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日,河北省广宗县槐窝村的村民,正在一同收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屏幕上,村民震惊地说道:“这不是村里的老吴吗?”
老吴名叫吴洪甫,出生于山河破碎、炮火连天的1941年,祖祖辈辈都是当地的农民。
吴洪甫年轻时当过兵,每次别人问起来,他只说自己是个烧火工。
但有一回,他竟面对着一篇《世界军事》杂志上的报道潸然泪下,还自言自语说那写的是自己的故事,不过当时村民们都没有在意。
可如今眼前真切的直播画面,让村民们又惊又疑,老吴到底是什么来头?
突然,人群中吴洪甫的妻子想起来,丈夫的柜子底下一直压着一张奖状,但他从来不曾提起过奖状的由来。
一个尘封37年的传奇故事,逐渐浮出水面。
1959年,解放军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刚刚成立,来自小山村的吴洪甫如愿加入了解放军。
并凭借其机敏的反应能力,被地空导弹部队二营选中,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代“导弹兵”。
经过短短半年的导弹轨迹预测和弹道制图的培训,1959年12月,18岁的吴洪甫成为中国空军地空导弹二营一名标图员。
所谓标图员,又被称为导弹的“眼睛”,专门为新中国尚不具有精确定位系统的导弹提供位置、距离等准确数据,是导弹部队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而在当时,侵扰我国空军最为放肆的,是号称无敌的美制“U—2”高空侦察机。
其在雷达下也无法被锁定位置,为我国机密工作带来极大隐患。
因此,吴洪甫一直将击落U—2作为自己的使命,不断打磨工作的准确度,精益求精。
功夫不负有心人,1962年8月,在长达20天的拉锯蹲守后,引导技师终于在江西省南昌市向塘上空观测到进入我军火力范围的U—2侦察机。
可如果不能及时精准定位敌机,一切努力都将是徒劳。
此时,所有人的希望都寄托在吴洪甫的身上。
短短的十几秒,对吴洪甫来说却是二十几载光阴中最漫长的时光。
“发射!”在收到吴洪甫定位讯息的瞬间,指挥员一声令下,“砰砰砰”三声巨响,这号称不落的U—2侦察机在导弹军战士,如电如炬的目光逼视下,终于被导弹击中,重重地落在了地上。
事后,周总理发来贺电、空军司令刘亚楼的慰问而狂喜时,目光长远的吴洪甫却在记大功、提前晋衔后仍保持着审慎冷静,他知道,敌人并不会轻易善罢甘休。
果然,U-2侦察机被击落,倒逼生产公司对其预警设备做出全新升级。
新型U-2侦察机,再次成为飘荡在中国领空上不安分的幽灵。
对此,唯有采用“近快战法”才能应对。
但这就需要标图员将原来的18秒计算时间减到8秒钟,这实在是闻所未闻的挑战。
第二次机会来得很快,1963年的冬天,狡猾的敌机终于又在江西省上饶上空露出了狐狸尾巴。
可就在追踪之际,敌机突然在雷达图上失去了踪迹,如同躲在暗处偷笑的幽灵。
关键时刻,又是吴洪甫力挽狂澜,根据仅有的数据算出了敌机可能的3个方位。
面对营长岳振华的迟疑,他承诺说:“三发必中一发!”
不出所料,“U-2”侦察机再次被我军击落。
岳振华大声赞道:“小吴,你是‘吴大胆’,你真成了‘导弹的眼睛’!”
之后,各种荣誉随即纷至。
1964年7月23日,吴洪甫和二营全体官兵,还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接见。
连外交部长陈毅,也在外国记者面前幽默自信地说:“我们是用竹竿把飞机捅下来的!”
1965年,吴洪甫退伍。
临走前,他庄严承诺对“地空导弹部队”的国家机密守口如瓶。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即使是在穷困潦倒之时,他也从未想过凭借过去的功绩获取地方关照。
从邻居到妻儿,没有人知道他那段鎏金的岁月。
直到2002年6月,吴洪甫才得知保密期早已过去,这位“深藏身与名”的英雄方为世人所知。
2018年11月,吴洪甫被评选为“最美退役军人”,再次来到人民大会堂,他感受到的是祖国对他跨越时间的认可。
2019年10月1日,吴洪甫受邀参加了建国70周年的阅兵仪式,在方阵中的“导弹部队”,受到14亿人民的礼遇。
传奇或许会在时光中褪色,可英雄那平凡身份下超凡伟绩、淡泊心志与爱国情怀必将永垂不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