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30日)

历时7年建设的

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深中通道)

正式开通

今天下午3时正式通车试运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起深圳,西至中山

全长24公里

全程限速100公里

30分钟内即可通达

跨市公交线路也同步开通

广东深圳、中山之间首次实现公交直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中通道横跨伶仃洋

在辽阔的珠江口画下“关键一横”

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

再添关键一笔!

为什么这么“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刚刚 | 正式通车!为什么这么牛?

上天、入地、下海,深中通道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

驻津央企中交一航局是唯一一家全面参与“隧、岛、桥”核心工程建设的单位,共创造了170多项专利,8大创新成果,20多项世界纪录,填补了多项行业空白,实现了跨海通道的智能建造。

深中通道为什么这么“牛”?天津广播(ID:audiotj)记者采访了中交一航局的建设者,带您一起去现场解密!

深中通道连接隔海相望的深圳市和中山市,全长24公里,集合了“隧、岛、桥、水下互通”四位一体,采用时速100公里的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中通道俯瞰照片

2016年12月,中交一航局首个入场,建设西人工岛,自主研发了世界最大十二锤联动振动锤组,完善了由我国首创的“大直径钢圆筒振沉技术”,创下了“141天外海快速成岛”的世界奇迹,为成岛技术贡献了成熟的“中国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中通道项目部常务副总工宁进进

深中通道的海底隧道是世界首例最长最宽海底钢壳沉管隧道,全长5035米,由32节8万吨巨型沉管和一个最终接头组成,是决定全线能否通车的控制性工程。宁进进向记者介绍,海底隧道最深是在水下近40米的位置,建设起来难度很大,包括长距离沉管浮运安装、基础处理、最终接头推出、水下的测量……这些都是世界性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宁进进在隧道内接受天津广播记者采访

智能化测控系统是沉管浮运安装的眼睛。

锁旭宏今年36岁,2018年他来到荒无人烟的牛头岛上,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工作,终于带领团队研发了一套测控系统,通过可视化界面,可以在屏幕上看到沉管的实时状态。首次将国产北斗定位系统引入跨海通道施工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中通道项目测管中心主任锁旭宏

深中通道项目测管中心主任锁旭宏说,他们做了上万次实验,发现国产北斗在海上的稳定性和精度甚至还略微优于美国的GPS,能够用中国人自己的卫星,做自己的沉管隧道,他们感觉很骄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锁旭宏接受天津广播记者采访

“深中通道技术难度世界少有,且所处海域水文地质条件异常复杂,工程受航空、水运、环保等多重因素限制,建设条件十分严苛。”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部总经理岳远征介绍。

为了实现海底隧道百年不漏水的施工标准,中交一航局自主研发了世界首艘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和世界最大最先进自升平台式碎石铺设整平船等大国重器。化解200多项重大风险,攻克了超大沉管超长距离浮运安装等一系列世界性难题,创下一年安装9节、连续7节沉管毫米级精度的施工纪录,引领外海沉管隧道施工进入智能化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交一航局自主研发的世界首艘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

七年来,驻津央企中交一航局的建设者们勇闯技术“无人区”,形成顶尖沉管产业链优势和新质生产力成果转换。

深中通道通车后,从中山直达深圳由原来的2小时缩短至30分钟以内,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融合发展,惠及周边11座城市8600多万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跨江越海的能力

超级工程背后的超级智慧而赞叹!

超级工程

超级工匠

向每一位建设者致敬

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 | 范静

编 辑 | 程婷

综合 | 央视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