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杨 璐

编辑|李国政

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

在北京蓝色港湾商圈,鸿蒙智行、理想、极氪等新能源汽车品牌门店占据显眼位置,哪怕是工作日,这些店的人流量仍然不少。

要是在以前,再往里走,就能看到一家宝马商超门店,但它在今年7月底彻底消失了所有与宝马相关的元素。“两个月前就开始撤店了。”商圈工作人员告诉帮宁工作室。

宝马的战略调整在暗暗进行中——除了退店外,也是在7月,宝马被曝车型涨价、退出价格战。

此轮价格战当上溯自2023年初。当时,特斯拉突然降价引发连锁反应,以此为起点,中国汽车市场开启了一场空前惨烈的价格战。到2024年初,比亚迪两款插混车型荣耀版以7.98万元开局,许多厂家被迫跟进,价格战火一直弥漫至今。

价格战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在当前这场游戏中,汽车行业对此态度不一,有人还在坚持,有人呼吁停止,有人默默退出。

混乱的局势,考验着每一家车企的战略远见和决策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休战信号

“很多车型没有现车,提车至少要2个月。”一家宝马4S店的销售人员一边查看库存信息,一边说很多车要等9月底才能交付。

7月11日,一位汽车博主把宝马退出价格战的动作公之于众。这一消息仿佛在说,正在百米冲刺的运动员改跑马拉松了。宝马去年因为电车降价十几万,上了热搜;如今半年过后,因为涨价,再上热搜。

有消息称,宝马在今年6月批售任务降低15%,7月份再降低15%。

华晨宝马CEO戴鹤轩回应道:“价格是由经销商作为独立的经营主体去确定的。宝马会与上下游的伙伴都保持密集的讨论,看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应该如何进行,以确保各方合作伙伴都能赚到足够的钱,能够活到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半年前,4S店内的宝马i3参数图片)频繁降价,指导价35.39万元起,最后成交价能达到20万元以内。当时,销售人员称:“卖一辆亏一辆,我们都不愿意卖电车,宝马的电车至少到2025年才能赚钱。”

亏钱卖车,日渐演变为经销商无法承载的重负。

如今,宝马多款车型价格已经上调,幅度不一。北京某宝马4S店的销售人员透露,“每次调价基本都是按照百分点来调,比如指导价35万的车型,一次调价就是3500元”。近两个月里,宝马价格向上调整了数次,总上涨金额在数千元到两万元不等,但也并非网传的一款车涨价大几万。“预计就维持在这个价位了,不会再有太大幅度的调整。”他说。

据他介绍,涨价后两周内,该宝马门店的订单量下降了约30%。不过,该名销售人员表示,尽管订单量有所减少,但宝马给经销商的汽车数量、销售指标也在下降。在该店内,销量靠前的宝马i3、ix3都没有现货,如果在8月初订车,得等到9月底才能提车,仅有少量车型可在8月底交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降价以价换量,到涨价收缩产能,宝马的转换预示着行业风向。

很快,其他豪华品牌跟进涨价的消息传来,包括奔驰、奥迪、沃尔沃等。一些造车新势力等新能源品牌也有所动作,但幅度不一。

网络曾流出一张截图——零跑汽车“致车主们的一封信”,信中称零跑汽车8月将要收回部分权益、变相涨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一消息遭到官方否认。7月31日,零跑汽车相关人士表示,该消息来源不明,内部正在核实,目前还没有进展,只有等待官宣消息。

8月1日,北京一名零跑汽车的销售人员对帮宁工作室表示,目前权益政策仍和7月的一致。

鸿蒙智行的“3000元现金优惠”权益自8月7日起取消。早在7月底销售顾问就说过,该项权益8月有可能会调整。

理想汽车方面,自8月1日起,理想L7、L8、L9取消赠送充电桩;L6动手早一些,在7月份就取消了这一权益。如果消费者需要充电桩,则额外支付3699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有不少车企表达相反的态度。

广汽丰田表示,官方从未说过退出价格战,意外被卷入宝马此次事件,广汽丰田车型还是会有优惠价格,只是优惠程度趋向稳定。

比亚迪方面,7月29日,方程豹汽车旗下车型豹5直接官降5万元,从之前的28.98万~35.28万元,下调为现在的23.98万~30.28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汽大众方面,ID.3、ID.4还在延续促销活动,ID.3 2024款限时11.99万元起,加上ID.Care保值包的销售政策犹在,现在下订还有可降空间。北京一家4S店内销售人员称,最新上市的ID.3、ID.4的“聪明款”,要在2024款库存清完后再上新,到时价格会略高于2024款,“但差价不超过1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时终结

