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76年,我的对象李秀兰通过家里人的介绍,成为了镇上供销社的营业员。正当我为她感到高兴之际,李秀兰却觉得我配不上她,毅然决然地提出分手。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好同意。然而,一年后,一件事情的发生,却让李秀兰追悔莫及。她哭着找到我,请求复合,恳求我原谅她之前的无知之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叫张志明,出生在南方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我们村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蜿蜒的小溪穿村而过,清澈的溪水日夜不停地流淌,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generations的故事。村子里的房屋大多是土砖木结构,青灰的墙面上爬满了爬山虎,给古朴的村落增添了几分生机。

我们家除了父母,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家里的老屋是祖辈留下来的,虽然年久失修,但还算结实。屋前有一个小院子,种着几株桂花树和一棵老柿子树。每到秋天,院子里就会弥漫着桂花的清香,老柿子树也会挂满火红的果实,引来一群叽叽喳喳的麻雀。

父母没有什么文化,认识的字屈指可数。他们只能靠在生产队里种地挣工分来维持生计。每天天不亮,父亲就要起床,背着锄头出门。母亲则要先给我们做好早饭,然后才能跟着去田里干活。他们常常顶着星星出门,踩着月亮回家,一年到头都在田间地头忙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清楚地记得,每当遇上收成不好的年份,家里的日子就会格外艰难。粮食不够吃,我们就用红薯、南瓜充饥。母亲总是变着法子做些野菜团子、红薯粉丝汤之类的东西,好让我们能够填饱肚子。那时候,一家人能吃上一顿带肉的饭菜,就已经是很奢侈的事情了。

相比之下,我二叔家的日子就过得滋润多了。二叔初中毕业,因为识字较多,被县里的纺织厂录用为一名工人。这在当时的农村,可是令人羡慕的"铁饭碗"。如今二叔一家四口都搬到了县城居住,住进了砖瓦房,吃着统购粮,穿着的确良,俨然成了我们村里人眼中的"城里人"。

每逢过年过节,二叔一家回村探亲,总会引来左邻右舍的艳羡目光。二婶穿着鲜艳的的确良衣裳,脚上蹬着锃亮的皮鞋,手里还提着收音机,在村里横着走。二叔家的两个孩子更是成了村里孩子们羡慕的对象,他们不用干农活,整天穿得干干净净的,手里还常常拿着城里买的新鲜玩意儿。

在这样的背景下,父母对我们兄妹仨的期望可想而知。"好好读书,将来才能像你二叔那样有出息。"这句话,几乎成了他们的口头禅。每当看到二叔家的光景,父亲的眼里就会闪过一丝羡慕和期待。母亲则会轻轻叹口气,然后转过头来,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你们一定要争气啊,好好读书,将来才能过上好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家中的长子,我自然被寄予了更多的期望。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我从小就格外用功读书。每天放学回家,匆匆扒拉几口饭,就钻进了阁楼上的小角落。那里有一盏昏黄的煤油灯,是我夜以继日苦读的见证。

阁楼很小,只能勉强塞下一张破旧的书桌和一把竹椅。夏天的时候,阁楼里闷热难耐,汗水常常浸湿了书页。冬天则冷得刺骨,我只能裹着母亲缝补的厚棉袄,哈着白气读书。煤油灯的光线很暗,我常常要把脸凑得很近才能看清书上的字。久而久之,我的眼睛近视了,但我并不在意,因为我知道,这是通往更好未来的必经之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学时期,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次考试都稳居前三名。班主任老王是个五十多岁的老教师,头发已经花白,但教学热情依旧高涨。他常常夸我是个好苗子,只要继续保持这股劲头,将来一定能考上大学。

记得有一次,我在一次月考中取得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绩。老王特意把我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志明啊,你要继续努力。你不仅要为自己读书,更要为整个家庭、为咱们村子争光。"他的话如同一剂强心针,让我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优异的成绩,我顺利考入了县城重点中学。那是我第一次离开生我养我的小山村,来到繁华的县城。记得踏入校门的那一刻,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宽敞明亮的教室,一尘不染的操场,还有图书馆里密密麻麻的书架……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无比新奇。

