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谚语是民间智慧的结晶,它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简洁明了的形式流传下来,通常包含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也往往能带给人启示。

古时,人们在生产劳作时,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出一些古老的谚语。比如这句“六月立秋,遍地坟头,七月立秋,秋谷成堆。”

这句就是劳动人民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进行农事生产时候的经验,总结得出来的一句农谚。那么这一句话放到现在来看,还有没有它的道理呢?今年立秋又在什么时候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立秋有什么习俗

在中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中,劳动人民根据自己种植与收获的经验,划分起了节气。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天的正式开始。通常,立秋会在阳历的八月七日或八日左右,但是它所对应的农历日期就会有所变动。如果要确定某一年立秋的确切农历年份,就要查询具体的农历日历。

在这个特殊的节气里,人们会举行各种传统活动,以庆祝丰收,祈求来年的好运,并且表达劳动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古代,人们会在立秋这一天举行场面恢弘的祭祀仪式。由首领带领着人民,向上天祈求五谷丰登。同样的立秋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被历代的文人墨客所赞颂。

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许多关于立秋的诗句,比如唐代诗人杜甫就这样描写立秋:“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而来到了现代社会,立秋的习俗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在东北地区,人们会在这一天吃一顿丰盛的肉食,俗称“贴秋膘”,据说这样可以补充夏天出汗流失掉的能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饮食习俗之外,立秋还有很多其他的传统活动,比如有些地区的人们,会在立秋这一天进行登山活动。

这不仅寓意着秋高气爽,人们也借着这个机会锻炼身体,欣赏山间的美景,迎接秋天的到来。

在立秋过后,人体内的阳气渐渐消散,阴气逐渐增长,人体的新陈代谢也进入了一个过渡的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医养生的方面来看,人们要以“收敛”为原则,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且容易上火的食物。

随着立秋的到来,人们也要开始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多吃一些养护脾胃和肺气的食物。

自古逢秋悲寂寥,立秋之后容易产生悲愁忧伤的情绪,这是正常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避免肃杀之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六月立秋,遍地坟头,七月立秋,秋谷成堆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如果立秋是在农历的六月,那么当年的收成就会不好,很多人会因为颗粒无收而被饿死。

如果立秋是在农历七月的话,那么当年的收成就会很好,谷子一堆堆地堆满房屋。

这句话的前半句乍一看有些恐怖,但是却#深度好文计划#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反映。六月立秋的话, 就表明秋季提早到来,提早换季对于农作物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农作物按照正常的生长周期来进行生长,这时秋季提前到来,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突然缩短。

没完全发育成熟的稻谷就要面对气温的骤降,不仅没有做好准备,也无法获得充足的热量和光照。

因为天气寒冷,降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且生长积温不够,庄稼无法积累养分,容易欠收,这样一来,农作物的收成大幅度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过去那些日子,农田就是人们的命根子,大家的口粮全在初春时期播种的土地里了。

如果收成不好,人们就没有粮食,连基本的生存需要都成了问题,往往会容易引发饥荒,我们现在的人可能感受不深,但是我们父母或者是爷爷奶奶那一代人,一定经历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那代人经历过国家变革的风风雨雨,对于当时的惨状肯定深有体会,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饿得只剩皮包骨头的人,让人好不痛心。

这样一来,不仅会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容易引发社会动乱,所以才有了“六月立秋,遍地坟头”这样的说法。

让人感到心情沉重,好像心里都笼罩着一层厚厚的乌云,久久挥之不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前半句谚语,不仅反映了这个沉重的现实,而且还包含着当时的人们,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由于过去没有那些先进的技术,农民们也不知道自己辛辛苦苦种下的粮食会不会迎来丰收,然而通过世代总结出来的谚语,给了他们一个警示。

那么往后的日子要怎么过呢?一家人如何熬过寒冬,再迎来下一年春季,也成了一个萦绕在农民们心头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句农谚的后半句是“七月立秋,秋谷丰收”,和六月不一样的是,如果立秋在七月,那就表明稻谷丰收,到处则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悦。

七月立秋,表示夏季的日期就会延长,这样一来,就给予了农作物更充足的生长时间,让它们能够充分享受到阳光和热量,光合作用随之增强,可以积累充足的养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夏季也会因此延长,人们还要忍受更久的烈日炎炎,但是对于农民来说,这可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庄稼即将迎来丰收。

今年的立秋是在阳历的8月7日,也就是农历的七月初四,因为历法纪日方式的不一样,立秋的阴历时间并不是固定的。

阳历和阴历往往相差了十一天左右,为了不让阴历跟不上四季更迭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祖宗就设置了闰月来平衡一下阳历和阴历之间的天数,所以这也就导致了立秋的阴历时间不固定。

按照我们上面说过的那句农谚来看,今年的立秋算是比较晚的,因为刚好落在了七月,也就是说明,今年的夏天持续时间长,整体还是比较炎热的。

同时这也说明了,今年将会是一个秋谷成堆的丰收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以前的农谚现在还能用吗?

这是以前人们的流传下来的农谚,已经过了这么长时间,时至今日还会对现在的农业生产有所启发吗?也就是说,这句谚语放到现在来说,结果究竟准不准确。

通过现代气象的收据收集和分析表明,虽然立秋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季节的转换,但是不同的地方和年份的气候条件不完全一样。

不仅如此,还有热量、降水、温度、地形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比如东北三省的黑土地就和南方的红土壤天差地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并不完全一样,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量,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答案。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已经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再也不是像之前那样,只能靠着双手双脚进行劳作了。

也不会出现如果秋季歉收就“坟头遍布”的现象了,这些都是我们国力和科技蒸蒸日上的体现,人民的温饱得到了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现代化的仪器,农民们可以根据天气预报和农业技术指导等更加先进的手段,合理的安排农事活动。

比如,农民们可以根据各种精确的数据,得到一个准确的播种日期,从而进行播种。

如果遇到了可能出现的不利气候条件,现代农业技术也想出了许多办法来应对,比如运用温室大棚等农业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一来,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季节和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还能够保温保肥,让农作物的养分更加充足,生长得更加茁壮。

在现代社会,虽然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农作物的产量受季节影响大大减少。

但是在如今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之下,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也面临着更多不确定性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民们在遵循传统智慧的同时,也要结合现代气象预测技术,灵活的调整种植策略,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保障粮食的安全。

即使来到了现代社会,但是老祖宗留下的古老智慧仍然闪烁着理性的光辉。

二十四节气依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指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时节,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所以,我们可以选择传承和弘扬传统农业中的精华,并且将其和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

相信在两者不断的融合之下,中国农业一定会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六月立秋,遍地坟头;七月立秋,秋谷成堆”这句古老的谚语,不仅是劳动人民对过去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也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的一个生动体现。

通过了解今年立秋的具体农历月份,我们不仅能预测秋季的收成情况,更能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无论立秋的早与晚,希望我们都能迎来一个丰收的季节,享受丰收的喜悦。

参考文章: “六月立秋,遍地坟头;七月立秋,秋谷成堆”,今年立秋在几月?2024-07-14 “六月秋坟头秋,七月秋黄金秋”,啥意思?今年是坟头秋吗? 2023-08-08 “六月立秋起坟头,七月立秋起谷堆”啥意思?今年啥时候立秋? 2024-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