销量来看,今年上半年,市场总体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2%,但除了自主品牌是正增长,合资、外资品牌均不同程度地下滑。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1-6月,自主品牌累计销量556万辆,同比增长17.8%;德系和日系分别是190万辆和147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下滑6.2%和12.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销量各有表现,而价格战在很大程度上拉低了汽车行业的利润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2023年,汽车行业当期利润率分别为7.8%、7.3%、6.3%、6.2%、6.1%、5.7%、5.0%。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行业利润率为5.0%。近几年该项数据逐年下降,尤其去年开始下跌幅度扩大,显然与价格战不无关系。

受损的,除了利率以外,还有豪华品牌的形象。去年以来,BBA(奔驰、宝马、奥迪)电动汽车多次降价,有的最终落地价低于指导价十几万,比如有的宝马车型不到20万元,让品牌光环黯然失色。

当然,价格战也有另一面,比如新能源车企扩大了市占率,推动行业技术升级速度加快,消费者的购买成本更低等。

其实,宝马涨价之举,反映了车企同胞共同的心声——可持续的业务模式绝不包括一直打价格战。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宝马集团全球销量121.3万辆,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中国销量为37.59万辆,同比下滑4.2%。宝马品牌全球销量109.6万辆,同比增长2.3%。

“今年上半年,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并未达到我们的预期,”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我们预计,得益于政府采取的各项措施,例如7月份降低贷款利率,将让市场从第三季度开始稳定下来。”

8月1日,宝马发布二季度业绩报告。期内,宝马集团营收同比下降0.7%,净利润同比下降9%。宝马集团透露,由于生产成本、研发支出高于去年,预计全年利润将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豪华品牌的赚钱速度都在下降,遑论其他。新能源车企里,除了比亚迪和理想汽车,大家都还在亏损中挣扎。市场份额和盈利,是摆在车企面前的两座大山,这导致多数车企有苦难言,不得不一边出着低价牌,一边喊着反内卷。

尤其是近2个月来,这种声音越来越多。7月底,蔚来和小鹏集中表达对“周销量榜”现象的不满,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直言:“美国在卷端到端技术,而我们在卷周销量。”

岚图汽车CEO卢放在岚图品牌四周年时发文称:“‘卷’应该说是发展中的一个副产品,并不是主流。至于零和博弈的‘内卷式’恶性竞争,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更不愿意参与的。”

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多次公开呼吁:“无休止的价格战是没有出路的。”7月13日,在“2024中国汽车论坛”上,杨学良称内卷是一种坏现象,“卷”字一日不消,中国汽车就不会真正走遍全球。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既然全行业反对内卷,中国车市价格战是不是将要终结?

目前看来,价格战不会戛然而止。

一是此时新能源市场格局未定。新能源品牌还处于跑马圈地的阶段,扩大销量和市场规模仍是很多车企的战略诉求。帮宁工作室实地探访了北京一些店,发现多数品牌并没有大幅涨价。

二是整车价格与原材料价格相关。现在电池、激光雷达等零部件成本下行,为整车成本下降提供了空间。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表示,这两年电池原材料暴跌,(车企)不降价对消费者是不道德的。

三是新技术将影响定价策略。一方面,新技术平台化复用后,成本摊薄可以缩减开支;另一方面,技术革新引导产业升级,将重塑产品价值与价格。

‌车市价格战不会在短期内结束,至少今年下半年仍将继续。不过,这次由宝马带动的“涨价潮”,意味着价格战已然走过抛物线顶点,进入到下半场。

走过狂热的价格竞逐之路后,面对利润压力,车企必须思考长远而切实的发展战略。

于是,传统汽车巨头保利润、稳地位,如豪华品牌缩减产能,聚焦存量用户;新兴霸主加速研发、创新销量增长点,如一些新势力车企巨资投入AI技术,就为不在产业转型竞争中落于人后。

2024下半年,价格战仍是市场格局重构的关键变量之一,只是不再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