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中的古城保护是个敏感话题。古城是城市的文化内核,是历史的文化印记,是市民的情感记忆,是游客的观光妙选,是学者的研究富矿。古城保护利用的任何举动都会引起社会热议,政府的初衷、学者的点评、市民的观感、游客的体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家都能就一些问题发表各自意见。有的是直抒胸臆的观感,有的是单刀直入的批评,有的是发自肺腑的期盼,等等,不一而足。尽管各自立场不同,但出发点一致,就是想把古城保护工作搞得更加完美。

但这项工作无论做得怎样好,批评的声音还是有的,有点闲言碎语再也正常不过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这些人生智慧是我们应有的谦逊态度。做事如这点肚量都没有,那肯定就什么做不成了。所以,做事的要把心放宽点,犯不着整天为之愁眉苦脸,误了正事。

古城保护之路,从来就没有平坦过,在争议中负重前行是常态。东关街、皮市街、仁丰里文化街区的成功有目共睹,即或如此,也不乏少许的批评。对待这些善意的或许还有点辛辣的批评,虚心接受,真心反思,用心改进,力争少留遗憾、多留精品,这是古城管理者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从未改过的态度。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虚怀若谷,才有了古城保护利用越来越成熟的机制,也有了工作越做越好的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俯瞰“广陵有盐”

“广陵有盐”一改以往传统的修旧如旧、倚老卖老的套路,走出了现代的人文关怀、绿色环保的新路子

去年广陵路更新工程拉开序幕时,先导性项目“广陵有盐”以其别具一格的风貌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对这种创新尝试,开街后社会各界对此的喜爱是始料未及的。日渐凋敝的广陵路因此而大放异彩,“广陵有盐”成为网红打卡地。日渐艰难的更新路因此而独辟蹊径,“广陵有盐”成为古城保护利用新样本。日渐失效的老办法因此而峰回路转,“广陵有盐”成为文化传承的创新策源地。

“广陵有盐”项目的成功实施,背后的辛酸苦辣又有谁懂,过程的一波三折又有谁知,结果的提心吊胆又有谁能够理解。有人说古城更新就是开“双眼皮”,手术成功,明眸善睐,光彩照人,皆大欢喜;手术失败,好脸添疤,黯然神伤,悔恨终身。好在这个“双眼皮”手术成功了,市民叫好,专家称妙,广陵古城人终于在众多好评声中松了口气。学界权威、同济大学的常青院士实地考察后,对此赞不绝口,认为这是基于进化保护观的活态的保护,是生活的延续,是管控下的城市更新和再生,是较为成功的城市更新案例。

世上向来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只有精益求精的回报。“广陵有盐”作为广陵古城管委会统筹谋划、广陵文旅集团具体实施的首发项目,他们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采取全新的EPCO模式,由业界知名的本土公司意匠轩操盘营建。意匠轩深耕古建行业多年,精英荟萃,理念先进,操盘稳健,有口皆碑。对待这么重要的项目,他们也不敢掉以轻心,邀请多家知名设计机构出谋划策,经过多轮比选,最终选用本土乡贤、同济大学的朱宇晖教授的总体设计方案。这位生长在古城的扬州老乡把浓浓的思乡之情全部倾注在笔端,用他兼收并蓄的理念、见多识广的眼界、无比深厚的学养、积累多年的经验,多方求证,反复推敲,终于形成了“新扬式”设计方案。

“新扬式”是在汲取成功经验基础上的创新突破。其理念是保护利用有机连贯,体现整体性;操作是历史文化、生态环保、人文关怀、未来发展等诸多要素相互支撑,体现协调性;效果是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体现人文性。确实如此,“广陵有盐”一改以往传统的修旧如旧、倚老卖老的套路,走出了现代的人文关怀、绿色环保的新路子。将扬州园林精华融入其中,使扬派建筑风格亲切可感,让市民公共空间留住人流,为产业事业发展辟出天地,一个浑然天成又与文化街区相得益彰的“广陵有盐”,在广陵路上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从这里走出去的市民无不为之欢欣鼓舞。新与旧交织,街与景协调,人与物和谐,跳色不违和,洋气不忘本,这是他们最直接的观感。慕名而来的市民和游客乘兴而至,满载而归。复道回廊、叠石造景、清水砖墙、旱园水作、扬派盆景等元素均以不同的方式重新呈现。这里好玩、好看、好吃、好听、好买,古城游有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大家无不为这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拍案叫绝。想不到,扬州人能做出这么一个让古城保护利用出彩的项目。

古城真正的魅力不在整齐划一,而在于和而不同,文化一脉相承,历史脉络清晰

“广陵有盐”近1万平方米的区域内,既有清代建筑的各级文保单位,也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集体单位;既有闲置废弃的大杂院,也有私搭乱建的脏乱差,既有保存相对完善的建筑,也有近乎危房的建筑。尽管各种建筑杂乱无章,但上百年的城市变迁脉络依稀可见。是不是所有的老城区都要修旧如旧?是不是现有的空间关系都要维持不变?这是一个纠缠不清的话题,也是一个有待破解的难题。但“广陵有盐”用渐进式、微更新的富有成效的实践给予了回答。

人民是古城的主人,他们用勤劳的双手,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构筑了带有不同历史时期印记的古城。古城真正的魅力不在整齐划一,而在于和而不同,文化一脉相承,历史脉络清晰。这正是专家学者兴趣盎然之处,也是市民百姓流连忘返的地方。古城在不同历史时期,通过富有特色的建筑和街巷形成了清晰的文化肌理,发展是其永恒的主题,变化是其不变的规律。对待老建筑,不能闻古则喜,见老就保,应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把那些具有独有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保护起来,是敬畏历史应有的理性。有些建筑则不然,因为它们并没有独到历史文化价值。有的虽年代久远但还能用,有的则是临时搭建的过渡用房,挤占了本来就狭小的公共空间,那就加以拆除,还其本来面目。这是古城很多地方的普遍现象,用不着大惊小怪,这就是历史。

