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悠悠燕赵多名医。河北是中医药文化大省,历来大家辈出,得斯妙道者华叶递荣。纵观中国医史,战国即有扁鹊创立四诊之法,首倡“信巫不信医”开风气之先;“医之门户分于金元”,金元有刘完素、张元素、李东垣等医家分别为河间学派、易水学派与补土派之鼻祖,羽翼伤寒,引领温病,承前启后。攻下派、滋阴派、补土派和温补派等均其衍出;晚清有王清任从气血论治创“逐瘀汤”,近人有张锡纯“衷中参西”影响深远……
本次拜师仪式在河北石家庄举行,是河北中医药文化传承的一次生动呈现,亦是弟子对传承中医学术立下的庄重承诺。仪式由古承学堂精心策划并主持,由学术继承人李伊晓行拜师礼、承拜师帖,由师父张景淼赠送《黄帝内经》作为回礼。现场嘉宾及传承人父母代表进行了发言。
仪式开始
仪式开始,古承学堂刘校长开场致辞,他说,燕赵古来多名医!渤海秦越人,师之长桑君,客齐而断桓侯之生死,入虢而挽太子之长终。差望色之能使,昭明理之奥义。自始以降,迨至金元,刘氏河间以火立极,李氏东垣尚土为本。无不讲医授徒,开门立户,于万世惠及。举行拜师仪式,不仅是对历代名医大家的致敬,更是对河北中医药文化传承的弘扬。
刘校长介绍了今天拜师仪式的两位主角。师父张景淼出生于中医世家,是张氏瑞仁堂第二十一代传人。自六岁起便在父亲的影响下背诵《药性赋》、《汤头歌诀》等,读书时代,更是熟读《伤寒论》、《濒湖脉学》等。早在1994年就挂牌出诊。至今行医已有30余年。学生李伊晓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专业,当年高考,是以全省第40名的好成绩被人大录取。毕业之后接触到中医,开始自学中医,接触到古承后,决定通过拜师的形式深入学习。
刘校长说,古承自2017年成立,专门致力于民间中医的传承和发展。许多民众对中医师承的理解还停留在“祖传”传承。其实,国家开放了中医师承政策,没有家传和医学学历,也可以通过师承学中医,拜明师,逐步得到医师资格。随着中华文明的复兴,社会各界精英人才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古承师兄中,既有名校教授博导高龄重头开始学习中医,还有企业家、名企高管、海内外名校毕业生、金融计算机等千行百业的翘楚在学习中医。
古代名医多半路出家,如丹溪翁年过四旬拜师罗知悌,尽数得真传。曾经某位知名老专家说,“你们的学生里边一定会有出类拔萃的人才”。刘校长对此深信不疑。
在场嘉宾也进行了发言,表达了对伊晓的认可与支持,拳拳真情溢于言表。
弟子发言
进入弟子发言环节,伊晓直言,学习中医才是我的兴趣所在。
她说,中医注重治未病,标本兼治,辨证论治。整体看人,千人千方,中医是医学也是哲学。大学时代,某次道家哲学选修课初次结缘中医,学习过经络的相关知识,感觉中医非常神奇。之前选择专业出于追逐“热门”,而非兴趣。大学经历了迷茫求索,自从学习中医终于拨云见日,发现兴许所在。伊晓说帮助他人解除身心痛苦是一件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事情,立志成为一名医术医德兼具的好医生。感谢古承,感谢师父,感谢父母大家的支持。接下来将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以成为好中医为目标,不断奋斗。
家长发言
伊晓父亲亦上台致辞,讲说了对女儿学医的衷心祝福。
他欣然道,女儿开启了全新的学习与人生旅程。作为家长,和妈妈满心欢喜也满怀期望。中医是瑰宝,愿孩子能努力传承好传统智慧,更要珍惜这段师徒缘分。在中医界,师徒关系尤为重要,师父不仅是徒弟技艺的领路人,也是其人生道路的导师。愿孩子勤奋不辍,积累磨砺,保持对知识的渴望,遇到问题敢于提问,勇于探索,不断突破自己。人生道路难免遇到挫折苦难,希望伊晓相信自己的能力,保持对中医事业的热爱,勇敢面对挑战,保持执着,砥砺前行。
“孩子,我们相信你一定能越走越远,成为一名医德高尚医技精湛的医生,中医的人生理想也一定能够实现。”
老师发言
瑞仁堂由大名府张氏始创于明末清初,历经四百年传承至今,张氏子孙恪守“无德不得从医,诊疑不得处药”的祖训,享誉一方。
张景淼 执业医师 中医世家 邯郸大名张氏“瑞仁堂”第二十一代传人