寄宿生活开始了,我也第一次体会到了离家的滋味。学校离家有些远,再加上要省钱,我通常一个月才回一次家。刚开始的时候,我常常会想家。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之情就会涌上心头。我会想起家里的老屋,想起院子里的桂花香,想起母亲的饭菜……但很快,我就调整好了心态,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周末的时候,我不是泡在图书馆里埋头苦读,就是在学校附近的小河边散步。那条小河宽约十来米,水流清澈见底。河边种着一排柳树,微风拂过,柳枝轻轻摇曳,倒映在水中,宛如一幅动人的水墨画。我常常站在河边,看着水中的倒影发呆,思考着人生和未来。

就在这样平淡而充实的日子里,我遇到了李秀兰。她是我初中时的同桌,家住在邻镇。我们在初中最后一个学期成为同桌,很快就对彼此产生了好感。李秀兰长得很秀气,瓜子脸,大眼睛,笑起来还有两个小酒窝,很是招人喜欢。

记得那时,我们还约定要一起考上县城的重点高中。课间休息的时候,我们常常凑在一起讨论题目。我会耐心地给她讲解她不懂的知识点,看着她恍然大悟的样子,我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高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命运弄人。尽管我尽力帮她补习功课,可惜李秀兰的学习成绩始终不尽如人意,最终没能如愿考上高中,只得回到镇上帮家里干活。那天,知道自己没考上的李秀兰哭得很伤心。我笨拙地安慰她,说以后还有机会,可以再考,但她只是摇摇头,默默地走了。

虽然我们分在了不同的学校,但李秀兰常常会来看我。每次来,她都会带些家乡的特产:油炸花生、麦芽糖、桂花糕……这些小吃虽然普通,却是我枯燥生活中难得的慰藉。我们就坐在学校后面的小树林里,一边吃着零食,一边畅聊着各自的生活。

那片小树林是学校的一个小秘境。林子里主要是些松树和杉树,树干笔直,树冠茂密。地上铺着厚厚的松针,走在上面软绵绵的,很是舒服。我们常常坐在一块突出的树根上,享受着难得的清静时光。

李秀兰总是爱说:"志明,你可一定要好好读书啊!将来要是当上大官儿了,可别忘了我对你的好。"每当听到这话,我都会笑着应承,半开玩笑地说:"要不你就嫁给我吧,这样我以后发达了,肯定忘不了你。"没想到有一次,李秀兰听后愣了一下,红着脸轻轻地"嗯"了一声。就这样,我们懵懵懂懂地开始了恋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现实总是不如人意。高中毕业那年,尽管我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获得升学机会。我不得不回到村里,和父母一起种地。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顶着星星去田里干活,直到月亮升起才能收工回家。

那段日子,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和沮丧。曾经触手可及的美好未来,此刻却变得那么遥不可及。我开始怀疑自己多年来的努力是否有意义,对未来也失去了方向。

家里的老屋突然变得逼仄起来。白天,我跟着父母在田里忙活,学着插秧、锄草、施肥。晚上,我就坐在院子里的老柿子树下,看着天上的星星发呆。那些年寒窗苦读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可如今,我却又回到了起点。

更让我难过的是,自从知道我没能继续升学后,李秀兰对我的态度明显冷淡了许多。如果不是我主动去找她,她几乎不会来我家。我们之间的见面次数越来越少,交流也变得生疏起来。每次见面,李秀兰总是心不在焉,眼神飘忽,似乎有什么心事。

那是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我决定去李秀兰家找她。我们已经将近一个月没见面了,我想问问她最近在忙些什么。暑热蒸腾,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燥热。蝉鸣声此起彼伏,像是在诉说着夏日的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