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默默无闻的教师,在偏远的山区支教多年,只为孩子们有更好的未来。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浇灌学子们的成长,却从未奢求回报。然而,命运和善良总有奇妙的安排......

1978年的春天,张秀荣老师背着简单的行李,踏上了去内蒙古武川县的列车。她刚参加完工作,根据教育局的安排,即将在这个偏远山区县的一所小学担任教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张老师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大学教授。从小她就在书香门第中长大,诚恳朴实。大学毕业后,她本可以选择去一所优质的城市学校任教。但是张老师想到自己幼时听父母讲过的在西部辛苦支教的故事,便主动要求支援山区学校。

当火车驶入内蒙古广袤的草原,张老师不禁有些忐忑。她从未离开过繁华的城市生活,面对这样陌生而困苦的环境,自己是否能适应?站在破旧的武川县火车站,张老师深吸一口气,提起简单的行囊向小学走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川县地处干旱贫瘠的草原地带,大多数家庭依靠畜牧业维生。县城内破旧的小平房连成一片,处处透着贫苦。小学所在的山村更是道路崎岖,孩子们上学要走很远的山路。

二、

初到任的张老师被这里的贫困所震惊。拥挤的教室窗户破旧,摇摇欲坠,孩子们衣衫褴褛,却都一脸专注地看着她这个新来的老师。张老师的心被这些懂事但却生活在绝望中的孩子触动了。她下定决心要把自己全部的爱与知识传递给他们,帮助他们早日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在这里,张老师遇到了一个叫陈志德的孩子。这个稚气未脱的男孩来自村子里最贫困的家庭,他那张写满了努力的小脸,深深触动了张老师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志德的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一大家子人靠着几亩薄田维持生计。他们虽然没有文化,但也知道读书改变命运的重要性。所以为了让儿子脱离贫寒,他们供起了陈志德上学。

然而生活在深山老林中的陈志德内心却备受自卑所扰。他觉得自己不配拥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因为家里还有父母和四个年幼的妹妹等着吃饭。每当放学回家,看着那简陋冰冷的土房子和等待自己的家人,陈志德就会自责自己竟然在学校好好读书,而不回家分担家务农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几次,陈志德甚至逃学回家帮忙劳作,被父亲痛打一顿才重新回到学校。这让本就自卑的陈志德更加羞愧,他觉得自己配不上父母如此艰苦供养自己念书的期望。

张老师敏锐地察觉到了陈志德的变化。她发现这个本应开朗的孩子越来越沉默寡言,脸上也时常布满忧愁。于是一个周末,张老师来到了陈志德家访视。

三、

陈志德的父亲牵着老牛刚从田里回来,脸上满是风尘仆仆的疲惫。他诚恳地招待张老师到破旧的家里,腼腆地向她表达了感谢之情。张老师看着这穷困但充满人情味的家,内心十分感动。她更加理解陈志德内心的挣扎,并鼓励他一定要完成学业,不要辜负家人的一片期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志德红着眼眶听完,郑重地向张老师点了点头。张老师也感到,这个聪明懂事的孩子一定能够克服内心的障碍,好好把握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

就这样在张老师的悉心照拂下,陈志德一天天成长,眼看高考在即。他白天努力听讲记笔记,晚上就跟着张老师学习,直到睡意袭来。张老师也无怨无悔地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献给孩子们,她时常提醒自己要信守一个教师的使命,把学生们培养成栋梁之才。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陈志德的父亲突然病倒在床。家里来不及治病的费用让他们陷入了绝望的泥潭,陈志德的哥哥还要照看生病的父亲和四个年幼的妹妹,种地打工都成了奢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

这巨大的压力再次彻底击垮了陈志德。他看着奄奄一息的父亲,心如刀割。红着眼睛,他跑到张老师面前,说自己决定立即回家务农挣钱治病。

张老师听完陈志德的话,心急如焚。她明白这个关键的关口,哪怕一点点动摇都可能毁掉陈志德的前程和改变命运的机会。她着急地拉着陈志德不断劝说,一个激动之下,甚至红了眼眶。

