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亲爱,你已经离开将近四年,儿子也离四岁不远了。

岁月如风,这几年,脑海里的你吹皱了我的一池春水。

这几年,我在愁怅中苦闷,在无奈里烦恼,在相思想念里伤心难过。

这几年,任风吹雨打阻断我痴痴遥望的视线,思念你的泪滴一次次滑过打湿的脸。

如今,甜蜜,酸楚,挥不去,抹不掉,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生活路途上的风景,我边走边忘,可心中的你和等你的信念,边走边清晰。

成长途中,我和儿子都在变化。我们娘俩年龄在成长,身在成长,心也在成长。我在成长中品尝寂寞的滋味、无奈的难过、思念的煎熬。经受创痛的同时,还要疲惫不堪地应对生活。儿子在成长中睁大双眼,满足着永远不满足的好奇,探索着世界的秘密,对未知的新鲜的事物的探索欲,一天天疯长。

作为母亲,我也在努力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尽到一位母亲的职责。如果说,想你很苦,可我也享受着儿子天真无邪的快乐,在甜中带伤中感受生活。

当然,成长的过程在一点一滴中留下痕迹。儿子两岁多时,不仅可以独立行走,还能在大人的帮助下穿衣服,肢体协调能力发展得很好。那时候,特别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晚上睡觉脱下的衣服,他会很认真仔细地摆放好。他的玩具,有的是我爸给他做的木制玩意,有的是我爸挖药时从山上捡来的自然山石或者奇形怪状的树根等等,玩够了,他也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摆放整齐,如果我不小心给他挪动了,他会再次摆好,如果再随便挪动,他还会不高兴,甚至大声叫嚷表示不满。就连吃饭前他摆好的凳子,别人也不能随便换位。

我还发现,这时候他会模仿我的样子看书,对书籍产生了兴趣。虽然他这个年龄不认识字,看不懂文字内容,但看到我学习诗词,很好奇书里的插画,有时候我就读几句给他听,再把我的理解简单通俗地解释给他听,不管他懂不懂,我都会耐心而又绘声绘色地为他描绘我想象中的“天马行空”。我爸也说,这是孩子明白道理最好的文化启蒙期,也正是让他学习知识最佳的智力开发期,应该从小抓起,培养他的好习惯,充分表扬和鼓励他有秩序、守规则的观念,有条不紊地做事。

对我这个初做母亲的女人来说,孩子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很有吸引力。但是,他也会发脾气,只要满足不了他的要求,或者不同意他的做法,不管在什么地方,他的闹腾动作比叫嚷的嘴还快,立马倒地蹬腿,撒泼打滚。让我头疼的是,即便地下就是一滩污水,有牛羊粪便,他也照样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抗议和反对。

遇到这种情况,一开始我还心急地拉起或者抱起他,经常这样谁受得了啊,别说衣服脏,就连头上,手上,浑身上下难找到干净地方。你说,这么小,打,打不得,骂,骂不得,讲道理也没用,这可真愁人。

有天我突发奇想,在他又一次挥舞着胳膊打滚时,我找了个干净地方坐下,告诉他:“我坐在这儿等着你,你滚不够别起来。不过我提醒你一下,你滚的时候,我可不看着,你自己小心虫子、大蛇钻进你衣服里。” 说完我就把头偏向了一边。可是,眼睛的余光却分秒不敢离开他。没滚几下,儿子就停止撒泼,抬起小脑袋,眼睛忽闪忽闪地看我的反应,我假装生气,他脸哭得通红,吃力地坐起来,一会,就站起来伸直肉嘟嘟的胳膊让我抱他。我故作严肃说:“这次我坐在这儿等你,下次,你一打滚我就走。”

下次,等他一坐下乱蹬腿,还没躺倒,我先转身离开,急得他爬起来跑着追我。我为自己的“诡计多端”感到好笑,并抓住这个开导他的大好时机,我蹲下,好声好语地解释,引导他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不能撒泼打滚。从此,儿子才算彻底改了这个坏毛病。

过去了半年多,儿子又变了。突然一天,我发现儿子趴在鸡窝旁边,大气不敢出,两眼像小猫那样睁着,聚精会神地盯着窝中的母鸡下蛋。一直等到母鸡咯哒咯哒地离开蛋窝,他这才兴奋冲动地拾起了鸡蛋,而且,拿在手里,左看右看,好像想找出点什么。我就问他:

“发现了什么?”

儿子说:“怎么没摔坏呢?明明是鸡站着下的,那么高。”

我告诉儿子:“鸡蛋刚刚下下来是软的,所以摔不坏。”

“是吗?”

“当然。”

就在儿子端详着,一不小心,掉地上碎成壳,蛋液流出来了。儿子的表情很复杂。

说起来,一个鸡蛋可以换很多东西,碎了很可惜。可这个鸡蛋满足了儿子的好奇心,也算尽了它的使命,我借机教导儿子说:“鸡蛋基本是圆的,很滑,以后再拿时就要小心点了。”

我妈拿着个碗筷过来,蹲下身,把碗斜着放在破碎的鸡蛋一边,小心翼翼,用筷子把鸡蛋黄慢慢往碗里赶,并说:“蛋黄不脏,我煎一下给小雨吃。”

应该是这个“吃”字更引起了儿子的兴趣,跟着他姥姥到了炉子前。在煎鸡蛋的时候,我就告诉儿子:“你看,鸡蛋从外面打碎了,是食物;如果从里面打碎了,就是生命,你说,是不是有些奇妙啊?”

“妈,你说的意思是……”小雨满是惊喜。

“熟鸡蛋从外面破了壳就成了食物被我们吃掉,生鸡蛋如果从里面往外破碎出来一只小鸡,就是生命。”

“啊——那还有很多呢!比如小鸟蛋,蚂蚁子,鱼子,马蜂子……。对了,还有,草籽花籽也都应该算。”

“对,很对!小雨真聪明。种子变成草,变成花,也是生命。”

“噢!真有意思,也好奇怪啊……”

“这说明了什么呢?遇到事要多动脑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说明什么呢?”

儿子想了想,摇了摇头。

“还说明,不管什么事,都有两个方面。”

这个道理对儿子来说好像还比较深刻,我也不想再多向他解释。

没出几天,儿子拿着一片叶子,跑到我面前问:

“妈,这么大的青虫子,叫什么呢?”

原来,在叶片的反面,趴着一个胖乎乎发青的大虫子,我仔细端详了一会儿,印象里没见过,我想,也许是蝴蝶的幼虫,“我以前还没见过,”我向儿子坦白,“我想,也许是蝴蝶的幼虫,过一段时间,它应该变成蝴蝶。”

“这么丑,能变成蝴蝶?”

“蝴蝶很漂亮,但都要经过各种丑态的幼虫蜕变成蛹,然后再变成蝴蝶。”

“这么麻烦?您怎么知道?”

“等你长大上学了,专门有生物课,都会学到。”

“那,我要养着它看看,看它怎么变成蝴蝶。”

“可以的。只是,每天要给它提供新鲜的树叶。”

就这样,这个虫子,成了儿子的专宠。

儿子细心培育小虫子时发自内心的笑,像阳光一样明亮,洒落在我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