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授权,请勿搬运,需要开白请联系后台】

文 | 读书君

随着小暑的到来,我们即将迎来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三伏天。

古人有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不仅标志着夏季的深入,更成为了民间预测三伏天热度和雨水多少的重要节点。

老人们常说:“小暑无雨三伏热”,“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等等,这些俗语都是老祖宗丰富的气候智慧总结。

那么,这些俗语有没有道理呢?老祖宗们是如何以小暑为镜,映照出三伏天的气候特征的?一起来看看吧。

一、小暑的含义与特点

小暑,“暑”,顾名思义,即热,炎热的意思,小暑意为天气开始炎热,这是一个相对于大暑而言的节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太阳到达黄经105°时,即为小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这段描述生动地描绘了小暑时节的气候特点。

小暑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盛夏,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比如此时的广西地区,读书君已经深深感受到炎炎夏日的炙烤。

这一时期,对于农作物而言,雨热同期有利于其生长,但对于人们来说,则意味着需要更加注重防暑降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俗语中的智慧:小暑与三伏天的关系

说到三伏天,不得不提今年的特殊情况。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15日开始,一直到8月23日结束,共计40天,比常规的30天要长出10天。

这是因为今年的中伏有20天,而头伏和末伏各有10天。这种“加长版”的三伏天在近些年好像都比较常见。不过,好在2025年,三伏天将回归常规的30天。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朋友不太熟悉三伏天,这里再提一下。

1.何三伏天?

三伏天,即中国夏季的一种特殊气候现象,这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期,分为有初伏、中伏和末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面文章中,读书君和大家详细说过三伏天。

根据计算,今年的初伏时间从7月15日开始,至7月24日结束;中伏从7月25日开始,延续至8月13日;末伏则从8月14日开始,至8月23日结束。

整个三伏天长达40天,中伏尤为漫长,达到了20天,且按照常规,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将是全年最为炎热的时期。

很显然,这样的“加长版”三伏天,无疑让我们对即将到来的炎热天气,充满了担忧。

在民间,我们的老祖宗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总结出了不少预测天气的俗语,而关于小暑与三伏的关系,也有不少的俗语说法。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2.小暑与三伏天的俗语

(1)“小暑无雨三伏热”

“小暑无雨三伏热”,意思很明了,即如果小暑期间没有降雨,那么接下来的三伏天将会格外炎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因为小暑时节应该进入雨季了,如果此时没有降雨,意味着雨季来得较晚或降雨较少。这就导致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加快,空气湿度降低,从而加剧了气温的上升。

进入三伏天后,太阳辐射更加强烈,若没有降雨来降低气温和增加湿度,三伏天也就自然变得酷热难耐。

(2)“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这句俗语直接指出了小暑与大暑之间气温变化的某种规律。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小暑时节天气较为凉爽,阳光不烈,那么到了大暑时节,太阳辐射可能会更加强烈,气温也会飙升,甚至能把石头晒得滚烫。

为何如此呢?其原因其实和“小暑无雨三伏热”的道理类似,这里不重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如果小暑时节已经热得难以忍受,那么到了大暑时节,气温反而可能会有所回落,变得相对凉爽一些。原因其实也很好理解,一年中的炎热与寒冷都是有一个范围的,如果热的早,那么冷的也会早。

与之意思相反的还有句俗语,叫“小暑凉飕飕,大暑热熬熬”,即如果小暑时节天气较为凉爽,那么大暑时节则可能会迎来更加酷热的天气。

其背后的道理,和前面一句俗语说法差不多。

这其实也是告诉我们,自然界的温度调节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存在着微妙的平衡与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根据节气的天气状况来预测未来气候的俗语还有很多,不知道大家都听过哪些说法呢?欢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讨。

三、今年三伏天的气候预测

从当前的情况看,未来一周,即小暑节气前后,读书君身处的广西中部地区,天气以多云和晴天为主,如果按照老祖宗“小暑无雨三伏热”的说法,那么今年的三伏天可能比较热。

不过,由于地域等不同,不同地区可以参考本地的天气状况来预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根据气象分析预测,由于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剧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夏季的气温更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三伏天还来得有些晚。

根据民间传统,如果在农历五月份入伏,则为“早入伏”,而在农历六月份的话,则是“晚入伏”。今年的入伏时间是在7月15日,农历六月初十,因此可以视为“晚入伏”。

民间有谚语说:“早入伏凉飕飕,晚入伏热死牛”,晚入伏,意味着三伏天会更加炎热难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综合来看,今年的三伏天不仅时间长,还可能更加炎热。

当然,俗语总结只是一种经验预测,而非科学指导,具有不确定性。且各地天气情况,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因此,我们在关注俗语预测的同时,更需要结合科学的天气预报手段,来更准确地把握未来的天气变化。

四、如何应对未来三伏天的高温天气?

1.注意防暑降温

高温天气容易导致中暑、热射病等问题。因此,在三伏天期间,我们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

如果必须外出,要做好相关的防晒措施,如佩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等,以免晒伤,中暑。

同时,要保持室内通风,多喝水、多吃水果等清凉食品,以降低身体温度,提高身体适应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合理安排作息

三伏天期间,由于气温高、湿度大,人体容易感到疲劳和困倦。因此,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此外,也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室内运动或轻松的活动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3.加强农业防灾减灾

对于农业生产来说,三伏天的高温干旱天气,可能对农作物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农民朋友们要加强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如加强灌溉,保证水源等,以此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同时也要注意防范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关注天气预报

及时关注天气预报信息,了解未来的天气变化趋势,以便调整日常生活、生产活动安排,并及时做好相关的防御措施来应对。

对此,你又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讨~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