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场属于广州的

“傲”运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凌晨,巴黎奥运会在埃菲尔铁塔的见证下,于塞纳河上缓缓拉开了序幕。恰逢广博君最近偶然发现一张馆藏老照片,记录的是一场同样在城市地标性建筑下隆重举办的运动会开幕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物说明赫然写着:一九七八年九月十七日,在广州越秀山体育场举行广东省第五届运动会开幕式的盛况。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广州举办的第五届广东“省运会”,彼时,距离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仅差3个月。虽然省运会的关注度没有奥运会、亚运会高,但是它在广州的发端与发展,对于中国奥运史来说,却是里程碑式的。

1906年“省运会”: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萌芽的标志

广东“省运会”可追溯至1906年在广州东较场举办的“广东省大运动会”。这是史料记载中国最早开展的、具有现代体育意义的运动会,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按照奥林匹克竞赛规则举办的大型运动会,比中国奥运先驱张伯苓在天津发表演说还早了1年多,比民国首届全国运动会早了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7年第2期《世界》画报

对中国体育教育的报道

此图为1906年广东运动会见于报刊的最早照片

(来源:广州数字图书馆)

这次广东运动会是在1901年清末新政废除1200年武举的背景下举办的。当时一些进步人士主张对全体国民进行尚武精神教育和基本的军事体育训练,以抵御外侮,重振国威。至于举办地点选址东较场,也颇意味深长。从唐代开始直至清代民国,这里一直是阅武场,是广东武科乡试以及军队操练、阅兵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东运动会考源》

《国华报》1938年3月12日

(来源:广州数字图书馆)

那首届运动会为何出现在广东,而不是其他城市?《广东运动考源》一文提到:“广东通商最早,得风气之先,而办学之踊跃,亦不让各省”。早在清同治年间,外国教会在广东兴办的一批学校,比如当时的真光、培英、培道、格致等书院就已聘请外籍体育教师,营造体育设施,开设体育课(当时称体操科),引进近代西方体育。清末新政开始后,对新式学堂的课程设置均有“体操科”,体育课正式成为各级各类新式学堂的必修课程,近代体育体制在中国逐步确立。

这次运动会的发起人也确实是来自当时的学堂,由两广学务处主持,以学务公所所长姚百怀为会长,来自报界、商界、学界等代表组成了筹备会。当时的东较场虽然是“新军练武场”,但设施极其简陋,组织者在中央用石灰画了个周长约300米的圆圈,就算是跑道了,参赛选手也压根没有想到要穿运动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东省第一次大运动会运动员入场

运动会是在1906年1月10日至11日举行的。参加运动会的学堂主要来自广州市区的17所学校的学生。大会开始以军乐为前导,学生举着各自的校旗入场。比赛项目仅仅设置了二人三足走、跑步、负重竞走、跳高、跳远和撑杆跳高项目。当时没有设立女子项目。比赛举行当日,正是隆冬时分,选手们或光脚,或穿布鞋,一身长衣长裤,硕大的裤脚用麻绳一绑,就来跑步了。因为怕头上那根长至腰间的辫子碍事,大家都把辫子高高盘起,有些已经悄悄剪了辫子的进步青年,怕被人说是“革命党”,就戴上一顶帽子,以避人耳目,结果跑步时被风吹掉了帽子,惹得大家一阵骚动。最后岭南学堂夺得了首个省运动会冠军,两广学务处颁发了绣有双龙戏珠的得胜旗一面,南武学堂和随宦学堂分获二、三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运动会中的跑步比赛

这次运动会参赛学校以广州本地及附近学校为主,还远称不上是“全省”意义上的运动会,比赛项目的设置和规则的制定还太简单,结果也并不令人满意。但以这次运动会的赛前组织、参赛学校及学生数量而言,是近代广东举办省一级体育运动会的开端。这次“省运会”的举办,开启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传播的新一页,此前关于奥运会和奥运精神,仅限于国内一些有识之士的关注和报刊杂志的报道,并未见举办运动会的实践。

1978年“省运会”:

重启团体总分排名

广博馆藏老照片上的1978年第五届“省运会”,也是一次意义非凡的体育盛会。

自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广东省第一届运动会以来,前五届省运动会开闭幕式及大部分项目固定在省会广州市举行,第六届到第十届则由省内两个城市(珠三角城市和粤东西北强市)接力进行开幕式和闭幕式,比赛项目分散到全省各赛区举行。虽然第五届之后的省运会不在广州举办了,但是也让我们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各城市的发展和腾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五届省运会纪念章