利用是最好的保护。对这些良莠不齐的老建筑,要用历史的眼光去发现,用文化的标尺去衡量,用效用的结果去评估,留下历史文化建筑,改造一般建筑功能,拆除违章建筑,“留改拆”就成了一个体现智商情商的技术活。二分明月楼、贾氏盐商住宅、四岸公所这些文保单位秉持原真性得以修缮保护,而闲置的广陵小学教学楼和东关招待所则进行业态的功能重置,大量的乱搭乱建得以清理,街巷、回廊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连成一个整体,呈现出一个文化肌理清晰、历史特征鲜明的片区。

在广陵小学教学楼和东关招待所这些旧建筑的处置上,各方争论不休。正因为有了激烈的思想交锋,才带来了理念上的大转变。有人认为应采用技术手段恢复青砖灰瓦,使其与古建筑风貌保持一致。但朱宇晖教授与意匠轩均建议,保持时代发展的延续性,在城市更新的维度下留住历史,但坚决不造假古董。历史既不能回头,也不必重复,需要的是继承、融合、呼应,这是对历史最好的礼敬。古城中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应有尽有,不必再去画蛇添足,劳民伤财。

物尽其用是每幢建筑应有的使命,有些不是文保单位的老建筑承载一代人的记忆,不能说拆就拆,加固维护还能发挥作用。如何使其有机融入片区,既与整体风格保持一致,又留下历史印记,更体现时代风貌。广陵古城人张开了开放的胸襟,在众说纷纭中集思广益;展示了超凡的智慧,在力排众议中达成双赢;体现了果敢的担当,在犹豫观望中勇毅前行。借鉴古代造园技术,采用现代设计理念,靠回廊复道将本来格格不入的老建筑与文保单位巧妙连接,以青灰色的外立面和大屋顶将原来难以协调的老建筑与文保单位和谐融入,为未来片区更新做了示范。由于引进了特色餐饮服务业,实现了功能重置,“广陵有盐”人间烟火与艺术时尚相得益彰。游人的络绎不绝,食客的高朋满座,自媒体网红的热传,这个想假都很难。

我们的下一代绝不需要一个只有过去没有现在的古城,也不需要没有人间烟火的古城,更不需要单调沉闷没有时代感的古城

“广陵有盐”是广陵路更新项目的一个开始,后续的几个片区也正紧锣密鼓地展开。如何在城市更新中加强古城保护利用,广陵古城人有他们的通盘考虑和周密安排。出水才看两腿泥,结果如何,有待历史检验。当下叫好的未必真好,时下被骂的说不定还真好,关键在于主事者能否有造福于民的情怀,追求卓越的志向,科学务实的精神,登高望远的眼光,胜人一筹的思维,广开言路的雅量,如履薄冰的谨慎,改革创新的办法,壮士断腕的勇气,敢于担当的责任。只要有了这些就不会犯大错。

“广陵有盐”项目已开始运营,尽管有些地方需完善,有些业态需要优化,但作为广陵路更新工程的首发项目,虽不是完美无缺,但普遍叫好也是不争的事实。该项目的策划设计建设过程具有标本意义,有必要展开积极的讨论,在文化创新发展的今天,这个讨论更有积极意义。

有人说,一条广陵路,半部近代史,广陵路上历史建筑就是明证。历史是延续的,古代近代现代,以及未来,绵延不绝,不会中断。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自然,是我们不变的态度和立场。前人用他们的智慧汗水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存,我们又怎样通过创新创造为后人留下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印记,把一个生机勃勃的古城交给下一代,这是历史的重任。我们的下一代绝不需要一个只有过去没有现在的古城,也不需要没有人间烟火的古城,更不需要单调沉闷没有时代感的古城。他们需要一个古今相融、生机盎然、生活便利的古城。

未来古城的历史价值必然要体现时代特征,而这些微更新的街巷、建筑、绿化小品,通过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依靠科技的建筑手段、简约清晰的装修风格、和谐统一的空间结构、卓尔不凡的整体效果,反映我们这一代人无愧于历史的文化立场、思想理念、创新创造。

“广陵有盐”不是在老路上转圈子,而是在为未来创造历史想法子。一个“新扬式”让历史传统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使敬畏历史与创造历史有机连接,为旧中有新与新中有根,闯出了一条美美与共的新路。这种结论也许下得过早,但反映了我对古城保护利用走创新之路的热忱期待。新事物面世并不一定会广受欢迎,有时因站位认知不同、经历阅历有异,还会饱受争议,就像苏州博物馆新馆一样,起初就有质疑反对的声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质疑反对的声音慢慢消退,从默默接受变为交口称誉,直至引以为荣。现在又有谁说这种新中式的博物馆不好呢?

扬州人的理念思维和审美眼光就是不一样,“新扬式”的“广陵有盐”一经推出就受到广泛赞誉,这表明古老的城市不再保守,正焕发青春,发力追赶。古城片区改造应继续秉承成熟的保护利用理念,发扬创新创造的精神,把人民需要放在心中,传承责任扛在肩上,克难绝招抓在手上,走出一条更加稳健的新路,以不负人民和时代。至于因创新带来的不同意见,做到心中有数,防止自乱阵脚,看准了就大胆地去做,不怕议论,欢迎讨论,不作结论,一切交给历史去检验。谁也不会先知先觉,谁也不敢保证绝对正确。如为了防止出错,就因循守旧,不敢创新,那古城就会黯然失色。这就是我对“广陵有盐”的一点闲言碎语。

(来源:扬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