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有个友谊县,全县人口仅11万,近日该县卫生健康局发了一个《致全县高考生的倡议书》,让这个县大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向全县高考生及家长发出倡议,鼓励孩子们学医,承诺“学生毕业后,根据所学专业及个人意愿,届时县卫生健康局统一调配安排岗位。”

友谊县为什么发《倡议书》?因为县小,人少,医护人才更少,这是为了解决县医疗系统人才短缺问题,不失为一次积极的尝试。

我觉得,既然做了,就应该好事做到底,给学生吃一颗定心丸,空口无凭,应该像公费师范生、定向生那样,签订一个定向合同。比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签合同双方签章确认;

2.合同内确定单位及岗位;

3.合同内确定岗位编制,毕业后立即安排工作。

不然学医的考生,辛辛苦苦学了5年之后,结果政策变了,或者不再安排到编制内单位,那找谁说理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逢高考前后,学医这个话题就会冲上热搜,前几天,临床医学专业又冲上热搜第一名。

高分生学医,中分生学医,低分生也学医,昨天一个女孩,高考文科278分,对我说她想学医,最好是临床医学,想当医生。我十分好意地建议她学兽医,报考动物医学专业,将来开一家宠物医院。

她这个分数,学临床医学是害她,也怕她将来害了别人!

还有学医的过程太艰难了,医学专业成本大,周期漫长,学费高昂,竞争激烈。学医的都是学霸,低分生学医是闹着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但凡医疗圈外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医,医疗圈内的都不希望孩子学医。

那句赫赫有名的“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就是出自医疗圈内的调侃言论,超过70%的医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医。

这并不是调侃,是有数据佐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数据显示:

2002年至2017年,医师不希望子女从医比例在2011年最高,达到78.01%。

即使是在2017年最低时,这个比例也达到45%。

至于原因,主要是当医生太劳心劳力,对收入还不满意,95.66%的医生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

这和“烟草三代”“行长三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学医圈内和圈外反差如此之大,这是很少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圈外人为什么会出现学医热呢?

第一,是疫情把学医炒热了。

疫情之前,学医没有现在的热度,经过三年疫情,学医的职业优越感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学医越炒越热。

第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使得学医热。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学医是一门技术,即使毕业后去不了三甲医院,自己开诊所也能养家糊口,很多考生和家长看中的是这么一个铁饭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学医可以为各行各业赋能。

我越来越觉得张雪峰老师的一句话是对的。

他曾说过:最好的专业,可以为各行各业赋能。将来各行各业哪个行业是风口,你这个专业就往哪个行业上偏。

因此,大家尽量报专业,别报行业!比如说土木就是行业,电子信息就叫做专业。它有很多的可选择性。

医学专业就是这样,我可以干这个也可以干那个,我可以为这个行业赋能,也可以为那个行业赋能。比如我学医,但我最终成为了一名注册营养师。我的医学基础,就为我的营养工作而持续赋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圈内人为什么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学医呢?

1.圈内人认为,医学这个专业,本科毕业就不一定好就业。

如今,县医院都要硕士研究生了,三甲医院至少要博士生。以前学护理的专科文凭就可以,如今普通医院也要本科文凭,三甲医院招聘护士要研究生文凭。

2.如果家境一般,指望早日工作,帮家里一把,最好别学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学医周期太长,比如临床医学专业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3年规培,最少8年。

几乎所有的青年医生,在35岁以前,都会爱过、伤过、痛过、恨过,就是没富过。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医的人要经历的磨难特别多。

如果没有一个强大且坚定的内心,穷人家的孩子更易在学医的路上跌倒,有的甚至再也爬不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学医的过程特别难。有人曾经说过,高考决定了考生未来会在哪座城市打游戏,也决定了打游戏的网速到底卡不卡。

而对于医学生来说,高考只是决定了自己未来将在哪座城市继续读高三。别的专业大学里过得可能很轻松,医学专业必须没日没夜地背诵,甚至比高三都难。

钱钟书说过,婚姻像是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学医亦是如此,圈内的人想逃出来,圈外的人想冲进去。

这就是医生大多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学医的原因。

不管怎么说,黑龙江友谊县的《倡议书》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它让普通人家学医的孩子吃了一颗定心丸,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