此外,这届省运会上,自第二届开始中断的团体总分排名重启,体育事业重回专业化发展方向。本次运动会,来自全省11个代表团2319多名运动员(其中女运动员904人),参加了田径、游泳、举重、射击、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水球、跳水、体操、武术、棋类、航空模型、航海模型16个项目的比赛。运动会上有2人2次打破2项全国纪录,3人7次破3项全国少年甲组纪录。获团体前8名的是:广州,佛山,湛江,汕头,海南,惠阳、肇庆、韶关并列第六名,自治州、韶关地区并列第七名,梅州地区第八名。从《广州日报》的报道来看,这届省运会中,广州队的足球、羽毛球取得突破,问鼎冠军,而女子排球、男女篮则继续保持不败的优势夺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日报》关于第五届省运会结束的报道

1978年9月23日

这一届省运会开幕式举办的地点——温存着广州人无数情怀的越秀山体育场,原是清末火药局所在地(方便给炮台提供补给),因管理不善,1907年发生重大爆炸留下了大坑,空旷的泥地在1920年代后才被改造成体育场。据《越秀史稿》记载,民国十五年(1926年4月),第一届广州市辖学校运动会在此举办,时称“观音山足球场”,有10多所学校、1千余名学生参赛。同年12月至抗战之前,分别举办第二届至第五届市辖学校运动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民国时期的观音山足球场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开展体育运动及公共社会活动需要,但又限于经济条件无法在平地上建设大型体育场所,广州市政府确定因地制宜,把观音山足球场修建为体育场,因为这里的山谷形状与尺度接近足球场和400米环形跑道,南北西三面山坡还可作为看台。1950年3月,市长叶剑英倡议,全市1.7万多名青年工人、学生、教师、干部、解放军战士等积极响应号召,加入修建体育场的义务劳动中,在全市人民群众的齐心协力下,短短6个月,越秀山体育场一期工程即宣告完成,可正式投入使用。其后越秀山体育场设备不断更新,可容纳观众2.8万人。自50年代投入使用后,越秀山体育场不仅承办过众多国际性和全国性体育比赛,也见证了广州市各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几十年来,这里一直是广州市民大型庆典和集会的地方,见证了广州解放以来的政治、文化、体育等各方面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8年,第一批走进改革开放前沿地广州的外国游客拍下了维修施工中的越秀山体育场,而且不止一位。从下面两张照片的工人服装来看,此次改造持续数月,应是专门为9月举办的第五届省运会而修。其中一张照片中,看台仍在施工,足球场已经竣工,场内已经有人开踢了,镜头前的两位工人俨然是“山顶的观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8年第五届省运会前正在维修的越秀山体育场

上图:Britta Fischer摄

下图:皮埃尔·威瑟摄

回看1978年老照片中镇海楼下的越秀山体育场,彩旗飘扬,运动员方阵队列整齐、场内座无虚席,呈现朝气蓬勃之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0年10月

广州亚运会前夕的越秀山体育场

直至2010年,越秀山体育场仍承办重要赛事。2010年广州亚运会9场男女足比赛就在此举行。广博君仍记得大赛期间的某一天下午,随着体育场内观众陆续入场,镇海楼前聚集了越来越多的球迷,接近四点开赛时,博物馆入口更是突然涌进了一批朝鲜游客。他们进来就焦急地询问着什么,纵使语言不通,在场的老员工秒懂,用手势各种比划,指引他们上五楼,朝鲜游客也瞬间get到,直奔“镇海楼之巅”。当时体育场观众席的顶棚还没进一步加宽,登上镇海楼五楼能看到半个绿荫场和靠近正门的龙门,对于抢不到场馆票的人来说,花十块钱看二分之一场球,还能感受现场震耳欲聋的鼓声、呐喊声,真是一次难得的“层楼远眺”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中国奥林匹克运动萌芽地的广东,数以万计的体育场馆如越秀山体育场一样,不断地为国家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体育健儿。你们对越秀山体育场有什么印象深刻的记忆吗?或者有不得不说的故事吗?欢迎在留言区分享给广博君。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徐文勇:《1906年广东省大运动会始末述略》

《广州日报》1978年9月2日、9月16日、9月23日

广州市越秀公园公众号

公众号 | 广州博物馆

视频号 | 广州博物馆

小红书 | 广州博物馆

微博 | 广州博物馆

撰稿 | 邓颖瑜

美编 | 秦 阳

校对 | 邓颖瑜

审校 | 刘颖颖

审核 | 朱晓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