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微博上,浙江小百花越剧团青年演员陈丽君设立个人账号,目前已经成为拥有近百万粉丝的大V。

像她这样在微博、抖音、微信等平台创设个人账号的演员还有很多。他们在网上寻找表演新空间,通过搭建线上“新舞台”,打开了“艺术新天地”。

事实上,在线下,多个城市也在努力打造演艺新空间。如济南,正通过打造“泉城文艺厅”等举措在这方面持续发力。戏曲当然也会从中受益。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对戏曲演艺新空间的探索与实践,都给戏曲艺术的发展拓展出更广阔的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万粉丝大V的“新舞台”

陈丽君的最新一条微博是6月24日晚所发,内容是参加《乘风2024》节目演唱《侠客吟》的现场演出。

在这条微博中,她这样写道:

“折扇水袖翻转乾坤话深情,侠骨留香敢教须眉让红唇。”能在《乘风2024》的舞台上,完整展示一段越剧作品,这段旅程很圆满了。

第一次听到这首《侠客吟》的时候,就觉得这首曲子特别丰富,特别感谢茅威涛老师将这支由她创作和演唱的《侠客吟》交给我演绎。也感谢我的母校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对我的全力支持。感谢小朋友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争分夺秒和我一起完成这个舞台。也感谢来自胡岩老师的编舞。感谢所有为此付出的幕后创作人员。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截至6月29日,她的这条微博获转发21.7万次,点赞量17万,评论4.2万条。评论中,多是粉丝表达对她的赞赏和支持。

她的其他微博各项数据与此相仿,由此可知她受到的关注度之高。这么高的关注度,这么多的粉丝量,在传播越剧艺术方面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

线下城市演艺新空间的打造还是“物质形态”的,还要依托场地的存在。而在线上,演员们打造新“舞台”,可以突破场地局限,前景无限广阔。他们的愿望有多大,实现的可能性就有多大。戏曲的表演和传播空间也因此在另一个维度上获得快速扩大和延伸。

在抖音上,有一位网名“坤生王子”的大V账号,目前拥有96.1万粉丝。她的个人简介是这么写的:血气方刚的京剧女老生!

据她本人介绍,她出身梨园世家,她的爷爷是拉胡琴的,爷爷的师父是王少卿,而王少卿又是梅兰芳先生的琴师。她的姑姑在沈阳市京剧院唱梅派,师父是魏莲芳,而魏莲芳又师从梅兰芳、王瑶卿等名家。

“坤生王子”本人也在艺术学校学习京剧,只不过不喜青衣,而独对老生感兴趣。她在抖音上发布的视频,也都是老生唱腔的作品。

这些作品被她收入《如是西皮》《如是西皮·二》《如是西皮·三》等专辑,内容都是以戏咏诗,有陆游的诗《游山西村》,有苏轼的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有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等。其中置顶的一件作品,唱的是李白的诗歌《将进酒》,目前的点赞量已达38.3万,转发3.7万次,评论1.9万条。

浏览她的这些作品,细听她用地道的西皮、二黄唱诗词,不仅能够感受京剧的魅力,还能领略诗词文化的韵味,真是一举多得,各有其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线上“舞台”收入超线下演出

演员们在线上拓展演艺空间的探索与实践,对戏曲生态的影响正在渐次呈现。业内外对其意义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和全面。

戏曲的发展与其表演空间的拓展密切相关。以前,在宫廷、寺观、庙宇、市集、乡村,甚至是私人府邸,都有可能搭台唱戏。正是这种演出空间的灵活性与开放性,使戏曲艺术获得广泛传播,也为戏曲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明代张岱的《陶庵梦忆》一书中,记载了一个题为“金山夜戏”的小故事。一行人乘船远行,路过江边的金山寺,不顾已是半夜时分,携戏具至寺内大殿,盛张灯火,锣鼓喧天,热热闹闹开唱大戏,合寺众僧都被惊起前来围观……唱完时,天已拂晓,他们收拾东西回船,解缆过江。僧人都弄不清楚他们是人、是怪还是鬼。

这件事初看上去很疯狂,其实,如果了解一下寺院与戏剧游艺的关系沿革,也就不会认为这场夜戏有多么夸张了。在古代,每逢重要的祭祀或庆典之类活动,演出往往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这种场合举行演出,既能赋予某种神秘色彩,又能强化节目的教化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这么说,舞台无处不在。这些千变万化的舞台,推动着戏曲艺术的发展、繁荣。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戏曲舞台又有了新的拓展空间。在线上,戏曲演员通过抖音、微博等平台设立账号,作为戏曲传播的“新舞台”进行直播表演,或者上传表演视频,逐渐培育起一种新的生态样式。这种新生态催生的新场景,既是戏曲发展遭遇瓶颈的一种自我突破,也是技术发展带来的一种水到渠成的自我革新。

我们可以看到,推动线上这种新生态成长的力量正快速增长,不仅仅是一些对未来很有想法的演员,也包括很多知名剧团,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演艺经纪机构投身其中,由此又关联进更多的人和更广泛的行业。

对戏曲演艺新空间探索的意义是多方面的。比如,与生活和时代结合更紧密,为传统戏曲的发展与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互动性更强,让演员与观众在互动中共同受益,演员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观众的意见和需求,有利于提升戏曲创作与演出的质量和水平;吸引和培养更多的戏曲爱好者,例如,苏州聆韵社的评弹演员凌吉,通过直播演唱评弹改编的流行歌曲,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有观众,戏曲就有值得期待的未来。

特别引人关注之处在于,这种探索是可以获得“产出”的。演员吸引了大量粉丝,成为有影响力的大V,从而获得上综艺、代言广告的机会,收获演出、代言费用;自己也可以通过直播带货、粉丝“打赏”等渠道,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一份关于抖音平台的数据显示,73.6%的戏曲直播获得了“打赏”收入。演员在直播中获得的“打赏”收入,甚至远远超过线下演出的收入。

显而易见,收入状况的改善,能够直接提升演员从业的兴趣和积极性,减少戏曲人才的流失,这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也会产生深远影响。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戏曲艺术在线上对新空间的探索与实践,与健康的网络环境密切相关。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对演员的这种探索无疑具有强大的正向激励作用;与此相反,网上的一些乱象必然会带来诸多消极影响,比如有些不良账号或一些职业“粉头”为了吸粉、蹭热点、博流量,以莫须有的理由、通过造谣生事,对某些演员横加批评、指责甚至“网暴”。这些现象都需要通过积极引导、强化治理网络环境加以解决。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于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