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

宋庆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同时她也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

在新中国最艰难的时刻,宋庆龄始终秉承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做出一次又一次伟大而正确的决策,被周总理称为“国之瑰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女性,却在挚友周总理的追悼会上愤然离场,甚至最后提出了辞职的要求。

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宋庆龄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后来又接连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

新中国的缔造者是什么概念?能被冠以这样的名号需要付出怎样的心力?宋庆龄以一介女流之身做到了。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在上海出生,她的父亲是民国时期四大家族之一的掌门人。

优渥的家庭条件,也让宋庆龄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913年,宋庆龄于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毕业,这一年她接替了大姐宋霭龄的位置,成为孙中山先生的秘书。

孙中山先生大宋庆龄27岁,他与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是挚友。

也正是因为这一层关系,让宋庆龄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孙中山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从那个时候开始,宋庆龄对孙中山先生更多的就是仰慕之情。虽为女儿身,但她的报国志愿却不输任何一个男人。

1915年,宋庆龄与孙中山先生正式结为革命伴侣。

其实在做这个决定之前,宋庆龄受到了很大的阻碍,而这个阻碍更多来自于她的家庭。

因为两人的年龄相差悬殊,所以她的父亲十分反对二人之间的结合。

但是宋庆龄最终还是遵从自己的意愿,和孙中山先生在一起。

在随后的数年里,宋庆龄一直是孙中山先生的左膀右臂,凡是他出现的地方都有她的身影。

她在孙中山先生的身边见证了许多国民政府的辉煌时刻,讨袁反段、护国护法、五四运动,这些为革命做出的壮举背后离不开宋庆龄的协助。

孙中山先生的大量演讲、声明、电报,也都是由宋庆龄亲自负责的,可以说他们是夫妻更是革命战友。

孙中山先生既是宋庆龄的丈夫,也是她的恩师。

在两人的相处过程中,他用自己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着宋庆龄,这份精神也跟随了宋庆龄终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这对于中国革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而这对于宋庆龄来说却是一生无法走出的悲痛。

孙中山先生对于宋庆龄代表着什么?他是宋庆龄人生的指引,是她敬爱的丈夫,尊敬的老师、和最亲密的同志。

但现实却没有留给宋庆龄悲伤的时间,因为接下来她面对的情形将更加严峻,她瘦弱的肩膀上肩负着孙中山先生的遗愿。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这是孙中山先生一直想要实施,却没有完成的遗愿。

为了完成孙中山先生的愿望,宋庆龄多方奔走,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而她的一些行为,也直接触动了汪、蒋二人的利益,所以处境一度十分危险。

宋庆龄却从来没有屈服,她曾经一度帮助共产党营救被迫害的地下工作者们。

国共合作抗战日之后,她更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国际社会上为中国发声,将中国的实际情况向全世界宣告。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宋庆龄言辞拒绝了蒋介石共同逃往台湾的邀请,因为她一直相信共产党,虽然她不是共产党党内人士。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际,宋庆龄受到毛主席的邀请,站在了天安门的城楼之上,那一刻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建国之后,宋庆龄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此后将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公益事业上面。

而她与周总理的情谊,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

宋庆龄与周总理的革命友谊

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周总理与宋庆龄在广州相识,当时宋庆龄陪伴在孙中山先生身侧,周总理还就职于黄埔军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孙中山先生去世,国民党内部分裂成几股势力,他们无暇顾及孙中山先生的遗愿,都在想方设法的争权夺利。

而在这个时候,宋庆龄却靠着自己的力量,践行着孙中山先生的遗愿。

她联合共产党发表了讨蒋通电,并决定访问苏俄,为革命事业诸入最新鲜的血液,在这期间她和周总理一直保持着联系。

宋庆龄的种种举动,直接触动了国民党的利益,他们虽然不敢公然对宋庆龄动手,却在暗地里严密监视宋庆龄的一举一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宋庆龄在上海的处境十分艰难,周总理也一直牵挂她的安危,他秘派在上海的同志想办法与宋庆龄取得联系。

即便在这样的困境之下,宋庆龄仍然没有放弃为促成国共合作而努力。

她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借助国际上的力量为国民党施压,终于迎来了国共联合抗日的消息。

在国共谈判之前,周总理特意绕路来到了上海。

距离两人上次见面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他们却像是熟识已久的老朋友一样,没有半分拘谨。

看着客厅里面悬挂的孙中山先生画像,周总理唏嘘不已。

随后,周总理将中共中央的一系列决策与宋庆龄详谈,并着重征求了她的意见。

面对共产党如此真诚的信任,宋庆龄激动不已。

当他们又一次谈到了国共合作事宜之时,宋庆龄再一次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她始终大力支持国共合作,抑制对外才是当下中国人最应该做的。

有了宋庆龄的大力支持,更加坚定了周总理的决心。

国共合作抗日后不久,日本军队就打到了上海,上海情况变得十分混乱。

远在延安的中共中央十分担心宋庆龄的安危,随即安排她到香港暂时居住。

1945年,日本侵略者终于被赶出了中国,宋庆龄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上海。

此时她的老朋友周总理也在上海,原来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共中央在上海建立了办事处。

