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七月与八月无疑是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时节。在现代社会,人们可以依赖空调和电扇来缓解酷暑。然而,回溯到三四十年前,那个没有空调、电扇并不普及的年代,人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事实上,智慧的老一辈人们有着许多应对酷暑的方法。他们会前往山中采摘薜荔果,制作成美味的凉粉以消暑;有的则会采集山间的野生薄荷,煮水饮用以驱散热气;还有的选择在大树下乘凉,享受自然的恩赐。

而对我个人而言,我最喜欢的便是跟随父亲前往山中避暑。为何选择山中?因为在这两个月里,虽然天气酷热,但正是许多野果成熟的季节。山中的野果琳琅满目,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避暑的好去处,还让我们品尝到了大自然的馈赠。

若是有幸遇到山间的小溪,那更是锦上添花。在小溪中嬉戏,感受水流带来的清凉,无疑是一种极致的消暑方式。而且,小溪中丰富的野味也为我们的避暑之旅增添了别样的乐趣。我们可以摸些小鱼、小虾或螃蟹,带回家中与家人共享美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提及在山间溪流中捕捉鱼儿、虾儿与螃蟹,想必不少乡村成长的朋友们对此并不陌生,那其中的乐趣可谓难以言表。然而,现今走进山间小溪,已难觅昔日之趣味,由于种种原因,如今溪中的野生鱼虾已变得稀少,要想捕捉到它们,可并非易事,这其中便包括一种名叫“月鳢”的奇特小鱼。

何谓月鳢?

许多人在初次见到月鳢时,或许会将其误认为泥鳅。但实际上,月鳢并非泥鳅,甚至连科属都与泥鳅迥异,仅仅是在外形上与泥鳅相似罢了。

月鳢属于鳢科鳢属,与常见的鱼类相比,它的体型要小巧得多,通常成年个体的长度仅为一拃左右。至于月鳢的体重,一般在半斤左右,即便最大的个体也很少超过一斤。值得一提的是,如此庞大的月鳢在现实生活中几乎难得一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月鳢与泥鳅在外观上颇为相似,然而一旦了解其独特之处,便能迅速将其辨识出来。月鳢的特征颇为显著:其背鳍和臀鳍上点缀着白色的小斑点,而胸鳍和尾柄部则镶有黑色的眼状斑点,这些斑点宛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因此,在民间,月鳢被赋予了诸如七星鳢、七星鱼、山花鱼、山斑鱼、点秤鱼、秤星鱼、星光鱼等众多美称。

尽管月鳢体型娇小,但它却是一种极具实力的鱼类。月鳢性格暴躁,通常以溪流中的小鱼、虾、水生昆虫以及其他小型水生生物为食,因此,要想捕捉到它,绝非易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当跟随父亲前往山林间的小溪边捉鱼、捕虾、捞螃蟹时,父亲总会在溪边的茂盛水草丛中仔细寻觅。他告诉我,月鳢是一种夜行性鱼类,在白天,它们喜欢躲藏在水流平缓的山涧溪流的水草丛里休憩,这个时候正是捕捉它们的最佳时机。

然而,尽管如此,一旦惊扰了正在休息的月鳢,它们便会奋力挣脱,导致我们在捕捉它们的过程中不时失足跌入溪水之中。

但是,对于那时的农民来说,只要能捕获到月鳢,跌入溪水几次也无关紧要,因为月鳢的肉质细嫩,鱼刺稀少而鱼肉丰满,口感鲜美无比。尤其是将其炖成汤品,那浓郁的滋味简直堪称人间美味,令人回味无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忆起童年时光,我和伙伴们常去山林间捕捉月鳢。尽管捕捉过程颇费周折,但每次收获都相当可观,有时能一次性抓到几十条,足够我们享用数天。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农村建设、森林砍伐、农药使用等多种原因,山间溪流中的鱼儿日渐稀少。

月鳢,这种对水质要求极高的鱼类,因此变得更加稀有。如今,除了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的农村地区仍能常年见到野生月鳢外,其他地区已鲜有野生月鳢的踪迹,这使得月鳢的珍稀价值愈发凸显。

正因为月鳢的高价值,多年前便已有人尝试人工养殖。然而,由于其养殖难度极大,迄今为止养殖规模仍有限。因此,市面上的月鳢价格居高不下,人工养殖的月鳢每斤售价通常在50元以上,而野生的月鳢价格更是飙升至100元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的来说,月鳢不负它那“鱼中珍品”的美誉,但我要说的是,大家应该好好保护环境,只有环境好了,野生月鳢才会有好的生产环境,其数量才会躲起来,正所谓“金山银山不如青山绿水”,不是吗?

各位朋友,你们小时候去山里的溪流里抓过月鳢吗?你觉得月鳢的味道咋样?欢迎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