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量达26.7万人次,产改指数87分!”日前,浙江省湖州吴兴区总工会公布了“产改指数”场景应用的最新报告,较上期提升显著。这一成绩的取得,正是吴兴区总工会坚持用“心”服务,从部门产改发展指数、企业产改活力指数、产改服务关键小事满意度指数、产业工人健康指数四个维度全面深化产改的生动体现。

如何将产改指数量化赋分?吴兴区总工会办公室主任沈大川介绍,“‘产改指数’场景应用就像一个驾驶舱,大屏上显示着四个维度单独的赋分(各占25%)和一个应用总分。”为了令赋分更有效率,2023年吴兴区总工会发布《关于以数字化改革场景应用“产改指数”深化吴兴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细则》,建立互动反馈导向机制,更好地驱动“产改指数”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思想引领,提振职工内驱力

“产改指数”场景应用自2022年上线以来,吴兴区总工会注重发挥劳模工匠引领作用,鼓励企业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吴兴道‘理’——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活动”,强化产业工人思想引领。从企业开展的次数和参与人数等方面评价赋分,比如,每年场次达10场及以上的得满分。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创新、技改永无止境……”近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云明走进浙江鸿昌铝业有限公司分享了他的匠心历程,在车间收获了一大批“粉丝”。

像这样精彩的宣讲活动在吴兴区各大车间、班组很常见。陈云明所在的“匠新吴兴”宣讲团由7名劳模工匠组成,除了积极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劳模工匠们还会用亲身经历和奋斗故事激发产业工人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

技能提升,激发企业创新力

近日,湖州市劳模陈晗领衔的海瑞网络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通过“产改指数”场景应用匹配到了一家企业,他们深入企业编写网络“体检报告”,为企业挽回潜在风险损失近3万元。海瑞网络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是吴兴区14支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之一,这14支服务队由58名行业技术大咖组成。

如何将服务与需求合理配对?企业会在“产改指数”场景应用发布集智创新、技能传承、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需求清单”;而工作人员可通过场景应用精准对接技术服务队并进行“接单”。今年以来,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的足迹覆盖全区14个乡镇街道,开展活动36项,惠及“专精特新”企业36家、中小微企业50家,助力18家企业完成技术攻关32项,完成技术创新14项,提升企业经济效益340万元。

除此之外,为推进全域技能型社会建设,打造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吴兴区总工会积极构建“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绘制吴兴区职业技能培训地图。这份地图包含了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培训中心等53家机构的联系电话及主要培训职业(工种),为广大有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需求的职工群众,提供更便捷、更精准、更有效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资源信息。

薪资激励,增强职企共赢可持续力

“技高者多得,不仅是对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激励,也是全面推进企业‘能级工资’集体协商的一项具体举措。”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张怡湘介绍,企业近日与职工达成劳动合同内的部分薪资条款:研究生每月奖励500元、本科生每月奖励200~300元、大专生每月奖励100元;高级技师、技师等不同职称每月补贴50~200元不等;获得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荣誉的发放更多补贴……

今年,吴兴区共签订“能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629份,惠及职工93702人,其中新业态企业签订“能级工资”集体合同13份。“按照目前‘产改指数’场景应用的赋分原则,全区有50家及以上企业签订的即可得满分。后期我们会结合‘能级工资’集体协商推进情况,适当提高满分门槛。”吴兴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赋分只是一个数字,以技提薪的最终目标是提升职工技能水平,发挥更多创造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职工成长成才和企业进步发展的双赢。

今年,吴兴区总工会将邀请浙江大学对“产改指数”的评价内容、赋分体系进行系统化调整,建立一整套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浙江工人日报记者 寿慧桢)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