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两个是关在一个笼子里的两只公鸡,你们说怎么办?”

叶剑英比喻里的这两只“公鸡”,一个是战功赫赫的兰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另一个则是主政西北数十年的兰州军区政委冼恒汉。

很难想象,被毛主席誉为“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叶剑英,竟会因为两位爱将的磨合问题而犯了难。兰州军区的电报一封接着一封,很多工作都耽误着进度,事情虽然不大,但终归影响是不好。正如因此,毛主席才亲自点将,让叶剑英去给韩先楚和冼恒汉当一当“裁判”。

那两位功勋老将,到底是因为何事拌了嘴?

一、“冼恒汉是个老实人”

韩先楚和冼恒汉这对搭档,凑到一对说来也巧。因为他俩无论是从性格、经历,还是专长,都几乎没有什么相似点。

韩先楚不用过多介绍,当年炙手可热“旋风将军”,从大别山走出来的放牛娃,到解放海南岛的功勋名将,一生转战南北,从无败绩。作为沙场上拼杀出来的将军,他又是典型的行伍性格,性如烈火,嫉恶如仇,更是出了名的“胆大包天”,只管打胜仗,从不计较人情世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韩先楚是最纯粹的战将,那么冼恒汉就是典型的秀才干部。

虽然半生功勋都在西北,但冼恒汉却是实打实的南方人。他出生在广西奉议,11岁入私塾,后又考入家乡的师范学校。1929年邓小平、张云逸率领的红军进驻广西右江,刚好就在冼恒汉的学校附近打了一仗。战后,在红军宣传员“为老百姓打天下”的号召下,18岁的冼恒汉毅然选择投笔从戎,参加革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冼恒汉的军旅生涯很有特点,从红军时期到解放战争,他先是担任宣传员,后历任连、团、旅、师、军各级政委,从未当过军事主官。但无论是在贺龙的红二军团、八路军120师,还是彭德怀的第一野战军,他都倍受器重。特别是彭德怀经略西北时期,政工能力出色的冼恒汉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韩先楚和冼恒汉,一武一文,一动一静,一个久居战争一线,一个扎根祖国的大后方,从未有过交集。两人之所以能够合作,还是因为一种特殊的历史背景。

上世纪60年代,中苏论战激烈。特别是珍宝岛战役之后,边境态势持续升温,整个国家都处于临战状态。在这个节骨眼上,毛主席果断提出“准备打仗”的最高指示,但他同样心存忧虑:面对北边陈兵百万的苏联,多年不打仗的解放军能不能召之即战。

兵能不能打仗,关键在于统兵之将。

当时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全国11个大军区司令员任职时间普遍过长。就比如韩先楚,他是1957年当上的福州军区司令员,到1973年的时候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坐了整整16年。而另一位开国上将许世友,更是在南京当了18年的军区司令。

这些军区司令,无一不是沙场悍将,功劳大,威望高,又长期在一个地方担任“一把手”,实际权力已经超过了职权本身。特别是像韩先楚这种身兼多职,军队、地方都挂着职务的,一个人就可以拍板军区大小事务,其他干部的话语权就弱了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状态下,一些人情世故难免存在,更容易滋生惰性,军队长期按一种模式循规蹈矩的管理,缺乏改革,缺少变通,战斗力自然也要大打折扣。

然而要处理军区司令员权威过大的问题,也难。一个是军情如火,一线军区必须要有强将顶着。二来对待这些将军,无端降低职务定然是不行,同时晋升一下也找不出这么多岗位。

所以直到1973年,毛主席才提出一个魄力十足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