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世界少有国家的年轻人会掏空所有相关直系亲属的钱,去付一套房子的首付,接着自己再通过节衣缩食,急速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只为在自己50多岁的时候把房子变成自己的。

很多发达国家的年轻人,仅需更短的时间就可以在较大的城市里买到还不错的房子,但他们的平均购房年龄还是要晚得多,因为他们需要自己掏钱,且大都不愿意把自己最好年华的生活品质压缩到这种地步。

中国的年轻人这么干只有两个理由:

1.结婚要用到

2.不买就更买不起了

你会发现,这两条背后只有一个前提:买房是一项非常划算的投资。

不管你用多么华丽的理由去粉饰,比如安全感,比如传统观念等,背后永远离不开这一条,如果这一条被击倒了,观念和安全感的爹也拉不动房子的销售。

疫情的持续时间比预计的要长很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是如此,从前很多人可能迷迷糊糊地认为贷款买房是一项天经地义的普通投资,但今后或许越来越多的人会开始意识到,原来它是个杠杆投资——很多人痛恨赌博,痛恨期货,痛恨杠杆,但他们从不意识到自己在买房上做着相同的事情。

中国有大量的年轻人去接盘房子,本质上是由于经济在高速发展,创富效率足够高——别说都是爸妈给钱,年轻人每个月还几千块贷款也是需要一个繁荣的商业社会打底的。

但当经济走不动了的时候,二手房的流动性就会骤降。一项有大量持有基数的高价投资品一旦失去了流动性,往往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加上年轻人工作遇冷,还贷能力的减弱,后续将会出现更加严重的连锁反应。

当我们日常生活中拿6个钱包去购买任何东西时,我们都会觉得疯了,哪怕用光1个钱包,我们都会说这超出了一个人的承受能力。

但当说到买房时,似乎就算掏空6个钱包,就算掏完了所有钱包再加上杠杆,我们也会祝贺他,只因为他拥有了房。

我曾经说这件事有点像圣诞节前的火鸡,火鸡每一天都觉得自己生下来就是被宠的,每一次主人的按时投喂都会让它增加对这件事的认同,直到圣诞节的来临。

当然,在圣诞节前有任何人去说穿这件事都会被火鸡无情地嘲笑,因为历史证明它显然是对的,而且每过一天,对你的嘲笑都会多一分。

房子是一件高价值长周期的投资品,它绑定了很多事情,政府也会进行这那的干预,这意味着它的涨跌周期会非常长。在历史的长河里,所有说买房未必赚钱的,都被一次一次地拉出来鞭尸,直至再也无人敢提,这又进一步增加了大家的信心。

但投资品就是投资品,是投资品就有其自然规律,比特币看似每一轮牛市都会上涨到上一轮的10倍以上,也有人喊出永恒牛市的口号,但那是熊市暴跌80%,以及数年的低位横盘来打底的,没有这种消化程度,自由市场是不可能有这样一轮又一轮的牛市表现的,而政府的干预拉长了涨跌周期,却往往让自然状态偏离得更远,最后结局更惨。

反脆弱理论中举了一个例子,说没什么保护的森林,经常着小火,但也是这种小火,给植物之间增加了天然的、光秃秃的隔离带,于是就着不起连片的大火。而那些过度保护的森林,长达数年数十年没有小火,导致植物之间过于紧密,最后一点点意外就烧遍了整个森林。

保护,很多时候都是让主体在本应在自然状态下的自我调整,往某一侧看似安全的方向不断前进,最后变得更加不堪一击。

疫情是一次公共卫生领域的挑战,但更大的挑战,是经济与生活。

它将重塑人们对于很多事的看法,对一份工作的看法,对6个钱包的看法,对风险的看法,对政策的看法。

从这个角度看,这对在很多方面都很不成熟,天天想着政府来兜底的中国人而言或许是好事。

但注意点,这样的连锁反应才刚刚开始。链条启动的时候,谁最惨?一定是在任一方面杠杆加太重的人。

这几年会是又一次关于财富洗牌的节点,很多财富观、投资观会被击得粉碎,保持自我进化,自我迭代吧,没人可以帮助你,只有自己。

人们经常说这难那难,这内卷那内卷,本质上就是不肯花比别人更多的钱。

花钱,能够让你快速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过去。

我们都体验过投资,当你在一项投资中投入了某个比例之后,你的注意力会不可避免地被吸引过去,有人恨不得分分秒秒都看行情。

这是一种差的习惯,但本质上还是投入过多所致。

而进入一个新领域,就正是要你去执行这种“坏习惯”,然后让你的本能自动地发挥作用。

花钱的另一个作用,是大大缩短你进入高阶玩法的时间。
花钱只是打底

就像很多人觉得自己花钱进入了一个地方学习,仿佛那些知识、思维、技能就已经准备好了一股脑儿一键装进大脑一样,这是一种妄念。

花钱是基础门槛,不花钱你根本就没资格跟人家站在一起,所以花钱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大家都花了钱。重点是花了以后你怎么做?同样花1块钱,为什么人家3个月后什么都懂了,你却还是小白?