她一五一十地将现状和未来的种种可能摆在陈志德面前:你现在回去也改变不了家庭困境,但是放弃学业就断送了你的前途。你要相信老天有眼,只要我们不放弃,希望就在前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老师的眼泪和真诚的劝说,终于打动了陈志德。他重拾信心,决心一定要为家人和恩师而战,完成最后的高考。

在张老师和陈志德自己的共同努力下,陈志德如期以最佳状态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高考。考场上,他脑海里想的全是老师和家人,这给了他力量和勇气。终于,在1981年的夏天,陈志德如愿以偿考上了长春地质学院。

五、

这一天,陈志德激动地跑去找张老师,将录取通知书献给自己最敬爱的恩师。张老师看着陈志德脸上洋溢的笑容,内心充满喜悦与自豪。她的甜蜜的孩子终于要飞向更广阔的天空,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就在这时,张老师看到,陈志德脚上还是几年前破旧的棉鞋,上面满是补丁。1980年代的边远山区,每个人都生活拮据。张老师一个月只有40元工资,为了孩子们她已经省吃俭用。然而看到陈志德脚上破旧的鞋,她还是心疼地从收藏许久的20元中取出了一半,小心翼翼地折好,放在了回信里。

信里,她先是表达了自己对陈志德考上大学的骄傲和祝福,暗示他一定要在学业上继续努力,然后告诉陈志德这笔钱就是自己的一点心意,让他去买双新的棉鞋。不要在外面受冻伤了身体,要好好保重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志德看完老师的来信,眼泪再也控制不住,流下了脸颊。他明白,在那样困难的环境下,老师送出这20块钱代表了多大的牺牲和真心。他谢过老师,还是只花了15元买了双普通的棉鞋,多出来的5元寄还给了恩师。

在张老师的精心培育下,陈志德在大学过得十分充实。他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希望早日完成学业回家报答父母和老师的养育之恩。即使父亲不幸离世,陈志德也只是在灵堂前痛哭一场,就重新返回校园,继续自己的奋斗。

六、

最终,他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本科学习,并在老师的鼓励下决定继续攻读研究生。毕业后,陈志德分配到了一家大型国企,工资优厚,生活富足。他第一时间回家把母亲接到城里居住,又资助家里四个妹妹完成学业,步入大学校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生的首要任务完成后,陈志德开始想念起在武川县为他点燃人生希望的老师——张秀荣。于是他联系起多年未见的同学们,大家激动地决定回母校看望恩师。

火车驶过当年的路线,同学们聊起了过去每一个细微的往事。唯独当谈到张老师时,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露出了骄傲和敬佩的神色。大家说起张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严厉中蕴含的爱,以及她对每一个学生都倾注的心血。

这时,有一个同学说起,他听父母说张老师还住在几十年前的那处简陋教工宿舍。她一如既往乐观开朗,每天忙碌在各个学生家帮忙育儿或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到这话,陈志德的内心骤然紧缩。他想起当年穿着张老师给他买的新鞋去报到的情景,以及她的那封信,字字句句都透着对学生毫无保留的爱。

回到老家,陈志德立刻来到张老师家。那简陋狭小的房间,桌上还摆满了学生们的试卷和习题。看到面上的皱纹更多了的恩师,陈志德红了眼眶。离开时,他神秘地对张老师说,过些日子会送你一件大礼物,请务必收下。

张老师笑着没放在心上。直到过了一周,陈志德突然出现,说已经买好了一套房子,是送给她的礼物。他希望张老师能够搬去这个明亮宽敞的新家,舒心地度过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老师听后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她感谢上天让她遇到陈志德这样好的学生,也为自己毫无怨言奉献的教师生涯感到欣慰。最终,在陈志德的再三坚持下,张老师终于同意收下了这份厚礼。

多少个普通人,此生有没有遇到一个无论你贫富,无论你盛枯,他都永远对你倾其所有,将你牢牢记在心里的人?

坚守教育这片热土,用汗水浇灌希望,张老师用她的一生诠释了“为人师表”的真谛。而陈志德则以自己的奋斗回报恩师,书写了一段跨越时光的感人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正是这份牢固的师生情谊,真正在我们身边传递着温暖。

结语:

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位张老师。她用自己的青春照亮他人,只愿孩子们过得更好。年华不饶人,青丝白发,她依然无怨无悔。而我们,又将如何回馈生命中出现的这位良师益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