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阳明古镇府前路历史文化街区,匠心余姚馆负责人翁永建早早地开门迎客,除了上新各类本地特色农副产品外,这段时间,他还忙着为“匠心古镇”2024第三届暑期传统文化体验季做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阳明古镇府前路历史文化街区开市

完善竹编、剪纸、土布等非遗课程,统计报名学生数量,提前采购相应的材料……自2021年入驻街区以来,翁永建每年夏天都亲自上阵,带领中小学生体验余姚“老底子”手工技艺,感受这座城市的传统魅力与人文活力。“匠心余姚馆是一个可赏可购可体验的场所,与街区共生共长、相辅相成。”翁永建说,“开业3年多来,天南海北的游客来街区打卡,我们馆也实现了从‘流量’向‘留量’的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客在匠心余姚馆参观体验

2019年冬,阳明古镇府前路历史文化街区修缮改造工作正式启动。面对街区里的一宅一院、一砖一瓦、一树一井,相关部门摒弃大拆大建,采用“小尺度、渐进式”方式,最大限度保留片区原有的文化印记与时光肌理,还原古城本色和历史风貌。建设团队在实施修复改造前对所有遗留建筑进行了反复踏勘、逐层测绘、逐点记录,并结合文史资料进行考证对比,制订修复方案。

“这不仅是对历史街区本身的保护,更是对余姚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社会发展等整体历史进程的记忆和传递。”阳明古镇策划经理童展介绍,改造过程中,那些不能再次利用的老砖旧瓦、残石断椽等被一一收集制成景墙小品,其它散落在街区各处的废弃建筑也蜕变成时尚空间,成为街区建筑群中承古启新的纽带。

江河城邑,流动着文化血脉;市井阡陌,升腾着人间烟火。2020年10月31日,在王阳明先生诞辰548周年之际,阳明古镇府前路历史文化街区开市试运营,往昔东南最名邑的繁华盛景得以重现。如今,街区已一跃成为我市极具人气的城市会客厅与文化地标,入驻各类品牌近百个,不仅拥有普文明书局等浙江老字号,还不乏何记面馆、戴记糖铺、帅康大酒店等市级非遗传承基地,是市民、游客深度体验姚江文化的不二之选。

历史文化遗产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为了让历史资源“留得全”“保得住”“用得好”,近年来,我市优化顶层设计,编制出台了《余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府前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武胜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通过搭建多元平台、推进活化利用,提升城市文化自信和综合竞争力,以更高水平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建设姚江书院文化综合体是挖掘、展示余姚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行动,有助于提升我市的文化辐射力和软实力。走进姚江书院文化综合体项目建设现场,建筑主体结构已全面结顶,室内隔墙、外立面门窗及屋面施工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该综合体包括王阳明纪念馆、姚江书院本体和书院学舍,建筑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计划于2026年建成投用。项目工程负责人赵刚告诉记者,建设过程中,团队对项目外观、体量、色彩等进行严格把控,确保项目整体符合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王阳明故居保护区划(核心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管控要求。如,王阳明纪念馆主展厅的屋脊高度控制在12.25米,低于故居瑞云楼屋脊高度,在兼顾室内现代展陈空间需求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故居文物本体的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设中的姚江书院文化综合体

余姚自古以来文风兴盛,文脉相承。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龙泉山中天阁,杜天縻、邵之炳、仇庆冠、姜枝先等有识之士以先贤黄宗羲先生之号“梨洲”为名,发起并成立了全省首家县级地方文献馆——梨洲文献馆,从“善于对待乡邦文化遗产”的目的出发,在古籍文献整理征集、文物保护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近年来,社会各界关于恢复设立梨洲文献馆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民有所呼,必有所应。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梨洲文献馆建设,打造更多具有余姚辨识度的文化名片”的目标任务,选定位于保庆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市级文保单位张启钊旧宅为新的梨洲文献馆馆址。目前,这项2024年度政府民生实事工程项目已完成招投标并开始实施,预计年底前落成开放。届时,梨洲文献馆将充分发挥其古籍文献展示、保护、研究、传承等核心功能,为“文献名邦”再添新彩。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