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山东聊城的某个院落里,82岁的牧琳爱正整理着她从美国带来的行李。

这位来自美国的老人,刚刚变卖了自己的家产,只身来到中国。

此刻,她正忙碌地布置着新家,细心地把一张旧照片放在床头柜上,那是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里面是她与童年玩伴周仁杰。

“我永远不会忘记这里的一切,我一定会回来。”这是牧琳爱13岁离开中国时许下的诺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岁月变迁,这份承诺却始终铭刻在她的心中。她来这里,不仅仅是为了寻找童年的回忆,更是为了兑现当年的誓言。

童年记忆

牧琳爱1917年出生于河北北戴河,后来随父母在山东聊城刘庙村生活。她的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教传教士,他们从遥远的美国来到这里传教后来又生下了几个孩子,牧琳爱排行第四。

那时的中国正处在动荡不安之中,牧琳爱亲眼看到了淳朴善良的中国的老百姓所经历的天灾人祸,这给幼小的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聊城的生活很艰辛,但也充满了温情。牧琳爱经常和村里的孩子们一同玩耍,还与憨厚老实的周仁杰成为了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语言不通,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纯真的友谊,他们在一起玩耍、打闹,成为了彼此最亲密的伙伴。

周仁杰喜欢画画,他时常送给牧琳爱一些简朴但充满心意的画作。对牧琳爱来说,这个小村庄承载了她儿时的全部回忆,苦涩又美好。

牧琳爱的父亲牧鸿恩在聊城运河边建起了一座两层小楼作为教堂,这座教堂后来成了当地的一个地标。每当教堂的钟声响起,附近的村民就会聚集在这里,听牧鸿恩讲道。

牧鸿恩不仅传播宗教,还尽力帮助当地的穷苦百姓。他经常带着食物和药品,走访那些贫困的家庭,在这期间,牧琳爱亲眼看到了当地百姓所遭受到了苦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时常感到不忍心,想要为他们做些什么,却又无能为力,只好跟随父亲一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那时,她总会想,等她长大后一定要竭尽所能,帮助村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遗憾的是,1930年,牧琳爱13岁时,父母的传教任务结束了,她不得不跟着家人一起回到美国。

离别的那一天,村里的小伙伴们都来了,周仁杰更是忍不住红了眼眶,眼中满是不舍。

牧琳爱泪眼婆娑,哽咽地说:“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我一定会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这句誓言,让牧琳爱记了一辈子,并在晚年时毅然决然地回到了中国。

回到美国后的生活

回到美国后,牧琳爱一家定居在加利福尼亚。尽管远离了中国,但牧琳爱心中始终无法忘记那片她深爱的土地和那些纯朴善良的朋友们。

她经常拿出那张童年时在刘庙村拍下的照片,回忆起在聊城的时光,那是她最宝贵的记忆。

为了以后能更好地帮助到村民,牧琳爱发奋图强地学习。她不仅获得了护理学硕士的学位,还取得了美国田纳西州范德比尔大学的博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她进入了科罗拉多州的一家儿童医院工作,后来成为了该医院的院长。

学习和工作之余,远在美国的她依旧关注着中国的变化,每当听到不好的消息时她总会忍不住流泪,回到中国的心也更加坚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希望能早点回到中国,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深陷苦难之中的村民。

她曾多次向丈夫提起回到中国的想法,但丈夫却以安全为由拒绝。牧琳爱只好继续等待,并持续关注着中国的发展。

1979年,中美关系缓和建交,已经60多岁的牧琳爱再次萌生了回到中国的念头。但再一次被丈夫拒绝了,无奈的她只好继续等待。

在这期间,牧琳爱听说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事迹,知道中国正发展得越来越好,她打心底里感到高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2年,75岁的牧琳爱终于有机会回到中国看一看。

回中国前,她怀着激动的心情,给聊城市政府写了一封信,拜托他们帮助自己寻找儿时的伙伴。

聊城市政府在收到信后,立刻展开了调查,终于找到了周仁杰的家人。虽然周仁杰已经去世,但他的子女依然生活在聊城。

不久后,牧琳爱终于带着丈夫踏上了中国的土地,见到了周仁杰的子女,走过了陌生又熟悉的街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的是,这次她并没有如愿以偿地留在中国,短暂地停留了一段时间以后,她便跟着丈夫回到了美国。

虽然很遗憾,但是亲眼看到当初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在一点点变好,她感到十分欣慰。

履行诺言,回到中国

回到美国后没几年,牧琳爱的丈夫便生了病,她只好留在美国照顾生病的丈夫,这一照顾便是好几年。

1998年,牧琳爱的丈夫病逝。1999年,82岁的牧琳爱做出了一个决定——搬去中国定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丈夫已经离世,孩子们也都成家立业,没有了牵挂的她,终于能去兑现自己许下69年的诺言。

她卖掉了在美国的别墅和山林,带着简单的行李,毅然决然地来到了山东聊城。

刚到聊城时,牧琳爱心中百感交集。她深吸一口气,似乎要将这片土地的气息重新融入自己的血液中。

牧琳爱不仅仅是来这里叙旧,她有更大的计划。她决定用自己的积蓄帮助这个她心中永远的故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为村里的小学捐赠了价值3万美元的电脑,还亲自担任了学校的英语老师,教孩子们英语。

不仅如此,她每周都会义务给医院的护士讲课,将她在美国学到的护理知识无偿教给这些医护人员,还帮医院引进了不少先进的设备。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着自己当初许下的誓言,赢得了村民和聊城百姓的尊敬和赞扬。

牧琳爱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我在这里度过了最美好的童年,现在我要回馈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牧琳爱的善行并没有止步于此。

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眼神不好,看不清东西,她无偿帮这些老人配置眼镜,还自费为几位患有白内障的老人做手术。

牧琳爱的积蓄虽然在一点点变少,但她却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和满足,因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她的家里,摆满了孩子们送来的画作,每一幅画上都画着她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幸福时光。她还收到了无数封来自村民的感谢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她的努力下,聊城变得更加美好。与此同时,她的故事也传遍了整个山东,甚至引起了全国的关注。

2006年,她被评为“山东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并被授予“山东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称号。

2009年,中国政府为牧琳爱发放了“中国绿卡”她成为了聊城第一位获得永久居住权的外国友人。

永恒的承诺

2013年4月,牧琳爱因身体不适被送往医院,此时的她已经95岁了,身体的各项器官都已严重衰竭,医生也无能为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牧琳爱知道自己大限将至,她拜托工作人员,在她死后将她的遗体进行捐赠,这是她能为这个城市做得最后一件事了。

2013年4月28日,牧琳爱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享年95岁。

她的离去,让整个聊城陷入了悲痛。村民们自发地在她的家门口摆满了鲜花,聊城政府为牧琳爱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无数人前来参加她的葬礼。

牧琳爱的故事,永远铭刻在每一个聊城人的心中。她的精神,将代代相传,成为激励人们前行的不朽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牧琳爱,82岁的美国老太太,为了一个13岁时的誓言,卖掉家产,来到中国,她用行动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她的一生,是对友谊和爱的执着追求,是对承诺的坚定信守。

牧琳爱用她的一生告诉我们,爱与承诺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她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美好和善良,也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怀爱与善意,便能在这个世界上留下温暖的痕迹。

参考资料:

《[面对面]牧琳爱.选择中国》——CCTV.com 2007年09月09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牧琳爱老人的一生:13岁起便立志回到中国》——山东商报2013年04月29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