,于是炸出了所有的真相。

马继业心如死灰,觉得这些年都白活了。

而马丽和沈腾傻眼了,痛哭流涕。

最后,沈腾说出了两句至理名言。第一句:你以为是我们操控了你的人生,其实是你操控了我们!第二句:你还回不回家吃饭啊?!

这两句都是对孩子说的。可何尝不是对中国式教育的控诉?

而马继业逃出牢笼,就像一只复得返自然的鸟儿,迎着阳光,飞向了新的世界。

电影就此结束。

开放式结尾,但我们都明白,马继业只是应激性反应,不久后他冷静下来,又会重归家庭,过上富裕而无忧无虑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导演迈克尔和保罗曾耗时56年,拍了一部纪录片。对来自不同阶级的14个孩子进行跟踪拍摄,将他们从7岁到63岁的成长过程记录下来。这是个有趣的、耗时很久的试验,导演试图验证跨越阶层有多难,探究决定一个人幸福与否的主要因素。

在纪录片中,首先聚焦的是三个精英阶层的男孩,约翰、安德鲁、查尔斯,他们的家庭都很富有,从小就读贵族私人学校,从小养成读报看书的习惯,他们看的都是《金融时报》《观察家》《泰晤士报》之类。

7岁时,他们就有了详细的人生规划,父母早就为他们铺好了金光大道,有一天,顺其自然地成为社会精英。

相比之下,贫民窟的孩子则是另一幅天地。他们没有时间思考、阅读和梦想,小小年纪便要承担家庭的重担,干苦力、打零工,他们就像狄更斯笔下的大卫科波菲尔或者匹克威客,都有着一个悲惨的童年。

有些孩子是“雾都孤儿”混迹于底层,有些孩子希望找到亲生父亲,有的则惶恐度日,盘算着如何才能少挨揍、多吃巧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根本不知道“大学”是什么,书籍是什么,对于他们来说,上学并不重要,因此,他们轻易辍学,然后走上父辈的老路,在社会底层打拼。父母对他们的教育是扭曲的或者是缺失的。他们所处的环境,没有人读书看报,极少有人能走出去,在伦敦市中心贵族富豪聚集的肯辛顿区生活。

这就是现实,有的人一出生就赢在起跑线,有的人至死都没有踏足富人区。

关键是,富人的孩子之所以能成才,不仅仅只是因为有钱,更重要的是富人家庭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以及长远的格局、眼光与规划。

在纪录片中,富人的孩子从小就知道竞争、人情以及自我定位,他们拥有更多的资源与人脉,思想成熟,彬彬有礼,志向远大。

中年之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已事业有成,生活优渥,家庭美满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那些穷孩子呢?他们的童年充斥着打架、斗殴、被霸凌或者拉帮结派,早早就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过早就进入底层讨生活,有时为了碎银几两,加班熬夜,累垮了身子,然而赚点钱,往往又会忍不住到赌坊或者娱乐场所挥霍一空。

等到年过四十,他们有了孩子,看到孩子在走自己的老路,这才幡然醒悟,当年因为没有好好读书没有努力奋斗,才落得今日的地步。

纪录片中的14个孩子,只有一个人跨越阶级的鸿沟,逆袭进入了精英社会,因为他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又有天赋和自制力,最终成为美国名校的大学教授。

现实是残酷的。

英国这个纪录片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社会流动是极其有限的,随着社会发展,阶级固化只会越来越严重,因为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科幻小说《北京折叠》还记得吗?穷人的生存空间和时间越来越稀薄。富人因为拥有更好更多的物质资源、时间资源,就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和锻炼,于是能力更强,周而复始,无懈可击。

那么,回到国内,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如何选择的呢?

穷人富养孩子,而富人却开始穷养孩子。当然穷养只是阶段性的,不会一直穷。

《抓娃娃》便是如此。沈腾和马丽之所以选择穷养孩子,是为了磨炼他的意志,培养他的自力更生和吃苦精神,以及经商意识,以便他顺利继承庞大的家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简单算个账。沈腾穷养孩子大概花了多少钱,付出了多少?

从5岁开始到18岁参加高考,共计13年。

租赁、改造房屋,构筑地下工事,建造遍布马继业生活、游玩场所的监控设备,而且都是先进的、高级的机器,这些硬件需要多少钱?故事场景应该是北京。地皮是很贵的。

做这些事是不是要打点当地的街道办或者区政府?如果遇到政府的大型项目,比如奥运场馆建设,他马成钢是不是要挪地方?为了不挪地方,就得想尽办法或者把整块地买下来。

这笔钱,13年,地皮,加上更新换代、维护设备啥的,不得一个亿啊。

为了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沈腾把当时全国最著名的儿童教育学家李老师请来,扮演儿子的奶奶,并且是假装瘫痪,药不离口。

这一演就是13年,而且24小时陪着孩子。光李老师一个人的费用,恐怕每年都得百八十万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各色邻居、卖菜的大爷、小商店的大婶、书店的孔乙己等等,几十个演员,长年累月,风雨无阻,每天都在演,24小时无休。

除了表演,他们晚上还要回到地下室的总部,研究、策划、分析,接受KPI。

哪个演员一年不得三五十万?