同在一个城市,周总理曾先后两次拜访宋庆龄,在此期间宋庆龄与邓颖超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后来周总理回到延安,一直到1949年之前,宋庆龄与党中央一直保持着友好联系,周总理夫妇成了宋庆龄与党中央联系的纽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国大典上的宋庆龄(右二)

虽然宋庆龄不是党内人士,但她为共产党做的贡献却一分也不少。党中央不会忘记她,人民也不会忘记她。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际,周总理再一次代表党中央与宋庆龄联系,邀请她来北京商讨新中国发展的相关事宜,之后更是有毛主席的亲笔信送到她的手上。

那时距离孙中山先生去世过去了二十多年,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宋庆龄激动得热泪盈眶。

不久后,邓颖超亲自来到上海,把宋庆龄接到了北京。

1949年10月1日,宋庆龄以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身份,参加开国大典。

在之后的很多年里,宋庆龄都在为新中国的发展四处奔走。

在她的陪同下,周总理出访了很多国家,她为中国的对外邦交做出巨大贡献,与周总理成为并肩战斗的“老战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在周总理的支持下,宋庆龄创建《中国建设》对外刊物,带领《中国建设》创建团队将拥有全新面貌的中国展现在全世界面前。

这时的宋庆龄与周总理夫妇,已不仅仅是挚友,彼此更像是亲人一样的存在。

可想而知,当宋庆龄收到周总理去世的消息时,会是多么悲痛!

闻听周总理逝世,宋庆龄独坐流泪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在北京去世,1月9日的早上宋庆龄一如往常早起工作,听新闻时才得知了周总理去世的消息。

宋庆龄悲痛不已,她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却又不得不面对这个事实。

半个世纪以来,周总理夫妇一直把她当作最真挚的朋友,在宋庆龄最艰难时刻周总理一直在想尽办法地帮助她。

宋庆龄知道对于自己而言,周总理夫妇代表的不仅仅是中共中央的关怀,还有来自两个真心朋友最真挚的关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宋庆龄拒绝所有人的陪伴,独自一人坐在房间里,眼泪不停地从她的脸庞滑落,她叹息着说道:

“国家少了一个好帮手!一个好帮手呀!”

这一刻,宋庆龄是那样的孤独和茫然。

她知道周总理的身体,在上一次的人大会议上见到周总理时,宋庆龄就隐约察觉到周总理的气色不是很好。

回去之后,宋庆龄就让家里的人将鸽子蛋攒起来,送去给周总理补营养。

虽然她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当那一刻真的来临时,宋庆龄依旧无法释怀。

追悼会上愤然离场

1月10日下午,宋庆龄来到北京医院简陋的告别室。

一晚上没有休息好,加之周总理去世对她的打击颇大,宋庆龄整个人显得苍老了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让她走起路来异常困难。

在隋氏姐妹(隋永清、隋永洁)的搀扶之下,宋庆龄才缓缓来到周总理遗体前,强忍着悲痛与周总理见了“最后一面”。

宋庆龄心如刀绞,回到家后心情依旧不舒。

然而就在她情绪最为低落之时,一些人却通过秘书向她传达批评意见,内容大致如下:

与周总理遗体告别时,她的排场太大了,没有必要带那么多人。

宋庆龄再也抑制不住悲愤的情绪:

“我都这么大年纪了,不应该有个人搀扶吗?她们两个都是总理看着长大的,不应该去做个告别吗?”

1月15日,周总理的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已到耄耋之年的宋庆龄还是坚持抱病出席。

这时,又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传到了宋庆龄的耳朵里。

这次她再也无法忍耐了,宋庆龄悲愤至极,献上花篮后没有过多停留,匆匆离开了会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家后,宋庆龄在卧室里来回踱步,激动地说道:

“我辞职!这么大年纪,我也该休息了吧?我回上海养老!”

宋庆龄向来说一不二,此番话说出后她便立即着手准备回上海事宜,将北京的具体工作悉数安排妥当。

1月27日是宋庆龄八十三岁的生日。就在这一天上午十点三十分,她乘坐专机离开了北京。

在此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宋庆龄一直深居简出,很多时候都是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

周总理的去世对她的打击太大了,她有时候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挚友周总理真地离开了她。

想着想着,宋庆龄觉得自己也要为身后事做一些打算,于是她将以前的资料和物品全部整理好,并将一些贵重的物品捐赠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转眼时间又过了五个月之久,朱德去世的消息再一次打乱了宋庆龄的生活,她又一次回到了北京。

是的,即使宋庆龄早已到了退休年龄,却依然想为国家奉献自己最后的光芒。

1977年5月,在众人的劝说下,宋庆龄再次回到工作岗位。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虽然身体情况日益衰弱,她依然带病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建设殚精竭虑。

结语

宋庆龄一生曾三次要求入党,但都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如愿,直到1981年5月15日终于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1年5月16日,宋庆龄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1981年5月29日与世长辞。

而她与周总理半生的革命友谊,也被后人传为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