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赞取消HRBP岗位的新闻在朋友圈里变成了一个话题,好多同学拍手称快:

互联网公司的组织架构调整就是快。

其实,有赞取消HRBP岗位不算是开互联网公司先河。

早在2021年,字节跳动就撤销了人力发展部,当时给出的解释是:

  • 1)有些职能在一定阶段有意义,但未能适应公司的发展,就可能会失效;
  • 2)部门积累的技能和经验,不太符合公司快速发展的需求和方向;
  • 3)部门成本很高,但从财务的角度看,并没有创造出价值,不仅浪费公司的钱和资源,还制造出很多抱怨和噪音。

在西安,我也和不少公司的老板和HRBP沟通过,借这个话题聊聊:

HRBP的价值和前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些年因为阿里和蚂蚁的业务规模如日中天,中台概念、HRBP概念大热,对很多老板来说,跟着头部公司亦步亦趋总是没错的。

很多互联网公司都调整HR岗位,升级为HRBP。

这确实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一些新的发展思路。

因为人力资源工作想要在组织中有稳固的地位和更为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寻求一种方式能为组织贡献更多的直接的商业价值。

至今很多从阿里毕业的高P员工还活跃在短视频平台上卖过期认知,诱导更多老板买过气咨询、重复造轮子。

一、HRBP岗位的爆发背景是什么?

从2014年起,高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和公司往往会遇到几个比较头疼的问题:

1、资本充裕,业务规模快速扩张,人员短缺。

风口之上,业务部门都觉得自己特别行,各条业务线如火如荼的开展“比学赶帮超”,问题就是:缺人。

缺滴滴司机、缺外卖员、缺地推、缺程序员、缺售后服务...

在野蛮生长的时代,对人的要求仅限于能说普通话、能识字、没有犯罪记录就好了。

公司人事部门开足马力使劲招人,后来发现连自己的HR部门都缺人。

听说那个时候北京都大厂聚集的科技园区周围,只要是用摇一摇、漂流瓶、附近的人、陌陌、探探之类的陌生人社交工具。

出现频率最高,最漂亮性感还能让人浮想联翩的照片背后,都是背着招聘绩效指标的HR小姐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当年某大厂的网红HR

2、公司业务扩张太快,内部管理难度越来越越大。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年代,靠一个漂亮的PPT都可能搞到投资。

在用资本烧钱垄断市场的营销战略下,跑马圈地成了所有公司CEO的首要目标。

很多业务线管理岗位不仅面临人员不足,还要提防被竞争对手挖走。

甚至有些头部公司花钱在市场上把能用的或者不能用的一锅端了,从校招开始就搞人才垄断,给竞争对手公司先来一个“人才塌房式断层”

业务条线基层岗位晋升全凭领导感觉,拉帮结派都是常规操作。

那个时候听说某大厂西安公司带着上级领导去夜总会消费两次,再端杯酒跪下来认个大哥,下个季度就能升一级,升职加薪都是明码标价。

更别说上面的中层和高层了。

3、规模扩张下“伪需求”和“伪高管”遍地都是。

前期公司业务扩张太快,肯定会发展出来很多的“伪需求”的业务线,因为有“伪高管”和“伪中层”要抢资源、捞好处。

等到业务扩展速度大幅度下降了,就开始疯狂的关闭不赚钱的业务,开除不赚钱的员工,减少不必要的开销。

从波士顿矩阵的业务分析角度来看,公司大转向、大掉头的调整很容易就会把有潜力的明星的业务给搞垮了。

主营业务收入下降,除了优化产品和服务、提高团队竞争力、挖潜价值之外,更应该寻找新业务突破点,毕竟也花钱买了这么多经验教训。

但现实结果是:保留一些虚假的明星业务,后面企业就彻底被这些业务给拖死了。

新兴市场嘛,遍地是钱,也遍地是坑。

4、阿里品牌带来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阿里公司对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影响巨大,除了在电商行业的影响力之外,以马爸爸和一群高P为代表的阿里管理体系和理论也对外输出了很多概念。

做电商的十个团队,就会有十一个向阿里学习,还有一个是准备做电商的。

这些年中供铁军、履带战略、中台战略、1+6+N,阿里的组织战略发展持续变革。

在阿里体系里,HR方面最出名的词,当然就是HRBP(政委)了。

所以有赞也不例外,虽然股票号称“微信生态第一股”,但是创始人是支付宝出来的,毕竟马爸爸说过阿里未来几年要向社会输送几十万人才,人家说到做到,主打一个诚信。

实话表扬,放眼中国互联网,真正有运营体系组织能力的,只有阿里巴巴。

二、公司高速发展的管理困惑下,HRBP出现了。

  • 缺人是吧?

咱们高薪扩大招聘团队,通过内部伯乐奖、第三方猎头、劳务外包、行业人才库、明日之星计划,24小时全年无休给你补充人员,爽不?

  • 管理人员有忠诚度,能力不行怎么办?

好办啊,HRBP变身组织暖宝宝,手把手带着人干,不行给你联系99800块的职业经理人培训班、XXX训练营,把压力转移出去嘛,反正都是花公司的钱。

还能赚点回扣,何乐而不为?

  • 业务方向变化太快,组织管理怎么办?

