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凯(左)与同事护理住院患儿。

人物小传

陈凯,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上海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行政副主任,援藏担任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

或许因为经常与患病的孩子交流,陈凯说话的声线年轻又温柔。援藏一年来,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患者服务;同时,也鼓励身边同事一起克服困难,携手为高原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看到不同,能为日喀则留下什么?

上高原之后,陈凯对日喀则市、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逐渐有了新的认识。跟随援藏医疗队,他也到西藏不同地区互访交流。

他察觉到,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儿科病房,同上海比起来,还是有所不同:比如有些孩子患有疑难杂症或慢性病,陈凯叮嘱家长要定期复诊随访,但不少孩子并没有按时回到医院,他知道可能是因为路途太远或是单纯的习惯因素……一年援藏期,说长不长。陈凯也会不禁自问,他能给日喀则留下什么?

命悬一线,挽救罕见血液病患儿

一天下午,儿科病房来了一名9个月大的男孩,皮肤发黄,伴有发热、咳嗽、呕吐。急诊血常规录得血红蛋白68克/升,血小板27×109/升,非常低。看到严重贫血合并多症状的检测结果,值班医生紧急联系陈凯。

陈凯长期从事血液疾病临床研究,他考虑,孩子是得了伊文氏综合征(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合并血小板减少)。这是一种儿童罕见血液病。对此,他第一时间给予了抗感染、免疫抑制、碱化尿液等经验性治疗。但由于免疫性破坏程度严重,孩子的血红蛋白仍在持续下降,同时出现心率快、氧合低、精神烦躁、少尿。在高原地区,出现这些症状意味着患者命悬一线。

陈凯与本地医生合作,反复确定孩子的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为阴性,随后预约红细胞悬液支持,给予针对性治疗。家长很焦急,陈凯安抚他们的情绪,详细嘱咐夜班注意事项。不到48小时,复查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升至124克/升,血小板升至148×109/升,孩子转危为安。

鱼渔兼授,组织沪藏专家远程会诊

援藏工作中,陈凯发现不少当地儿童发生贫血疾病,具体情况则纷繁复杂。比如,上文提到的伊文氏综合征,是西藏自治区首次报道,很多儿科医生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病。让当地医生系统性地了解儿童罕见血液疾病,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陈凯积极与后方联系,邀请上海市儿童医院副院长杨晓东、血液肿瘤科学科带头人蒋慧、血液肿瘤科主任邵静波等教授专家,经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医务科协调,组织了远程会诊并教学查房。此后也多次远程进行危重病例会诊以及线上专题讲座。

当地儿科主任米玛卓嘎一直想建立自己的儿科诊疗常规。陈凯记在心里。他利用周末时间,在后方医务科和兄弟科室的帮助下,制定《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儿科诊疗常规》。围绕高原儿童贫血,他带领当地医生先后申请两项课题,指导当地医生积极撰写论文并在《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发表。

对陈凯来说,只要一直在路上,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贡献和价值。

作者:沈竹士

文:本报记者 沈竹士 图:受访者供图 编辑:施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