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这一生,漫漫长路,谁也不能预测自己将怎样去活。我们唯一能够笃定的,就是做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不管你多大年纪,都应该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想法。毕竟想要晚年顺遂,除了依靠一定的物质基础外,还需要依靠的是人生的智慧。

人为什么要不断学习?举个小例子来讲:老年人会用智能手机进行简单的操作,那么生活中就会有障碍。

买东西付款、和亲戚朋友沟通,都离不开手机。不愿意学习新知识,就只能用老年机,生活就有了障碍。

每个人都会老,也都会有倦怠的时候。可是我们无法阻止世界前进的步伐,所以只能尽力去跟上。

我们要能够接受自己慢慢变老的事实,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去有效改变自己,规划自己的生活。

王阿姨今年正好满50岁,幸运的没有赶上延迟退休。王阿姨和自己76岁的父亲虽然在一个城市,但都是各自居住,只在节假日聚一聚,周末有时间聚一聚,并且每次相聚的时间并不长。

退休后,王阿姨得以和父亲朝夕相处了两个月。而这两个月的接触,让王阿姨看到父亲和自己想象中不一样的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自己感兴趣的事儿

老年人的孤独,多半是没有爱好,或是不善于社交。

有自己的爱好,即使沉浸于一个人的世界中,仍然会觉得充实;喜欢社交的老人,也可以和朋友们聚聚,打发时间增加见识。

这两样都不擅长,无所事事的老人,晚年的生活便难熬了。

王阿姨的父亲整日忙忙碌碌,时不时的雕刻个小摆件儿,写个毛笔字,下会儿象棋……怡然自得。

退一步来讲,人到老年有自己的爱好,有熟识的朋友圈,儿女也更加放心一些,

步入老年,看过人生众多的风景后就别再奔着虚名去了。培养一些力所能及的爱好,不去关注那些空洞的名利,简单的幸福才是更珍贵。

把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

父母和子女再亲密,也终究会渐行渐远。“养儿防老”只是一种理论上道德上的准则,实践起来并不是那样通用。

养老的大部分路程,还得靠自己。儿女长大了,有自己的小家庭。想长期陪伴父母,一般都很难,除非父母到了完全不能自理的程度。

即使这样,也要看子女有没有能力。毕竟,很多人失去工作后,便没有了支持日常开销的能力;也有很多做子女的,年纪轻轻身体,状况还不如自己的父母。

年轻时,要给自己的晚年做好规划。到了晚年,要有自我安排的能力,生活要规律、自律。花自己的钱,想吃什么,想看风景,都可以做到,心情也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坚定的做人准则

有些老年人年轻时明事理,到了晚年,却很容易“犯糊涂”。做人啊,无论什么时候不内耗、想得开,做人有原则有底线,都是金标准。

王阿姨的父亲前一段就遇到这样一件事,一间小超市搞活动,几位老人相约去参加。

超市由于没有预计到活动的火爆程度,人手严重不足。很多老人就在其中浑水摸鱼,偷偷摸摸的去占便宜。

王阿姨的父亲不但自己没做这些贪小便宜的行为,还帮助工作人员维持秩序。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做人总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在,其身不正,无法教育子孙,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家族难以兴旺。

把晚年生活转化成享受

养老生活的关键要素有三:健康、亲情和支持日常生活的金钱。晚年的生活是享受还是折磨,取决于老年人自己的选择。

当然话说回来,老年人身体肯定是不如年轻人那么健壮,但是只要没有大的病痛,就是幸福。健康是自己的,谁也夺不走。

人生到了晚年,千万别让自己太累。听从内心想吃就吃,想买就买,困了就好好休息,烦了就找些老伙伴聚聚。享受生活,让快乐和幸福充满每一天。

人到了晚年一定要想得开,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没有人可以控制未来,也没有人可以留住过去,年纪越大,越要活得云淡风轻。

努力去做点什么,不必苛求结果如何。 与其在虚幻的标准中挣扎,还不如静下心来,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启超说过:“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僧。”一是生老病死很苦,二是孤独无依很苦,三是人生迷茫很苦。

越是到了晚年,对生活越要用心去感悟。境由心生,命由己造。一个人苦不苦,虽然和实际生活有关,但更多的依靠的是一种心态。

晚年最好的活法,是给生命做减法。心中无繁杂,自然神清气爽。给生命空闲,让幸福涌进来,有地方存放,也不枉我们在世上走这一遭。

晚年真正的幸福,重在健康、心态、生活。能够自理的身体状况,无忧平静的坦荡心情,简单自由地充实生活,如此足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界那么大,感谢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笔有温度、为情发声,一个热爱文字的不典型写作者,邀请你共同感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