好办啊,马上安排业务诊断、组织诊断、员工访谈、双向对话、路径分析,找出关键问题所在,向上邀功,向下甩锅。

之前一个HRBP给一个业务负责人说:“你就专注业务,剩下的交给我。”

业务负责人问:“你这折腾了半天,啥问题都没给我解决,就给我招了一堆没用的人,还增加我的成本,老员工怨声载道啊。”

HRBP说:“哥,这些人可是有大用处,年底绩效考核你要是完成的不好,就搞降本增效嘛,把他们裁掉了,你的位置和人不就能稳了嘛?”

哟,老妹是个好人,是哥格局小了。

三、为什么有赞要取消HRBP岗位?

前几年在西安,我还认识不少搞有赞业务的小伙伴,这些年他们也都陆续转行了,转成直播电商的最多。

从近年来有赞的营收和人员规模来看,公司已经过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目前企业的重心已经集中在提高业务的内部效率,优先保证利润。

这样才能活下去,才能有钱去探索新业务。

在这一时期,降低招聘岗位数量,缩减团队规模,减少财务开销,搞降本增效才是主要工作。

加上几年的优胜劣汰大部分留下的一线管理人员已经成熟,能独立带团队了。

HRBP的实际价值已经很小了。

到了这一步,如果HRBP能“安分守己”,摆正自己的姿态和位置,为老板提供情绪价值的同时多获得一些业务部门的认可,比如考勤松一点、考核少一点、团建的时候主动唱首歌。

咱业务部门也不是养不起你。

现在业务不好做,业绩压力大,天天加班赚的钱还没之前多,能留下来继续做就不错了。你HRBP还成天搞考勤、搞谈话、搞对齐、搞耦合、搞绩效、搞培训,还爱打小报告。

除了不会赚钱,HRBP啥都会。

现实情况是很多HRBP没看到行业的没落、市场的下滑、成本的增加、公司环境的变化。

为了凸显自己的价值,非要折腾一下,这就不给了公司降本增效的理由嘛?

仔细看有赞的公开邮件:

不再设置“组织成长部”,仅保留“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后面还补充说明了一句,负责入转调离等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这话的意思就是:干好本职工作。

四、HRBP岗位的前景怎么样?

我自己觉得有赞取消HRBP岗位,主要原因是基于公司实际情况决定的。

但HRBP这个岗位肯定是有价值、有作用的,也是未来HR们发展和升级的方向。

从招聘、培训、绩效、社保、考勤等人力资源工作板块来看,HRBP是人力资源管理分工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至于HRBP的前景如何?

打开招聘网站APP,搜一搜你所在城市和一线城市的HRBP职位,自己看看有多少公司在招聘,给的薪酬水平如何,心里就有数了。

五、做HRBP一定要懂业务。

理想状态下,HRBP的存在是为了制约业务线分管领导的「一权独大」,分散话语权。

但在实际中,HRBP大多是要跟业务部门的管理者请示。哪怕是升职加薪,只要分管的部门经理或总监同意,HRBP就是「秒批」

招人,HR能干;员工考核评优,部门经理就可以搞定。平常谁也不干涉谁,谁也不认识谁,却在关键会议上拥有话语权。

HRBP这个岗位在实际中会特别尴尬。

用专业术语来说HRBP角色定位应该是战略伙伴、公司价值观践行者和守护者、方法论专家、公司变革推手、员工后盾...

通俗点说,老板心中理想的HRBP应该是:

远见的鹰、多谋的蛇、敏捷的豹、镇山的虎、善战的狼

实际上很多公司的HRBP扮演的角色是:

搅屎的棍、墙头的草、搅浑水的鱼、害群的马、替罪的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前在西安和一个上海的猎头聊市面上的HRBP:

60%在干招聘,20%在打杂,10%在业务部门瞎晃悠,5%给老板提供情绪价值,合格的5%不到。

HRBP一定要深入熟悉公司业务并融会贯通,单纯在自己井口下自嗨没有价值。

有价值的是深度思考几个核心问题:

  • 1)老板现在头疼的难点是什么?
  • 2)业务口领导和同事们的痛点和需求是什么?
  • 3)公司战略是什么?拆解到业务部门落地的关键是什么?
  • 4)我如何能够服务好业务口同事,打好辅助,一起完成年度战略目标?

不管是干HR还是干HRBP,连业务都不懂,怎么工作?

最后分享一个过去我参与的案例:

2022年底,西安某公司要做人才盘点,最后第三方咨询团队也按时交付了人才盘点方案和建议。

看完问我意见,我说:“方案挺好的。”

HR接过话来:“是啊,这家咨询公司很专业,前前后后忙了两个星期,我也觉得方案做的非常可以了,可各部门为啥就是不配合还一堆抱怨?”

我又问了一句:“你这个人才盘点对公司业务线的同事有什么帮助?”

HR一时语塞。

我又问了一句:“在开始搞盘点前,你有没有问过业务部门自己对人才盘点的需求?”

HR又语塞了。

“算了,你这点工资干成这样也可以了。”不想再刺激小姑娘了,这句话我没说出口。

协助应当由受助者决定,而不是在自己的井里自嗨。

昨天和一个成都互联网公司里的资深HR小姐姐聊天,她给我说:听说有赞之后,某 AI 大厂也在考虑取消 HRBP了。

分享产业园、城市更新等产业地产招商运营、产业培育、产业投资的经验和案例,分享职场思考,承接委托运营、方案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