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一家人。

一直以来,我们都以为,这辈子最亲的,能够依靠的,是自己的亲人。

血溶于水的关系,不管怎样,都是割舍不开的。

但是我们到了中年之后,再去看亲人,关系悄然发生了改变,甚至都反目成仇了。

著名思想家庄子,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万事万物的改变,人情冷暖等。

他在文章中,写了“三头猪”,展示关系的变化,读懂了,你也就通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一厢情愿的爱,令人心寒。

《庄子·德充符》里有一个故事。

在楚国,有一群小猪,饿了就去找猪妈妈,要吮吸奶水。

可是猪妈妈却纹丝不动,根本没有亲昵的举动。

小猪因为得不到妈妈的呼应,就慢慢散去。

原来:“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为什么儿女会爱父母,不是因为父母长得好看,而是父母有爱儿女的精神。

父母把儿女当成手心的宝,放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因此儿女围着父母转动,时时刻刻都不想分离。

一旦儿女靠近父母,但是父母没有给予爱了,儿女就会走开;或者父母靠近儿女,儿女却没有回应,还给出冷眼,父母也会走开。

古代有一位女皇说过:“互相赠送礼物的家庭习惯有助于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诚挚的友谊。其主要意义并不在于礼物的本身,而在于对亲人的关心,在于希望感谢亲人的关心。”

任何一种爱,都是双向奔赴的,一旦变成了一厢情愿,就会弄丢。

你可以主动一次两次三次,但是对方一次都不主动,这样的情况下,你就心寒了。

亲人之间,也需要“礼尚往来”,平时你来看我,我也去看你;随礼的时候,你给我红包,我回敬你红包。

长期的互动,是保持亲人关系的秘诀。

若互动没有了,那就是“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存在偏心的爱,人人不满。

《庄子·应帝王》中写了一个叫列子的人。

他出门在外,和很多有学问的人交往,也自己也有了大学问。

当他得道之后,回到家,帮助妻子烧火、做饭。

他去喂猪,和伺候人,没有两样。

他伺候妻子、儿女、父母,和喂猪,也没有两样。

从而,家人相处,一起和睦。

原来:“于事无与亲。雕琢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

一个人对事情,没有任何偏差,也能展示自己的本性,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同。

回到现实,却发现很多家庭,人人有私心,还有偏心,从而家人没有办法和睦相处。毕竟,不是谁都能如列子一样,得道了。

父母有几个孩子,要么爱老大,贬低老二,要么重男轻女,要么爱最小的孩子,讨厌老大。

父母还把家庭财产,大部分都给了喜欢的孩子,其他的孩子,就在大家里,一无所获。

父母也帮助喜欢的孩子,带娃,创业,也不要钱。但是父母又让不喜欢的孩子,给赡养费。

父母平时聊天,总是攀高踩低,把某一个孩子吹捧到天上,把其他的孩子,不放在眼里。

兄弟姐妹相处,你针对其中一个兄弟,常常帮助,其他的兄弟,你是瞧不起的。其他兄弟来借钱,你一准会拒绝。但是你喜欢的那个兄弟,不仅能够借钱,还可以借钱不还,你毫无怨言。

俗话说:“亲人帮亲人,无亲来帮愁煞人。”

当某个亲人在大家庭里,得不到帮助,又看到其他人可以得到帮助的时候,那就开始讨厌大家庭。亲人的关系,就有了裂痕。

人有了不满的情绪,再和亲人见面,肯定是不友善的,甚至赌气,再也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层次不同的人,各自安好。

《知北游》中,有一个叫“获”的官员,到市场里巡查,问管理市场的人,如何判断猪肉的肥瘦。

管理市场的人说,踩一踩猪肉,若是往下踩,可以踩很深的,就是很肥的猪肉了。

原来,人都有“挑肥拣瘦”的习惯。

古代的人,都希望自己去菜市场,找到肥一点的肉。

同样一个市场,卖肉的人很多。但不是所有的肉,都一模一样,有肥有瘦,在不同的摊位上。

卖肉的人,是同伙,也是竞争对手,各自使出手段。

同理,兄弟姐妹是一家人,也在某种时候,会变成竞争对手;每个小家庭,贫富情况不一样,在不同的地方;精神面貌,读书多少,也不一样。这就形成了可以“挑肥拣瘦”的可能性。

俗话说:“门前有个讨饭棍,骨肉至亲不上门。”

凄苦的家庭,是“很瘦”的家庭,不是大家多交往的对象。渐渐地被动地走散,不奇怪。

精神面貌很差的家庭,也是很瘦的家庭,谁去了,都听到负能量的言语。后来,谁都不想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庄子说:“脂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意思是说,古人烧火,用油脂。油脂烧光了,火种还保留。

这就教育我们,利益可能会流逝,家里的房子可能会化为乌有,但是“家”还保留,生生不息。

当亲人走散了,你不要痛哭,那只是大家都长大了,各自有小家庭了,不再执念于大家庭,不再苛求年年岁岁都相聚。

时间在走,亲人关系在变,你我不要停留在过去的时光里,不可自拔。

只要你珍惜缘分,比对方付出多一点,那就问心无愧了。

没什么,一代亲,二代表,聚散不由你。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