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之前在写《中专天才少女走红后,我挖到了更意外的真相!》这篇关于姜萍文章的时候,我是完全没想到,直到今天她还在热搜榜上!

原本是一个热爱数学的少女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校,遇到心怀抱负的年轻老师,终于得以彰显出自己的天赋的现实版“爽剧剧本”。但这个故事在发酵不到一周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一开始零星的声音“质疑作假”,到现在一大片人跳出来,有专家有数学竞赛老师,也有高等学府的学子,齐刷刷的铁口断言“肯定作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还要求处罚她和她的老师,所有的“罪证”就是几张网上一模一样的截图:她在黑板上写错了数学公式,她在学校的月考中数学成绩不及格等等……接着,就对姜萍定性了。

大家不愿意去等一等这个数学比赛决赛结果的出炉,也不愿意去看一下摆在眼前的事实。

事实就是,虽然这个“天才少女”横空出世的当口,很多网友都在说应该被顶尖大学破格录取,但后来,并没有任何一所名校给她抛出橄榄枝,她并没有打破高校录取的公平公正性。

还有,她在视频中展现出来的,对数学发自内心的热爱,她说,“虽然学习数学一路比较坎坷,但是当我问题解决出来的时候,我会感到非常快乐。

如果我做不出来这个问题,同样它也会给我带来一些痛苦,它更像我一个朋友,对我的喜怒哀乐有很大的影响。”

她真的有在享受做题的过程。她不是在解题,而是在解谜,让人头大的数学,在她那儿反而是游戏。

看完了热闹,我也在思考,与其说她是天赋被挖掘的“幸运儿”,不如说是在没有功利的心态下,发现了自己的一项爱好,而这项爱好恰好带点天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这样心态平和,并保持着热爱的孩子,走到哪儿都能成功。

但我也知道能意外“觉醒”天赋的孩子是少数。

就像咱们都会在育儿的初级阶段,头脑一热的给娃报了非常多的兴趣班,可学了一圈下来,发现好像没有哪门学科能点亮天赋点的,现在大多数已经停掉了。

所以今天想跟大家说,对于咱们这些普通家庭的普娃,那“微不足道”也摆不上台面的兴趣和小热爱,该怎么去引导、去看待。

不久之前看过一部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里有这样一个家庭,爸妈都是学霸,但儿子却是排名后十的学渣。

但鸡娃这件事,不管爸妈学习有多好,该使不上劲儿就是使不上劲儿,越努力越能体会什么是“从入门到放弃”。

这可能才是大多数家庭的真实写照。

01

李琦一家四口住在海淀,是学霸气息非常浓厚的高知家庭。

夫妻俩可以说是牛娃的天花板了。

妈妈李琦从赤峰考到北京,拿着攒的钱去美国留学,后来入职谷歌,是谷歌中国的创始员工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爸爸刘刚是北京人,也是一路开挂保送,现在是是央企设计院的研究员(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么强大的基因,孩子至少得是班里的中上游吧。但是,学霸还是学渣,还真和遗传没啥关系。

李琦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小帅11岁,马上就要小升初;小儿子还没有上小学,所以咱们就主要说说小帅。

对小帅,夫妻俩可是操碎了心,为了辅导功课,李琦还错过了几次升职加薪的机会。

但小帅的数学到不了平均分,排名总是和班里后十名“互有先后”,分班也是分到了后50%的班级,和理想的高中基本无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琦的单位是学霸云集的地方,同事们是这样给看待孩子成绩的:

最顶端的人是没参加过高考,国家集训队的,下一级是参加自主招生,竞赛在全省排名前几的,最后才是高考考进去的

小帅这种在40人的班级里排名第三十几的,显然有点不够看。

先不说面子问题,一想到儿子这成绩到不了前50%,可能连高中都没得上,夫妻俩头都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小帅考不进前50%,用小帅的话说是因为“竞争对手太厉害了。”

靠教育出名的海淀有多卷?小学阶段,有的同学就学到了初中数学,有的甚至已经接触到高中数学了。

小帅对自己有充分的自我认知:“最想上的肯定上不了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帅想上的是人大附中。想进这所学校,还可以通过“早培”计划。