出身中医世家,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长期从事基层临床工作,对常见病、多发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诊治全科疾病具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处理慢性疑难疾病有独到之处;尤其擅长不孕不育及妇科疑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头痛。具扎实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发明治疗糖尿病药物"愈糖消"胶囊获得国家专利,并研发出"椎痛宁"胶囊、"鼻渊灵"胶囊。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十余篇,获一等奖数篇。《河北中医》杂志特约编辑。
张老师作为张氏医脉第二十一代传承人,郑重对徒弟重申了张氏从医祖训,殷切鼓励伊晓负起中医传承的责任来。
张老师说,我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一位优秀的年轻人加入中医学习中来。张家医学起自明朝,堂号“瑞仁堂”,传承四百余年,先后经历了无数次风风雨雨,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到张老师这里已经传承了二十一代,伊晓是二十二代了。
对学医,张老师告诫说,学医要独具只眼,有第三只眼睛,用智慧看待人生,处理疾患。还要敬畏大医之尊,敬畏病患之苦。若不怀有敬畏之心,则难成大医。万万不能为了私利抛却患者痛苦。其次要有热爱之心,致力于做出自己的贡献。作为传承人要感受到肩上的沉重责任。
张老师鼓励说,只要有坚定地信念,锲而不舍的耐心与灵活的思考,伊晓一定会在中医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稳。此次收徒仪式,让他看到,当下浮躁的社会环境中,年轻的优秀学子对中医的认可与执着,让他激动,并为之欣慰。作为四百年传承中医世家的他,应该更加加倍努力。
张老师希望,本次收徒仪式能成为伊晓医学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在这条传承道路上,谨遵“无德不得从医,诊疑不得处药”的张氏祖训。愿意师生之间相互扶持,相互促进,相互借鉴。一路同行,共同发扬中医精粹,济世活人。
拜师行礼
传统拜师仪式简约而不简单,是中医药独有的浪漫,寄托着老师们对年轻一代中医传承人的厚望。
既礼全,已而北面承贽,炷香瀹茗,请为弟子。
“宣拜师帖……弟子诚具名帖,恭行拜师之礼。”
奉敬师茶,呈礼献花,随着一句“礼成”,伊晓正式入张氏门下。将来常伴师侧,相信她在导师的垂范下,必能德业俱进,拯黎元于仁寿。
圆满礼成
仪式末尾,师承人员齐诵《大医精诚》,圆满礼成。
清代明医吴鞠通在《医医病书》中说:“天下万事,莫不成于才,莫不统于德,无才故不足以成德。无德以统才,则才为跋扈之才,实足以败,断无可成。”培养中医药事业传承人,当以仁德为先,故仪式结束以参与者立誓成为精诚大医,表白寸心。
中医青年,你追梦的脚步掷地有声。时间长河,川流不息。不管什么样的历史际遇当中,总会有人正青春,只愿踌躇满志的你,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在中医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跑出当代青年的好成绩。成为精诚大医,普救含灵之苦,伊晓加油!
古承学堂致力于中医人才培养与中医文化传播,自2017年成立以来,已帮助数百名中医爱好者完成了拜师公证。学员通过跟诊师传、学堂授课,积累中医临床经验,考取中医职业资格。目前,古承在上海、江苏、浙江、山西、河北等地与百余名中医明家合作,为广大中医爱好者提供“一站式”中医学习服务及职业生涯发展整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