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摘 要

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建构与巩固

赵剑英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并阐释了“文化主体性”这一重要概念,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华文化主体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即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的主体意识。中华文化主体性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为中国共产党引领时代提供强大文化力量,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凝聚力的根本所依,是中华民族在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保障自身文化安全,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重要支撑。新时代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建构和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以“两个结合”推动理论创新和文化创新,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开放包容的态度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巩固网络空间中华文化主体性,积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关键词]文化主体性;中华文化主体性;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A81/G02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探寻批判施蒂纳的另一条线索——施蒂纳与晚期谢林的思想关联

刘森林

[摘要]施蒂纳使用的三个关键概念“无”“唯一者”“独自性”,晚期谢林在《启示哲学讲稿》中都使用过。讲稿当时虽未正式出版,却在柏林早有流传。通过费尔巴哈,施蒂纳也知晓晚期谢林思想。施蒂纳把谢林那功成圆满之自在显现、正面和积极的“无”(Nichts),转化成了激进否定物质和精神偶像的否定性的“无”,并把谢林“无”的创造性和潜能性意蕴激进化,使“无”成了一个没有基础和前提的空洞化的东西。通过谢林区分的上帝、耶稣、亚当三个层次以及自己添加的古代人、近代人两个层次,施蒂纳把谢林那整全一体的“唯一者”(Das Einzige)转化成与众不同的每个个体的“唯一者”(Der Einzige);把谢林那象征着本己、自私、孤立等局限性的独自性(Eigenheit),转化成完全正当、有待自我实现的完满和积极存在。施蒂纳与晚期谢林思想的隐秘关联,为我们批判施蒂纳,揭示其与宗教启示的内在关系,补充了一个新的路径。

[关键词]施蒂纳;谢林;无;唯一者;独自性

[中图分类号]B0-0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二十世纪中国的理学儒者——蒙文通的中期理学思想研究

陈来

[摘要]1944年蒙文通《儒学五论》出版,这一时期是蒙文通学术的第三个阶段,也是其理学思想成熟的阶段,我们可把这个阶段称为蒙文通理学思想发展的中期。在《儒家哲学思想之发展》一文的《后论》部分中,蒙文通指出,朱子学的弊病是格物穷理,阳明学的弊病是满街尧舜,这两种弊病都根源于对理气问题、天道和人道问题的不当处理。蒙文通认为朱熹、王阳明没有重视作为儒家思想与理学思想核心的“择善”与“思诚”。朱子主张即物穷理,忽视了思诚,王阳明讲满街尧舜,忽视了择善。虽然蒙文通对朱子、阳明学说的分析不完全合理,但其中反映的他个人的理学思想是值得注意的,他坚持理气不离不杂,坚持理欲分辨别择,体现了对理学主流思想的继承。在与冯友兰、梁漱溟、熊十力的对比中可以看到,蒙文通的理学思想从形式到内容都更为传统,可以说蒙文通是二十世纪中国的理学儒者,理学是他个人精神生活的依托,在这一点上他与明清理学学者似无二致。

[关键词]蒙文通;理学思想;理气;朱熹;王阳明

[中图分类号]B261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哲学系)

悬临与释放:笛卡尔、斯宾诺莎与存在的潜能

雷思温

[摘要]潜能与现实学说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核心学说之一。在基督教神学的发展中,潜能概念围绕存在与非存在、存在与无的主题在上帝的超越性和内在性,以及上帝与受造物的关系中得到不同方向的深化,并成为笛卡尔和斯宾诺莎两种近代形而上学的重要思想背景。鉴于此,围绕存在的潜能问题,探讨笛卡尔和斯宾诺莎在为自然世界进行形而上学奠基时对存在潜能的不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议题。笛卡尔加强了自然世界存在的潜能性和悬临性,斯宾诺莎则将这一存在潜能完全释放于自然世界,两者在存在潜能的悬临和释放中各自走向了极致。这两种形而上学方案,都旨在刻画让一切存在得以可能的绝对能力,自然世界也因此在近代形而上学中获得了两种最具典范性的奠基形态。

[关键词]存在;非存在;无;潜能

[中图分类号]B565.21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求真意志与后期尼采的科学批判

余明锋

[摘要]科学是我们时代的真理代言人,后期尼采却在这位代言人身上看到了未经反思的信仰预设和严峻的虚无主义危机。在解构了形而上学理想之后,科学要么沦为无意义追求的琐碎工作,要么被求真意志所鼓舞。可求真意志恰恰预设了一种隐含着形而上学二元结构的真理观,并且呈现出一种为真理而献祭生命的禁欲主义逻辑。因此,被求真意志所鼓舞的科学看似解构了禁欲主义理想的种种教条,却成了这种理想最为隐蔽也最为纯粹的化身。后期尼采对求真意志的批判通往假象的重估和艺术化哲思的开启,这种艺术化哲思既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谓的艺术哲学,也不同于早期尼采的“艺术家形而上学”。面对当下虚无主义困境,尼采意义上的自由精神要纯化求真意志,以艺术化的哲思代替科学化的哲思,而这也意味着对科学与哲学关系的重新规定。

[关键词]求真意志;科学批判;后期尼采;禁欲理想;艺术化哲思

[中图分类号]B516.47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