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二战的各种军事行动,估计各位也都听多了,什么海象行动,什么阿登突击,中国战场还有著名的百团大战,但是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二战时期的来自日本的异常奇葩的军事行动——“飞象行动”。听名字是不是就很酷?但其实真的不是碳基生物能整出来的活儿!
一、啥是“飞象行动”?
咱们先来说说这个“飞象行动”到底是个啥。在二战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小本子那边想了个歪点子,他们打算用气球带着炸弹,飘洋过海去炸美国。
你没听错,就是用气球,是低配简装毛坯版的热气球,这种攻击方式在当时可是闻所未闻,让当时一众军事人员惊掉下巴,也笑掉大牙。
(飞象计划的气球)
至于为啥叫飞象行动,这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我们可以明白的是,当时的日本人真的非常严肃地审核了这个计划,然后大本营给出了天皇的官方指导意见。
没问题,搞吧!!
于是没多久,这个奇葩的气球炸弹就被鼓捣出来了,那么,这个气球炸弹到底长啥样呢?其实构造挺简单的,就是一个大气球下面挂着一个炸弹。气球是用特殊的类似于橡胶的材料做的,能够承受高空的低温和低压。
炸弹呢,就是普通的航空炸弹和迫击炮炮弹,不过为了控制飞行高度,日本人还在气球上装了些沙袋和一个自动定时的机械装置,随着时间自己丢掉配重,好控制气球的飞行轨迹。
(飞象计划)
根据当时的小本子们参谋的推断,这些气球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就会随着太平洋的西风带一路向美国飞去,等到了美国上空,气球的燃料就用的差不多了,高度自然就会开始逐渐下降,最后因为燃料用尽直接坠落。
掉下来的时候触发携带的炸弹,然后爆炸,不用出人,不用怎么花钱,还能给美国人来上几个贺岁大爆竹,嘿,别提多棒了。
而等到实际行动的时候,这群日本人也满怀期待,气球一共足足放了9千枚,他们看着这些气球升空之后飞向美国,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在他们看来,用不了多久,美国就会发出一大堆斥责这些气球炸弹的新闻,以及各个城市严重的被空袭的报道。
(飞象计划的奇葩设计图)
然而,这就是鬼子们想多了
二、行动效果
说到这个行动的效果嘛,先说结论,那就是不能说是大获全胜,只能说是聊胜于无,日本人根本就没有计算太平洋海风对轨迹的影响,一只气球那么轻,就算吊着一颗炸弹,随便让海风一吹就跑偏了,哪能那么容易就飞到美国去?
而且更重要的是啥呢,是太平洋地区总是有风雨天气,只要遭受一点极端天气,那么这一条路径里的气球炸弹就得完全完蛋,所以大部分气球都在半路上失踪了,有的掉进了海里,有的被风吹到了别的地方。
总的来说就是,没有几个真的到达目的地,就算有,也没有对美国造成什么大伤害。
(漫画作品里的飞象计划)
但真要说这玩意没效果,那还真不是,日本人的气球有几个还真的成功到达了美国,不过没有造成多大的真实伤害,有记录的也就是美国西海岸的一片森林里挨了一发气球炸弹,引发了一场森林火灾,当地消防局费了驴劲才解决问题。
还有一个气球炸弹在当地的一个农场中爆炸,炸坏了一片土豆田,还把农场里的牛吓得够呛。
虽然这些破坏都不算太大,但对当时的美国人来说,这简直就是“天降横祸”,好家伙,自从南北战争结束之后,谁还敢在我老家动土?
这群在承平日久的美国老百姓哪见过这种阵仗?一个个都吓得够呛。当地政府花了好大力气才抚平当地居民心态。
(生产飞象计划气球的车间)
其实,“飞象行动”更大的意义在于心理战。不管是论军事实力还是科研技术,甚至是军队人员素质,日本人在战场上那是板上钉钉的打不过美国,所以其实你这种作战计划的真正意义其实就是希望用这种方式来恶心他们一下。
没准日本人自己都知道,虽然造不成太大的实际伤害,但足以让美国人心惊胆战一阵子了。以后没事儿干就扔点炸弹气球,吓唬吓唬老百姓,也就够了。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类似于天天用石头甩别人家玻璃,让人家天天睡不好觉的战术。
(飞象计划的想象图)
三、为啥后来不搞了?
既然“飞象行动”这么有意思,那为啥后来不搞了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成本太高,造一个气球炸弹要花多少钱咱们先不说,日本搞气球的橡胶几乎完全进口自美国,美国早就对日本进行橡胶禁运了,靠着东南亚那点橡胶收入满足常规作战都有点勉强,就更别提是这种需要大量投入橡胶的战斗了;
二是效果太差,大部分气球都失踪了,几千个气球能飞到美国的也就个位数,有这个投入不如弄个轰炸机真的飞到美国去,总比这样靠老天爷要靠谱得多。
再加上鬼子在后面的战争越来越悲剧,中国战场吃紧,太平洋战场吃紧,东南亚战场也吃紧,所以集中自己那点可怜的资源的大原则之下,这个作战行动也就逐渐规模越来越小了。
(一个搁浅的飞象计划气球)
而在1944年开始,日本人的飞象计划的炸弹就几乎没有再放飞过,也许他们也终于明白,这玩意儿的性价比确实太低了,但更大的可能则是,美国人已经打到家门口了,放飞炸弹气球也没啥用了。
(美国人后来复原出来的东西)
所以,在1945年的时候,日本人就宣布飞象行动彻底停止。从此以后,这个二战中最奇葩的军事行动也就成为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