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有“人间仙境”“童话世界”的美誉,高原雪山和深沟峡谷构成独特的美景。

然而,致富是长期摆在“人间仙境”上的一道难题。直到2019年底,四川省九寨沟县实现48个贫困村退出、1608户5688名贫困人口脱贫。2021年7月,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对新一轮定点帮扶工作的部署安排,牵头有关部门和单位赴九寨沟县开展定点帮扶工作。集众智、聚群力,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统筹协调,精准施策,用心用力用情推动九寨沟县各族人民群众迈上共富路,在雪山沟谷间奏响了爱的“连心曲”。前不久,在四川省直部门和有关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推进会上,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作为四川唯一的省直机关就开展定点帮扶工作情况作交流。

兴产业 从一瓶矿泉水说起

5月20日,炎炎烈日下,见到王千军时,他递来一瓶矿泉水。清凉的泉水入喉,口不干舌不燥了。

王千军是省直部门和有关单位定点帮扶工作队队长,到九寨沟县挂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已有2年。在他看来,帮扶的关键是要有产业支撑,这得从那瓶矿泉水说起。

“你看,这是‘九寨沟’矿泉水,是我们帮扶的一个项目。”王千军继续介绍,帮扶工作队与九寨沟县供销社签订消费帮扶协议,6家省直单位购买当地农特产品按消费金额的1.5%比例返还给受扶村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每喝一瓶矿泉水,为帮扶村增收一毛钱;每喝一袋水,为帮扶村增收一元钱”。

酒香也怕巷子深。九寨沟矿泉水虽源自九寨沟附近岷山山脉深层火山岩地层,是珍稀富锶矿泉水,但近年来饮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公司扩销之路并不好走。

伴随帮扶队的到来,九寨沟矿泉水的销路得以拓宽。“众人拾柴火焰高”,王千军表示,帮扶队先后协调了近10个单位签订了年超200余万元的采购合同,将九寨沟矿泉水引入成都和北京,成功推动九寨沟矿泉水有限责任公司跻身规上企业。近两年,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消费矿泉水6万余袋,价值80余万元,消费近200万元农特产品,同时带动民盟四川省委、成都大学等5个单位购买总价值800余万元的矿泉水和农特产品,累计返还资金20万余元。

除了为村子注入“消费返还”资金外,帮扶队也在谋划着产业发展,增加当地群众收入。在白河乡太平村,王千军和村民们一起在果园架设固定桩,地里不到2米高、拇指粗的苹果树每棵都结出了30至50余个苹果,果树行列之间,套种的黄豆也冒出了绿芽。王千军介绍,这片利用矮化密植、水肥一体、滴灌到株新技术,经营、分配机制“双创新”的新苹果种植试点示范基地,半年便让20余户村民增收近10万元,向全县150余名村干部及致富带头人展示了粮食稳产、水果增收的融合发展新模式。

如今的太平村,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了一条产业兴旺发展的路子。经过大量走访调研和科学论证,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结合九寨沟县实际,引入大型央企、民企到该县考察、意向投资30多亿元,成功搭建多种产业种植试点示范基地,为易地扶贫搬迁村探索了“占地少、投资活、产量高、潜力大”的产业兴旺发展之路,推动受扶村农业经营从“小杂散”向适度规模化经营的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当地2023年实现营收400余万元,带动群众增收230余万元,解决就业70余人。

强治理 村民笑着离开调解室

双河镇乡贤调解室坐落于双河镇松柏团结两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荷叶坡),虽然只有不到十平米大,却是镇上大小矛盾纠纷集中化解之处。许多有矛盾的村民气冲冲地跑进来,最后笑盈盈地走出去。

谈及调解案例,驻村干部崔大瑞深刻记得:2021年,松柏村村民姬友生与妻子到九寨沟景区漳扎镇务工了3个多月,结束务工准备回村时,劳务公司还欠了2万多元的工资。此后,姬友生多次讨薪未果,遂到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寻求帮助。村两委得知这一消息后高度重视,与驻村工作队邀请矛盾双方到乡贤调解室协商解决办法。伴随调解的深入,欠薪者表示可以为姬友生提供销售渠道,从而抵消欠薪。原来,姬友生拥有白马藏族邹舞面具的制作手艺,此前曾尝试过自产自售但销路不好。当时正值疫情,外出务工不便,姬友生当即表示愿意合作。最后,双方在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就此,双方从根本上化解了双方的矛盾纠纷,而且利用各自优势,进一步拓宽了村民收入渠道,提升了收入水平。

