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在《活着》中说:“被命运碾压过,才懂时间的慈悲。”

那些曾经看似无法逾越的挫折和痛苦,最终塑造了我们的个性、增强了我们的韧性,成了人生的宝贵财富。

时间过去了100年,“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叶嘉莹先生迎来了自己的百岁生日。

她的一生,坎坷艰难,却又光芒四射。

经历过无爱的婚姻、家暴、战乱中的生离死别、流离失所、中年丧女等等磨难,但她始终将诗词当作幽暗人生中的一盏明灯,从中汲取力量,并将这份生命的韧性和风骨传递给无数后辈学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1岁从教,三尺讲台伴她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她的学生遍布海内外,她将传承中国文化作为了自己的使命。

叶嘉莹说:诗词的作用是“让人心灵不死。”

这也正是她自己的写照,在重重艰辛曲折中,叶嘉莹先生始终向上、向前、向好,达观豁达。

讲课之余,先生著述颇多,最喜欢的是《叶嘉莹论苏轼词》《人间词话七讲》《迦陵讲赋》《北宋名家诗词选讲》

《南宋名家词选讲》这5本。

1《叶嘉莹论苏轼词》

苏轼的一生辉煌而坎坷,儒释道兼修,竹杖芒鞋轻胜马,达观洒脱。

叶嘉莹的一生历经生死,却掬水月在手,潇洒淡然。

苏轼的词遇到叶嘉莹,就像遇到了知音,是穿越时空的一场诗词的邀约。

《叶嘉莹论苏轼词》这本书,不仅品读诗词,更是品味人生。

2《人间词话七讲》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一本文学批评著作,用的语言又比较抽象,所以一般人不容易读懂。

叶嘉莹先生选取了一些细微的“点”,具象化的环环入扣去解说,既通俗易懂,又让人感受到她的治学严谨。

这本书讲了词的境界、词人的境界,以及词的美感特质和写作技巧。

最著名的是词的三种境界:

第一境是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是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是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也是成大事业、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迦陵讲赋》

赋这种文体,一般人比较陌生,叶嘉莹先生在这本书中,不仅讲了“赋”的演变过程,也写到了各篇赋的历史背景、典故和作者生平。

从繁华走向幻灭,是文学作品的一个常见主题,比如《红楼梦》、《百年孤独》、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等,都是这个主题。

《芜城赋》中说“千龄兮万代,共尽兮何言。”

沧海桑田,人生幻灭,在虚无中追寻存在的意义,意味着每个人应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找到内心的力量,无悔前行。

4《北宋名家诗词选讲》《南宋名家词选讲》

看过《甄嬛传》的人肯定还记得那首歌词:“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这是温庭筠的词《菩萨蛮》中的句子。

宋词,因为年代久远,我们对其中有些字词不认识,再加上诗词一般比较含蓄,所以很难get到其中的美和意境。

在这两本书中,叶嘉莹先生以深厚的文学功底,用口语化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词人的生平和词作的韵味。

有不同作者对同一个事物所做感发的对比,也有同一个作者不同时期的词作对比。

另外还有些很有趣的现象,比如前几年常在微信中用到的“呵呵”一词,其实一千年前苏轼就用过,他是用到了给朋友的信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作最后

叶嘉莹先生不仅是个文化传播者传承者,她还创造了一些词汇。

比如“弱德之美”。

“弱德”的“弱”不是说要躺平、放弃,而是要在遇到重压遭遇挫折时,去勇敢担当和承受,用自己的力量解决困难。

就像旷野中石缝中的小草,虽弱尤强,顽强生长,有时候能悄悄把石头掀翻。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有“弱德之美”。

祝福叶嘉莹先生百岁寿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