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上,江苏南通苏锡通园区的文化IP——小江豚“蓝叒叒”,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意义成为全场的焦点。这不仅是一次展示,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与生态保护的宣言。

“蓝叒叒”是一只人见人爱的小江豚形象,此外还代表着“绿水青山”“生态之城”“长江保护”的理念,是对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保护的象征。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保护长江、保护江豚,不仅是对自然的呵护,更是对文化传承的坚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呵护它、爱护它、守护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通依江而生、因江而兴,因此“长江”成为南通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一直以来,南通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践行长江大保护,立足国家站位和江苏定位,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蓝叒叒”的塑造,旨在展现扬子江的美丽,并呼吁更多人参与到长江大保护中来。

在文创产品分中心展厅,观众争先和“蓝叒叒”合影,并聆听它背后的故事,感受其传递出来的绿色生态和文化传承的寓意。这不仅是一次视觉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蓝叒叒”的形象,让人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思考着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蓝叒叒”深受社会各界的喜爱,已经成为代表南通的一张新名片。以“蓝叒叒”为符号,南通苏锡通园区不断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已先后举办寻找“蓝叒叒”南通江豚湾科考大型融媒体行动、首届“蓝叒叒杯·2024江苏沿江八市长江大保护”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提升了公众对长江保护的意识。

此次非遗年会采用“市集+展演”的方式,汇聚了全国百余项国家级、省市级代表性非遗项目,通过馆、店、铺、摊、街、水域的立体展陈,为游览者带来非凡的沉浸式非遗体验。同时,本届年会还将开展各类非遗展演与论坛,探索如何将非遗融入时尚、融入现代生活,助力环境保护与非遗传承的协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蓝叒叒”的形象创立,展现了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新活力,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保护长江、保护江豚,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行动起来,共同努力,让“蓝叒叒”的形象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能成为保护自然、传承文化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