沈腾还大手大脚的,一高兴奖金就翻倍了。

如此算下来,光演员的费用就需要两千万。

所以,沈腾马丽所谓的穷养其本质是富养,是耗资巨大的一项系统工程。

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深厚的人脉关系和坚定的情绪管理根本无法实现。

此外,所谓的挫折教育只是过程艰难,结果是被控制的,一定会成功。因为沈腾在暗中操控,要确保孩子历尽艰辛而得偿所愿。

对于早恋问题,沈腾不惜用关系和金钱买通了学校,把一个毫无舞蹈天赋的女生送进了著名舞蹈学院。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又是对马继业的深刻一课。

总之,这是极其奢侈的教育!

相反,穷人家富养孩子,其本质是穷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苦不能苦了孩子这条理念流行于中下阶层,尤其是农村和小城镇,孩子啃老,享受上宾待遇,用几千块的手机,穿AIR真品篮球鞋,吃海底捞麦当劳,还没结婚就盖了大房子、买了十几二十万的好车……

于是,父母举债,透支财富和未来,带来的可能是孩子余生的贫困,甚至无法适应贫困生活而走上极端。

电影究竟是在探索孩子成才的道路,还是讽刺富人穷养孩子的做法,已经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马成钢赢了,沈腾赢了,马丽赢了。

马成钢用钱砸出了一个能吃苦、吃过苦、精于计算、智商超群、品学兼优的高中生。

他从小所受到的磨炼、屈辱和感情熏陶,足够他成人后应付社会上的大部分困难。这一点确实要为马成钢那个爆发后竖大拇指。

马成钢其实非常优秀,他能成为大老板,赚到很多很多的钱,绝非偶然,他性格坚韧,沉毅果断,敢打敢拼,所以也会让儿子承受长达13年的贫困和自卑。

而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参加高考,靠自己的本事考上清北大学(清华或者北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问题是,在考试的前一天,儿子马继业发现了这场长达十几年的惊天大骗局,于是觉醒了,但他并没有立即反抗,而是将计就计,假装开心地去考试,考试中溜出来,用一招调虎离山之计,将父母以及所有演员骗走,马继业进入地下室,终于弄清了一切。

马成钢说:“我儿子出息了,会用计了。”

是的,一夜之间,马继业长大了,他一个人把所有人玩得团团转,然后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寻求真相比什么都重要,打破权威,揭露骗局,反戈一击,寻找到真正的自我,有什么比这个更有利于少年的成长呢?

马成钢还说:儿子,不怕,今年再复读一年,明年再考清北大学。

是的,富二代的人生可以重来。即便不上清北不上大学又有什么关系?比尔盖茨、乔布斯都是连大学都没读完,马斯克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博士学位,学历并没有影响他们成为大富翁、创造者和世界名人。

即便不读书,他们得到的资源也是极其丰富的,远飞穷人的孩子可比拟。更关键的是,他们的经历和接触的层面不是书本能学到的,而在与人交往、在实践中得到的锻炼和见识更加实用。

诚如王思聪,他纯粹一个超级富有的纨绔子弟,每天游山玩水,打游戏,玩女人,不知道多少美女趋之若鹜,甘愿为他偷偷生个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嘲笑他、批判他的表情,可能是掩饰内心羡慕的真实。

王思聪有什么不好?他接触的都是穷人根本接触不到的信息、资源和机会,他可以随随便便就成功,可以用钱生钱,可以屡败屡战。相反,穷人的孩子可能只有一次机会,败了就再也翻不了身。

事实上,王思聪的确很会玩自媒体,善于用流量为自己加持,并赚得盆满钵满。

此外,他很有商业投资头脑,根据网上的评估,王思聪个人净资产已经达到60亿元,这是他个人和团队投资赚来的。此外,他在电子竞技领域也展现了自己独到的眼光和实力。

所以,马继业放弃了高考,马成钢经过最初的痛苦后很快就释然了,因为他知道,孩子在反抗父母操控中的表现非常棒,堪称完美,所以将来不会差。

不仅马成钢赢了,沈腾和马丽更是大赢家。

他们太懂中国家长的心理了,挑了一个极具话题性的题材,戳中家长的痛点,疯狂贩卖教育焦虑,引起广泛的大讨论,让电影的热度持续攀升,最终大卖、大赚。

马丽成为中国首位200亿元票房的女演员!

要说电影本身,算不上特别优质,可大卖的电影,往往豆瓣评分都并不高,就像陈思诚《消失的你》一样。

当然,我们可以不必想这么多,让自己搞得如此沉重,权当它是爆米花电影,哈哈从头笑到尾,也挺好。

确实很搞笑,一浪高过一浪,最后来个惊天大海啸,戛然而止,余音绕梁,三月不绝。

我认为这是一部好电影。尽管它吃相有点难看。

只是,看完,观众冷暖自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