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都说师爷出绍兴,实为绍兴师爷安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迎面的牌坊四个大字:安昌古镇。此地原名“长乐”,据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刻于绍兴柯桥山头村崖壁的《羊石山石佛庵碑记》:“大唐中和间,武肃王镠以八郡兵屯羊石寨,平刘汉宏及获董昌,因名其乡为安昌焉。”

到安昌才知这是师爷故乡,仅从清康熙到宣统,200年里就出师爷过万。都说师爷出绍兴,实为绍兴师爷安昌来。这不奇怪,1131年(南宋绍兴元年)安昌为乡就属绍兴府;再说,浙江的杭州小胡桃其实产自临安,金华火腿产自东阳。浙江出师爷还有湖州,北方则以保定师爷出名,据说其祖也来自会稽山。

进河边长廊往前走,一旁河里有1974年第一次来绍兴所见的脚划船,船夫手脚并用两支桨。两岸有不少师爷故居,过去交通靠水路,依河而居是黄金地段。长廊快到头,终见要打卡的师爷馆。

馆内有“绍兴师爷博物馆”,门口师爷像造型经典:瓜皮帽马夹长衫,抱拳作揖手握折扇。身边展板写道,“我们依托娄心田师爷的故居开辟本馆,用以展示‘绍兴师爷’这个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特殊的社会群体、特殊的政治文化现象及其在安昌的深厚根基”。晚清著名师爷娄春藩就是安昌人,先后为李鸿章、袁世凯、端方等六任直隶总督做师爷。

明清官府中,佐理主官无官职幕僚称幕友、幕宾和幕客等,俗称“师爷”;聘师爷的主官称“幕主”。师爷起于明中晚期,盛在清、没于清末民初,活跃有300年。师爷分两类:一类分管衙门日常公务称“政务性师爷”,有刑名、钱谷和挂号师爷等。另一类是专职事务的“专门性师爷”,含教读、戎幕和阋卷师爷等。政务性师爷为师爷主体,人多且本色鲜明,其中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刑名师爷,常见于文艺作品。论首席是刑名和钱谷师爷,也有合称为“刑钱师爷”,刑律和钱粮是重中之重。电视剧《绍兴师爷》主题歌唱道:“衙门你为大,幕后我招手。”看似成败在师爷,毕竟是“师”不是真正的“爷”,有权方是爷;他只是出谋划策者,背多大锅还得就事论事。

绍兴明朝就出师爷,独特土壤令其成一拳头产品。“天时”是统治者需要,“地利”是地少人多迫使干第三产业,“人和”是文人资源雄厚且清代中进士举人就全国名列前茅。由此使“无幕不成衙”成“无绍不成衙”。“见同乡打官话,对外省人说绍兴话”(周作人语)的绍兴师爷成了师爷的同义词,到晚清竟成了刀笔吏和阴谋家的代名词。

师爷博物馆的玻璃柜里,陈列龚未斋著、朱诗隐、徐慎几注《新体广注雪鸿轩尺牍》《徐文长集 青藤书屋原本》及《洗冤录详义》等。它们不仅是对师爷传道授业解惑,也划出了师爷的底线,著名一条是“四救”:“救生不救死,救官不救民,救大不救小,救旧不救新。”因而师爷也称“四救先生”,它被奉为圭臬相传,如《红楼梦》中四句“护官符”。其实,“四救”只是刑名师爷的底线,不同行当师爷还有一条立身律己的共同底线——“不欺东君,不倚官势,不想昧心钱,不做亏心事”。师爷博物馆展牌所示的“立品洁身,尽心尽言,仁恕求生,不合则去”,也是对共同底线的另一表白。

底线是分水岭,划出有德能干的师爷为“上幕”,品恶庸碌的为“劣幕”。上幕代表,明时有徐渭,清代则有汪辉祖、龚未斋和林则徐等,还有故居斯干堂做了安昌师爷馆的娄心田,他是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的师爷,为打响中国军队抗日第一枪的江桥之战出谋划策,撰写电稿文告等。后到西安任特货公栈经理,为红军和陕北根据地筹办军需。劣幕代表就说晚清俩人:一是章介眉,先唆使浙江巡抚张曾敭对秋瑾先斩后奏,后怂恿继任巡抚增韫平秋瑾墓。二是“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中的章纶香,为冤案制造者。雍正说师爷“幕宾贤否不等”,这种不等从清道光年起随王朝衰败一步步走向劣幕化。

师爷像军师,谋略与才华超群的军师,人们往往会给他加“狗头”一词修饰。犹如师爷,虽有德艺双馨的上幕却被劣幕巨大阴影遮掩;并累及“绍兴”地名,有对“绍”字拆字:“搞来搞去,终是小人;一张苦嘴,一把笔刀。”因而有绍兴人避讳祖籍,只说是浙江人。我这嵊县人知那出强盗却从不隐瞒原籍,套用当年一流行句式:祖籍不能自己选择,走什么路可自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