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约:4319 字

阅读时间约:6 分钟

本文章节:

01、精神分析流派在心理学史上有着重大的功劳

02、用现代的目光来看,精神分析有很大的局限性

03、精神分析流派若不懂得与时俱进,将成为非主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在被诊断为抑郁症、双相障碍、甚至是精神分裂症的青少年越来越多,重视孩子心理健康的父母也越来越多。很多父母会有意识地学习心理学知识,如果孩子被诊断精神心理障碍的话,父母也会有意识寻找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资源。

即使不是父母群体,在整体上,社会大众对心理健康、心理学知识的渴求度也越来越高。

而一谈心理,似乎必谈“精神分析”;一谈精神分析,就必谈弗洛伊德。很多父母寻找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时,几乎无可避免会接触到精神分析师。

2022年,国内顶级的精神分析专家、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曾奇峰曾说,国内在一线工作的心理咨询师中,有70%~80%是精神分析流派的,可见这个流派在国内占了多大的“分量”。

最近,我们推送了多篇文章,解读了精神分析流派在精神心理障碍临床中的利弊,也解读了国内有名的精神分析师武志红、曾奇峰的一些观点。

当然,我们解读的角度不是基于精神分析流派,而是基于精准精神心理学,这能深入到人的内隐记忆层面,令我们的解读更加深入、接近真相。

上面这些文章引来了不少网友的讨论,有的赞成,有的质疑甚至是反对。这非常正常,也在我们意料之中。几乎任何一个观点的提出,都会与另外一些观点发生冲突。

而今天这篇文章,主要是对精神分析流派的“功与过”作一些简要的总结。无论网友认同与否,希望都能引发一些更加深入的思考,尤其是希望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家属面对精神分析流派时,要保持理性。

01、精神分析流派在心理学史上有着重大的功劳

不可否认,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精神分析流派,这是意义非凡的。

有人说,弗洛伊德、爱因斯坦、马克思是20世纪3个改变世界的犹太人。我认为这个评价并不为过。即使弗洛伊德提出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在当时和后世都受到很多质疑,甚至是诟病,但也无法改变他的伟大贡献。

弗洛伊德本人是医学博士,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很多人认为精神心理障碍是道德问题,或者是魔鬼附体。而弗洛伊德提出,这些病症的根源,其实个体深层次的心理层面上出现了问题,并且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后天的经历。

他的理论在当时来看是石破天惊的,而且不但影响了心理学,还对文学、哲学、教育学、美学、社会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洛伊德本人的另外一个身份就是文学家,他文笔流畅,一生出版了10多册的德文著作。在74岁时,他被授予德国文学奖——哥德奖。弗洛伊德还多次被提名诺贝尔奖,可见他和他的理论学说的影响力大到了什么地步。

而他提出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虽有一些在后来被他的弟子们比如荣格推翻,认为不合理(比如过多地把心理问题、症状归咎于“性本能”),但也有一些确实部分反映了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比如在人们的意识层面下,有一个人们自己难以觉察的“潜意识”层面;又比如他发现个体产生焦虑情绪时,会发展出一些“心理防御机制”,用来缓解内心的焦虑。

这些心理学理论,或许在弗洛伊德之前也有人意识到了,但没有人能像弗洛伊德这样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庞大的体系,并且基本做到了自圆其说,不但应用在精神心理临床中,还通过大量的著作得以传播。

所以,精神分析疗法对于有心理问题、甚至是精神心理障碍的人来说,到底有没有积极效果?从整体上看,效果是有的。

如果来访者相信精神分析流派的理论,认为它说得有道理,并且在与精神分析师的沟通中获得一些积极的感悟,这确实对于缓解精神心理问题有所帮助。

在20世纪,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还非常落后,精神分析流派能产生这样的积极作用,已经可以说在当时独领风骚了。而且,在弗洛伊德之后,这个流派还不断发展、完善,并顺应时代的趋势,发展出更短程的、起效更快的分支流派。

直到现在,精神分析流派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中仍有一定的意义。

我们此前也在文章里说过,目前来说,精神分析疗法比较适合经济能力相对好、时间比较充裕、现实难题并不迫切的成年人,尤其是对文学、哲学思想比较感兴趣、比较感性的成年女性,这部分人往往更容易从精神分析流派中获得一些启发和思考,也能使这个流派发挥其意义和价值。

从上面的角度来看,精神分析流派在心理学史上有着重大的功劳,这是铁一般的事实,也是我们从不需要怀疑的。

02、用现代的目光来看,精神分析有很大的局限性

可是,站在现在的21世纪20年代的时代背景来看,尤其是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精神分析流派的局限性是非常大的。

首先,精神分析流派从来不是一门科学,一直没有得到科学心理学的认可。上面提到弗洛伊德多次被提名诺贝尔奖,但每次都没得奖。有信息说,这是因为当时有很多科学家,比如爱因斯坦,他们认为精神分析的学说是无法被证实的,也无法被证伪,无论怎么样,它都能自圆其说,这根本算不上是一门科学。

据说弗洛伊德曾给爱因斯坦写过一封信,说爱因斯坦是“幸运儿”。爱因斯坦感到不解,回信问原因。弗洛伊德再次写信解释:在你擅长的物理学里,普通人根本没法说三道四,可在我的学科里,随便来个什么人都能点评一番,你这还不是幸运儿吗?