乡村振兴,法治同行。王千军说,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纠纷,这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鲜明时代特征,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干警在参与驻村工作中,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就地化解。

为满足受扶村群众对法律公共服务的新需求,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创立“九寨沟金天平”法治品牌,依托团结松柏党建联合体,联合九寨沟家事法庭及双河镇“两所一庭”设立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纠纷调解、普法教育、项目合法性审查等服务于一体的“法治诊所”。截至目前,帮扶队指导帮助受扶村化解基层矛盾纠纷20余起,为村民挽回100多万元经济损失。

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村民们很喜欢围坐在当地的法治长廊下坐坐,一边晒着太阳,一边观看法治墙报。墙报的内容由帮扶队员设计,展示了乡村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妇女权益保护等与群众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长廊上还点缀有白马藏族文化元素的宣传品。

“在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必须要涵养乡村文明、提升农民群众法治素养,才能让他们更好融入到公共事务管理及乡村治理体系之中”,王千军谈起法制建设的初衷时如是说。

育“新苗” 活动室传出读书声

2021年8月上旬的一个清晨,团结村的党员活动室传出朗朗读书声。阳光照进玻璃窗,10余名孩子端坐着,或读课本,或执笔写画,一名身着黄色短袖的女子来回走动着。

这是“金天平”暑期培训班的第一堂课。帮扶队员周丽平称,培训班为20余名不同年龄段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等服务。

谈及开办培训班的缘由,周丽平说当地经济条件有限,孩子们暑假多“自由放养”,且村外有主干道通过,车流多,安全隐患大。她和帮扶队员们商量后,取得乡镇支持,最终以阿坝州最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荷叶坡”为试点,开办了“金天平”暑期集中学习班,将易地搬迁安置在荷叶坡的团结村松柏村的孩子们召集在一起,通过辅导作业、拓展兴趣、普及法律知识等,增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扶工作除了要为村里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还要在“扶志”上下功夫。周丽平说,她常在想,如果一个“脱贫”户家中能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将来必不太可能返贫。近两年,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都会向团结村、松柏村对考上中专以上学校的学子发放“金秋助学金”,激励学习积极性。就在前两年,团结村走出了第一名本科生。

帮扶队员杨笛对周丽平的观点深表赞同,她在驻村间隙致力于法律宣讲。杨笛表示,她在一次例行家访中认识了留守儿童小豪,小豪父母早年离婚后远度他乡重组家庭,再未履行过抚养义务,而九寨沟县共有108名像小豪这样的学龄阶段留守、困境儿童,“他们面临着长期缺乏父母关爱、人身安全存在隐患等困境,为让这一群体得到充分关爱和保障,加强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力量是关键一环。”

去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杨笛与九寨沟县民政局、东德梅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翻越高山峡谷,走遍12个乡镇,向110个村(社区)一线儿童工作者宣传解读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着力打通农村儿童福利工作“最后一公里”。这样的宣讲耗时费力,短时间内也很难看到收效,杨笛却乐在其中。

两年的帮扶已然结束,周丽平虽然已经回到成都,但在团结村帮扶的日子成了她记忆中最为温馨的时光。

“孩子们在村里见到我就热情喊着‘小周老师’奔赴而来,经常两三个围起来抱住腿搂住脖子。”周丽平笑道,孩子们对她的信任甚至超过了家长,有时候家长“管教”孩子不顺利,就找到她,结果孩子高兴地“言听计从”,“这让我这个还未真正当妈妈的人感受到了母亲般的亲切、喜悦和责任感。”

通过三年的发展,如今的“金天平”暑期集中学习班已常态化开展,这一帮带机制也在九寨沟县民政局和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发展成了设施完备的儿童社工站,建成了课外健康成长关爱体系。燥热的7月如期而至,在外读书的孩子们将纷纷回村,届时九寨沟县大小村落里也将传来朗朗读书声、欢快的嬉笑声,古朴的村寨也将因此增添不少生气。(杜钊辉、伍玉华、夏菲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