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区治理,有哪些“活力担当”?热心公益的“能人”“达人”层出不穷,社区、高校这对“老邻居”共育自治项目,再续“邻里情”;“15分钟”,是怎样一位“全能型选手”?想静静心心读书看报,楼下就有自习室;“医路护航·医共享”党建项目,打造老人家门口的“健康圈”……

人民城市新实践,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杨浦的社区里,“创新火花”四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区治理,有哪些“活力担当”?

“老邻居”,再续“邻里情”

“有一次,居委会在楼组群发现有居民上传了一组小区美景的照片,顿时引发热议。群里不少居民表示,住在这里十多年了,没发现小区有这么美的景色,想去拍摄地打卡看看。”

今年,鞍山一村第一居委会致力于培育一支摄影志愿者团队,这个自治项目是近日发布的2024年同济·四平自治项目之一。在鞍山一村第一居委会主任陆军看来,民情民意是培育自治项目的灵感所在。居委会干部在楼组群“潜水”时的发现,就是一个“良机”。“这是小区居民自发的评议活动,是一个切入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同济·四平自治项目共23项,覆盖23个居民区,其中微公益10项、微规约1项、微课堂2项、景观微更新3项、楼栋微整治4项、空间微改造3项。

社区中热心公益的“能人”“达人”层出不穷,他们是居民自治的“生力军”。有了“良机”,下一步就是“找人”。陆军介绍:“居委会找到一位摄影达人,请他和居民沟通,居委会搭建平台,由他组建一个摄影小组,用镜头记录下社区的美好、城市的正能量。目前,这个摄影小组已经参与了一些社区活动,其摄影作品得到了居民的点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平路街道和同济大学是“老邻居”,“街校联动”由来已久,“邻里情”深厚。2005年起,街道充分依托同济大学智库资源,先后与同济23个学院开展了多轮合作共建。社区为师生提供广阔“试验田”的同时,“同济力量”融入基层治理,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如今,同济师生与社区居民将碰撞出怎样的新火花?

记者了解到,自治项目启动后,四平路街道各个居民区将持续加强与同济大学在空间改造、志愿者团队打造、活动项目设计等方面的合作,通过党建引领,进一步夯实街校联动成果,推动自治项目实现量变与质变双提升,大家共同探索常态长效的基层治理“四平样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区“大合唱”,需要“多声部”的默契配合

兰新睦邻“E家亲”读书会从楼道开始,以读书为起点,从自管到自治,队伍不断壮大,如今已经成为拥有会员手册、LOGO、会服的成熟读书会。一直以来,读书会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活动,会员的交流已经不局限于读好书,而是逐步扩展到参与协调邻里小事、共商社区治理议题。

近日,一场“基层治理风采秀”在长海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展示了社会组织、自治达人的鲜活故事。

居民事看起来虽“小”,但社区治理的本质是“大合唱”,需要“多声部”的默契配合,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看完秀”后,“评委”同济规划院城市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陆勇峰表示,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阶段,落实到社区层面就是有机微更新、微治理,好的项目就是围绕特定人群做好服务、提供交流的场景,促进人与人之间精神层面的提升。下一步,可以继续促进社会组织之间以及社会组织和政府之间的交流,整合资源,打出一套组合拳,让杨浦的公益和社会事业更上一层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离不开社会组织这个“活力担当”。

“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事关创新社会治理全局,事关民生福祉保障。”长海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社会组织应是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的“填充剂”。近年来,长海路街道各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澎湃的动力和创新载体。未来,街道将继续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凝聚合力积极创新,为居民打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15分钟”,是怎样一位“全能型选手”?

想静静心心读书看报,楼下就有自习室

用餐、休闲、议事……杨浦居民家门口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属于“全能型选手”。公益性运营管理、智能化硬件、实惠亲民的价格,如今,这位“全能型选手”又多一“能”——自习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家住四平路社区的同济大学学生小王,背着书包熟练地进入自习室,选定座位,开始了当天的学习计划。“以前每次临近考试,我就很焦虑,要早早地去图书馆占位。现在好了,家门口就开了个自习室,走5分钟就到了。”

这个“家门口的自习室”,叫“时不我待”自习室,在四平路街道文明嘉年华暨第十八届学习节活动中亮相,得到了不少居民群众的“点赞”。

“这间自习室太好了!我平时爱看报纸,家里又没有书房,没法静心。现在小区对面就是自习室,下楼就行,非常方便!”四平路社区居民杨先生高兴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不我待”自习室,位于抚顺路社区睦邻中心二楼,占地面积约160平方米,共有38个座位。自习室采用数字化智能化线上预约模式,同时提供学习配套的周边服务设施,吸引了不少上班族、大学生、居民前来打卡。

“四平路街道面积不大,我们可以说是螺蛳壳里做道场,见缝插针地在公共空间设置了各类学习场所。”四平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习室不应只是一个空间载体。街道更希望打造一个鼓励居民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提升文化素养的平台。

杨浦人均期望寿命达82.61岁,如何在老人家门口打造“健康圈”?

八旬老人李奶奶长期卧床,有多种基础疾病,由于她入住的杨浦区社会福利院第一分院没有内设医疗机构,平时身体不适都由女儿陪同去医院就诊,一来一回的奔波之苦,让老人的女儿直呼“吃不消”。

去年,在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党支部与平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举行的“医路护航·医共享”党建联建签约活动中,听说医生可以每周上门巡诊、开药,甚至还能为老人提供输液等创伤性、危险性较小的医疗服务,李奶奶的女儿当即为母亲办理了家庭病床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浦打造“医路护航·医共享”党建项目,旨在加快构建整合型、智慧化、高品质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夯实东、中、西三个“健康圈”,充分发挥区属卫生健康单位党组织力量,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

近日,记者在杨浦区老年健康宣传周主题日活动中获悉,最新数据显示,杨浦人均期望寿命已达82.61岁,保持在发达国家水平。区域内60岁及以上年龄组人口比重达34.97%。

活动当天,杨浦区卫生健康促进中心党支部与长白新村街道第二党支部签署《医路护航——共建社区老年健康综合服务点党建联建协议》。未来,双方将通过老年心理、老年营养、老年口腔等关爱行动,积极探索和实践社区老年健康服务的有效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杨浦将在全区打造1个国家老年心理关爱点、11个市级老年心理关爱点,并同步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评估和心理干预。

医养一体化,建立“医养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的签约服务支持机制,也是杨浦积极应对深度老龄化问题的一大“法宝”。上文中李奶奶享受的家庭病床服务,便是其中一环。

医养一体化,将医院和养老机构的功能有机结合,把医疗康复服务和生活照料融为一体,能为老年人尤其是患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带来更全面的健康医疗服务,让养老更有“医”靠。家庭病床服务,简单来说,就是把病床从医院“搬”到居民家中,由社区医护人员上门为其提供诊疗、康复、护理等服务的一种形式,与家庭医生签约后可优先建立家庭病床。而且,李奶奶这样的养老机构老人也可以申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健康状况是衡量老年人晚年生活是否幸福的重要指标。”杨浦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书记周志明表示,下一步区卫健委将携手各街道,广泛宣传老年健康政策,普及老年健康知识,优化医疗健康服务,切实提升杨浦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张辰霏 奚宇轩

图片为资料图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