你真正有没有珍惜自己的钱,并不在于你是不是舍得花出去这份钱,而是你花完以后怎么把这份钱用出最大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轻人经常会面临一个问题:

先买房还是先买车?

大部分情况下,先买房是一个好的选择。但也有一些年轻人说,我要找对象,如果不是相亲认识,谁也不会上来就问你有没有房,难道你每天背着一套房子上街?但有辆好车就不一样了,姑娘对你有好感的概率会大增。

劫富济贫已经刻不容缓。

劫富济贫作为当代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每个国家都在不同程度地做着。但既要通过抢富人的钱来缩小贫富差距,又要跟其他政府竞争,要让富人们安心留下来继续为本国国民贡献自己的头发,这个度是不容易把握的。

以前我们要劫的是高收入群体,用阶梯税率来实现。但最近10几年来发现,高收入群体越来越不如高资产群体,而高资产的最大比重是什么?房子。拥有房子的人靠着房子,无需工作就能和穷人的差距越拉越大,这肯定是不符合缩小贫富差距的目标的。

于是怎么办?把钱交出来。

那为什么非得劫富济贫呢?还是为了照顾多数人的心理感受。

大家都穷的时候,倒也相安无事,但一部分人特别富,不仅富,还嘚瑟,这就影响了社会和谐,动摇了执政根基,大家会把这种巨大的落差归咎于政府,这也是前段时间集中整治炫富博主的主要原因。

然后就是宇宙尽头的问题——生育。

众所周知,当前国家为了生育的问题,已经杀疯了,教育被整成什么样大家已经看到了,各家上市公司、准上市公司裁员的裁员,跑路的跑路,转型卖衣服的卖衣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究竟学外语和嫖娼,哪个借口更合适一些都已经不好说了。
而教育之后,下一个开刀的就是房子。

房产税主要针对两类群体不生育的情况:

1.买不起一二三线城市的房子、不愿在农村将就,不结婚也不生。

2.住得很爽,但就是只愿自己爽,就不生。

对于第一类人,房产税显然有降温房产投资的效果,让其看到有在城市安家的希望——安了家才能安心成家,生育率才有机会再进一步。

有人说大城市的容量是个排名问题,不是降到1块钱大家就都能去北上广深了呀。

正确,但房产税的目的并非是让所有人都能安家北上广深,而是把“一人占有太多套”的情况释放出来,就已经达到了目的,这样每个城市其实还是可以再容纳不少人的。

对于第二类人,就要涉及到房产税怎么征的问题了。

显然,房产税是不会纯按套数去收的,不管你是不是首套,不管你是不是只有一套,你一个人住600平如果不需要交房产税,是说不过去的。

当然你可能会说按总价收,但总价按什么标准呢?老房子就那么点大,但就是处于市中心,总价很高,难道要让老人家们交几万块一个月?他们可能这辈子都没拿过这么高的收入,非得逼得老人们搬出去,跟左邻右舍从此不见面了?

这也不利于社会和谐。

我推定最有可能的是先用人均面积来划定起征线,在确定要征的人群里,再按剩余残值来划定要交多少钱(高总价的小房子应该会相对保住房产价值)。

这个划定方式,就是按照你现在住得爽不爽来定的。如果你太爽,比如一个人住300平,那就请你为国家做点贡献,要么是结婚生子,两夫妻+三个孩子,人均60平,就不收你的;要么你就为国家做更直接的贡献,交钱,把你的爽分一点给没那么爽的群体。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一种投资品可以永远获得超高回报,这不符合客观规律。因为国家的竞争力,靠的是真实的社会总财富的提升,如果一直都是虚假繁荣,且虚假繁荣吸走了所有创造真实社会财富的精力,不仅国家竞争力一落千丈,且最后也还是兜不住的,该回到哪里还是得回到哪里。

很多人以为“中国是大政府,所以永远兜得住”,这些都是外行。

以前中国老百姓觉得投资很简单,赚了钱就扔进楼市,不管好赖,肯定比把钱放其他地方好。

你这折腾那折腾,回头老妈子们一嘲笑,说你这还大学生呢,有文化不如我没文化挣得多。

但从现在开始,投资这项技能,将再也不是老妈子们的舞台,中国的老百姓正式开启了投资的新篇章。

分享3点买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