早培指的是从全市10万小学生中挑选1000名孩子入营,再从这1000个人里筛选120个学生进入人大附中。

录取率只有1%左右。难度之大让李琦都感叹,“我们是凡人,不用跟神仙去竞争。”

看来,也不能把啥事都推到孩子身上,大环境如此,爸妈再走一遍可能也达不到现在的成就。

03

最初,看到儿子的成绩,李琦也有不甘心,常用的鸡娃方式她都用过。

比如报补习班,甚至想找个1对1名师,“让权威的人点醒他。”

可补习的效果微乎其微。爸爸更是直接了当的说,“他要是听得进去就不是他了。”

鸡了五年娃,李琦逐渐接受了现实。孩子可能确实不是学习的料,催得急除了产生矛盾,并不能让孩子变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他们重新思考了教育的意义。

教育难道是让娃放弃自由、爱好,逼着他考出一个好成绩吗?好像并不是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他能够自食其力。”

想明白这点,李琦的心态松弛了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其实,小帅的成绩在班里差了点,但优秀的地方还真不少。

比如他无师自通学会了做生意。有次去外省参加比赛,小帅偷偷买了辣条和可乐,等同学又渴又饿时,他就提价卖给同学,靠差价赚了六百多元。

这样赚钱方法爸妈都没有教过,对于小学生来说,还真不是谁都能想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电子产品也如数家珍。他倒不是玩游戏上瘾,而是很懂硬件配置,有人想组装电脑时,小帅就可以根据需求预算列出一份清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帅还创办了微型杂志社,自封为“刘呱呱”出版社的“老板”。

运作流程是这样的,他把漫画创意告诉同学,有同学画画,有同学配字。

两季出了14本,全校都在流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李琦看来,虽然这些都是小聪明,可混迹多年职场的她也明白,其实很多社会需要的品质是学校教不了,也考核不出来的的。

爸爸对小帅的评价更直白了,“他能够投入很大的时间和成本,去做成想做的事。并且他有很强大的(自我),不会在意别人怎么说。”

在转变了对教育的看法后,他们最终放弃了给小帅找名师家教的想法,给儿子多留了些自由发展的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到这里,李琦一家经历了从“不信命”,到“信命”的全过程。

但他们并不是完全放弃了,他们是想给孩子传授一些精神上的东西。

比如他们更想让孩子知道,进步是种什么感觉。

李琦觉得孩子需要学习一门不是那么喜欢的课程。她给小儿子小亮报了钢琴班,小亮弹琴时她就在一旁监督,弹错了就会指正。就算小亮要发脾气了,她也不会放低要求。

“孩子是能感觉到自己进步的。”她想让孩子明白“没有什么事情是简单的。要想方法,要花时间,然后才能变得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假期里,李琦还会带着孩子去见世面。

她喜欢带孩子去名人故居,到了李大钊博物馆,会跟小帅这样介绍:

“他们在那个年代,能到各个地方学习人家好的地方,找到了,还能在中国实施下来。”

还会带他们去天文馆、世界知名大学参观。

这些地方都记录着人类闪耀时,李琦希望某个点能让儿子找到共鸣,或许他们就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6

李琦的育儿方式看着很“躺平”,但其实挺高级的。

虽然儿子的成绩在一段时间内会落后别人,但长久来看,她很好地保护了孩子心里的韧性,只等一个唤醒孩子的契机。

一旦孩子找到学习的意义或者任何能支撑他的东西,那还是有无限种可能的。

其实想想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姜萍,她的天赋觉醒好像也是如此。

如果她处在一个比较“鸡”的环境中,即使大学接触到了高数,她还会有这股“除了吃饭睡觉,都在做题”的兴奋劲儿吗?我想大概率不会了。

可她现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与高中失之交臂,但却遇到了不功利的数学老师,又找到了兴趣所在,还有充足的课余时间。

其实就算没有这次考试,就算没有“出圈”,她也能在学习数学中找到快乐。把数学思维和服装设计结合,将来未必不能有所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琦的一句话让我感触非常深:“孩子生下来,有他的使命,他有他的一条道,只是我还没有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