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于婷

7月3日,记者从市公园城市局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城市树木保护与利用、优化城市绿化资源配置,《成都市城市树木移植统筹利用管理办法(试行)》已于2024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办法》明确了未来城市树木移植将尽量通过一次移栽应用到城市绿化建设,避免短期内重复移植。若不能直接应用到城市绿化建设中,将被存放至“行道树银行”,根据后续需求情况再将树木从“银行”中移出种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合资源 统筹供需

以“一次移栽”为目标

以往,城市树木移植的常规做法是将树木移植到苗圃中进行管护,养护3至5年让树木长势、冠幅恢复,等到城市绿化需要,再将树木从苗圃移植到城市绿地中。但搬迁两次,可能会对树木造成损伤。此外,还会产生两次搬迁的费用以及苗圃管护的费用。

“造成这种情况,一般是以移植量来倒追需求量,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系统、规范的供需对接体系,市级和各区县的资源渠道也没有打通,导致树木资源的统筹配置不完善,以及各方需支出的成本较高等问题。”《办法》指出,城市树木移植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树木的生长特性及栽植地景观需求,尽量通过一次移栽应用到城市绿化建设,避免短期内重复移植。

城市树木移植应统筹坚持充分利用、属地优先、全域协同的原则。其中属地优先是指移植的城市树木优先在属地区(市)县范围内进行利用,属地区(市)县不能及时利用的可跨区域统筹。而全域协同,则能实现全市大范围内的城市树木移植的资源共享和统筹区域联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

探索创设“行道树银行”

让移植树木“有存有取”

无法精准找到需求方,进行一次移植的树木,则将被栽种到“行道树银行”中。

《办法》指出,区别于苗圃,“行道树银行”选址闲置地块,比如临近住宅小区、商业区的暂时不会进行建设的临时绿地。城市的“空白处”需要绿色空间,这样一方面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另一方面也能节省苗圃土地费用及管护费用。

根据《办法》,建设单位按照“工程建设涉及城市绿地、树木行政审批”程序和要求进行树木移出需求信息及统筹意向申报。树木接收单位根据本地需求情况及时进行树木接收需求信息申报。相关树木信息发生变化需实时更新,形成动态有效移植树木信息数据。将供需双方的需求数据“存放”在银行,树木栽种在“银行”,后续通过供需匹配再进行树木移植。

“行道树银行”还会优先满足移植方的需求。比如建设轨道交通的过程中,需要将树木移植到“银行”,等到4、5年建设完成,该地进行景观恢复时又会需要种植树木,这种情况“银行”会优先满足。

目前,成都市公园城市局正在搭建面向社会公众的流转平台,平台投入运营后,大家可通过公园城市智慧云平台进行查询。平台建立后,供需双方将同步进行,也更利于资源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