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我国相声界,就不得不提到“相声泰斗”侯宝林

他的一生都在秉承着为群众服务的原则,留下了《北京话》、《关公战秦琼》等多个佳作,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家。

但鲜为人知的是,真正引领侯宝林在相声界崭露头角的人其实是毛主席。

那么,侯宝林和毛主席是如何认识的,这当中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时演出 主席观看

毛主席一向最爱听相声,这一天,他让工作人员去曲艺团请人来表演,很快,北京市文委便将消息传到了曲艺团,侯宝林和郭启儒也在演出人员名单之内。

接到这个临时通知,正在排练的侯宝林和郭启儒都感到很惊讶。他们只知道要参加演出,可来通知的人却并没说是去哪儿演、给谁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阵云里雾里的迷茫中,侯宝林跟着曲艺团的同事们坐上了汽车。数分钟后,他们在东郊民巷的一处宅院前停下,这便是目的地了。

看着眼前气派的大宅院,侯宝林心想其中必定住着的是大人物,心情也不由得紧张起来。工作人员带着曲艺团的众人先到了后台,刚走进门,侯宝林就被第一个看见的面孔吓了一跳,居然是彭真同志!只见彭真正低着头看着手里的主持稿,显然,他是这次演出的主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真为什么会在这里?侯宝林心里不由得暗自纳罕,目光向四周扫视着,很快又在厚厚的幕布前停下。透过幕布中间的缝隙,他敏锐的注意到坐在前排的客人有些“不一般”,原来是毛主席、朱德等党中央领导人。

侯宝林虽然在当时已经是北京响当当的相声界翘楚,经历了无数场演出,可像这样阵仗大的,他平生还真是第一次遇到。既然是领导们要来看,那他就得好好准备节目,决不能让领导们扫兴而归!于是侯宝林和郭启儒认真一合计,决定表演相声《婚姻与迷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演出进行得十分顺利,侯宝林和郭启儒配合默契,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批判了旧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侮辱,以及封建社会婚俗的糟粕。这期间,侯宝林对各个角色惟妙惟肖的演绎,时常把台下的毛主席和各位领导逗得哈哈大笑。演出结束后后,伟人指着台上的侯宝林说:

“侯宝林真是个语言学家,我老早就想听他的相声了。今日一听,果然名不虚传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会作出这种反应,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很惊奇。要知道,伟人为了不打扰其他人看演出,在观看时很少会流露情绪。也因此,即便碰上有趣的情节,毛主席也很少会笑,但唯独这次是个例外。而毛主席的反应也让侯宝林很激动,在日记里,他这样深情的记叙道:

“那一夜,我激动的几乎没有入睡。我想起了早年的流浪生活,天桥学艺,可是今天我却站在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面前,我逐渐明白了:解放以后,我们艺人的政治地位改变了。我们和其他人一样,我们翻身当家做了主任。我的卖艺生涯结束了,新的生活开始了!”

半生坎坷 终露头角

成功的人背后总要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侯宝林也是如此。1917年11月29日,他出生在飘着凛冽冬雪的天津,4岁时便被养母家的二哥张金斌哄骗,从天津被送到了北京地安门外的侯家做养子。

寄人篱下的感觉并不好,虽然他的养父侯连达是在载涛府的厨师,可平日里也挣不到太多薪水。养母是个规规矩矩的平凡妇女,全家人唯一的生活来源只能靠侯连达一人支撑。后来到了侯宝林12岁时,养父母为了减轻压力,便和戏曲师傅签了契约,将他送到了戏园学戏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候我师傅坚信‘不打不成器’,无论你做得好还是不好,聪明还是不聪明,到头来都免不了打!在师傅和养父母家,我都没有饭吃,所以就是逃,逃到哪儿也都是一个样。”

在侯宝林的印象里,他的戏曲师傅教课十分严苛,稍微不按照他的标准来,下一秒就会被打得鼻青脸肿。有一些人实在受不了,便想着逃离这里。可正如侯宝林所言,这里的人都被契约压制着,一旦逃跑就会挨一顿打骂。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侯宝林亲身经历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是在侯宝林正式学戏曲的第二年,有一天,被师兄和师傅轮番辱骂后,不堪折磨的他逃掉了训练,一路偷跑回家。结果养父侯连达发现后,二话不说就将他原封送回戏园。没办法,侯宝林只能继续默默守着这不见天日的日子,直到那次临时兴起的尝试。

那一天,听完了高德明、朱阔泉等人的相声场后,侯宝林独自在戏台前试着单独练相声。不成想,他的这一举动竟引来了相声大师常宝臣的注意。常宝臣认真地听完侯宝林的相声后,认为此人是可塑之才,遂而决定将侯宝林收为自己的门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