不知这个小故事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话,恐怕弗洛伊德当时也知道自己的学说存在很大的”漏洞“——这个理论全凭自己的一张嘴、一支笔进行阐述,无法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并证实给大众看。信的人奉为圭臬,可不信的人,很容易就能找到反驳的理由。

当然,人的心理活动本来就看不见、摸不着,就算精神分析流派无法被科学证实,也不能代表它就是完全不对的。事实上,它后来被广泛质疑、甚至被很多人抛弃的更关键原因是——它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中很低效,难以解决来访者迫切的心理问题或症状。

关于这一点,我们之前已经阐述过很多次。国内顶尖的精神分析专家曾奇峰非常坦诚,他说精神分析最大的作用就是让来访者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至于怎么改变现状?怎么解决问题?精神分析给不出很好的答案。

他还说,很多人觉得精神分析对人格的完善很有帮助,但这需要接受300次、500次甚至更多次数的精神分析治疗,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都是很正常的事。

美国的华裔精神科专家、DSM-5的中文翻译者张道龙也公开说过,在美国,精神分析也曾经家喻户晓,但近年已经衰落,使用率不足5%。

他说,他到中国交流时,发现国内还有很多人用精神分析“这样的长程疗法”,他感到很惊讶。张道龙这里所说的“长程疗法”,其实是“效果显现慢”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曾奇峰是国内顶级的精神分析专家,张道龙是美国临床一线的精神医学专家,这两个人都一致说精神分析流派起效慢,说明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我从事了20年精神心理障碍的临床诊疗,在刚开始学习心理学时,我也认为精神分析是最权威的,曾跟随曾奇峰老师学习过精神分析,并应用到临床心理治疗中。

那时,我切身感受到这个流派的低效。很多患者并不能理解晦涩难懂的精神分析流派术语。即使他们有一定的理解,并且认同,也无法很好地消除临床症状。

难道我要要求患者接受长达数年的精神分析吗?我并不认同,这也非常不现实,大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和家属希望快速消除症状,恢复社会功能。我一直追求更加高效的、能真正帮助患者更快康复的治疗方法。

所以,后来我毅然放弃学习和使用精神分析,当时的我没有现在想得那么深入,只是单纯觉得这起效太慢了。

其实,弗洛伊德曾经有机会创造出更加高效、更加深入的心理治疗流派。他曾经学习过催眠,早年,他致力于通过催眠使病人回忆已经遗忘的心理创伤事件。他曾经认为女性的“歇斯底里症”是由于心理创伤事件导致的。

弗洛伊德当时没有意识到,他那时候离发现人的内隐记忆层面、深入地修复叠加性心理创伤已经非常接近了。

可惜,后来出于一些原因,有的书籍说是因为他的催眠技术不如竞争对手,催眠效果不良;有的则说他后来的思想变了,认为在催眠状态下也不能很好地呈现潜意识的真面貌,所以抛弃了催眠,转而创立了精神分析,并用“自由联想”代替了催眠。

从精神精准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弗洛伊德当年放弃了催眠方面深耕,相当于放弃了深入到人的内隐记忆层面的机会,这非常可惜。

如果从更深的层次、更具体的社会背景来讲,精神分析理论其实与中国文化背景的冲突是很大的。精神分析流派的哲学根基是“性本恶”,但在中国社会文化中,大部分人更加认可“性本善”,两者是有很大冲突的。

所以,对于一些父母的不当家庭教育方式,比如过于严厉、大包大揽、不尊重孩子,很多精神分析师会认为这些父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控制欲”。但其实,这是非常不符合绝大部分中国父母的真实出发点的。精神分析流派这样的解读容易恶化亲子关系,不利于解决亲子之间的矛盾。

03、精神分析流派若不懂得与时俱进,将成为非主流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现在AI时代的到来,精神分析流派的弊端会进一步显现。它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式微之风,最后一定也会刮到国内来。

精神分析流派认为完善人格需要花费几年、十几年的时间,甚至需要一辈子。但进入了精准精神心理学时代之后,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能够深入到人的内隐层面,寻找到并修复人格异常背后的病理性记忆,人格上的问题、性格上的缺陷可以快速逆转,因为深入和精准,所以非常高效。

从这个角度来看,“江山易改,本性更易移”,长程的心理治疗流派会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人们能够更深入地意识到自身的性格、心理问题是如何形成的,不需要靠假设学说和推测。

而且,精准精神心理学属于科学心理学的范畴,它的核心心理学理论“病理性记忆”“记忆再巩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等,这都是近年来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比如近10年来,我国中科院院士、国内精神医学学科领头人陆林就带领团队通过实验表明,成瘾物质会导致强烈、持久的病理性记忆,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心理渴求,忍不住复吸;而人类在遭遇灾难事件后也会产生强烈、持久的病理性情绪记忆,给人带来极大痛苦,引发PTSD、焦虑抑郁等等。

只不过,这部分实验主要集中在动物实验模型中,是近几年才发展到了临床试验。至于记忆再巩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国内外也是早就有了相关的科研成果。

而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是率先将这3者结合,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在不断的临床摸索中,误打误撞地进入了精准精神心理学时代,对抑郁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探索和高效康复中,获得了重大突破。

所以,有的网友觉得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技术仿佛是突然横空出世的,其实并不是。它的出现也是循序渐进的,而且有科学心理学对于记忆的新发现作为基础。

在历史上,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是在同一时代生活过的人,两人甚至私下有过交流,相谈甚欢。在过去,他们两人曾经代表了人类在物理学、心理学领域的巅峰,也都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可是,正如爱因斯坦也有局限性、甚至也犯过错误一样(比如对否定量子力学),弗洛伊德也有他的局限性和错误。如果精神分析流派继续沿用核心的理论和技术,即使它再怎么发展,它都将注定成为非主流。希望更多的大众、尤其是对精神心理学感兴趣、有需求的群体能意识到这个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