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和赵茂嘉郎中双头芍药二首 其一 南宋 · 辛弃疾

昨日梅华同语笑,今朝芍药并芬芳。

弟兄殿住春风了,却遣花来送一觞。

首先,诗的前两句“昨日梅华同语笑,今朝芍药并芬芳”通过梅花和芍药的对比,描绘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替。昨日梅花盛开,诗人与友人共赏,笑语盈盈;今朝芍药绽放,芬芳扑鼻,象征着新的季节和新的开始。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象,也隐喻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他们对于时光流转的感慨。

接着,诗的后两句“弟兄殿住春风了,却遣花来送一觞”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诗人将芍药比喻为“弟兄”,意为芍药如同兄弟般并肩而立,共同守护着春天的美好。而“却遣花来送一觞”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芍药盛开、春天来临的喜悦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以梅花和芍药为媒介,将友情、时光流转和春天的美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美丽而动人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时光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绝.和赵茂嘉郎中双头芍药二首 其二 南宋 · 辛弃疾

当年负鼎去干汤,至味须参芍药芳。

岂是调羹双妙手,故教初发劝持觞。

首先,诗的前两句“当年负鼎去干汤,至味须参芍药芳”中,“负鼎去干汤”是一个典故,指的是商朝名相伊尹背着鼎去见商汤王,以烹调之术来游说他,后被任用为相。这里辛弃疾用这个典故,可能是为了说明自己虽有才华和抱负,但也需要得到“识货”之人的赏识和任用。而“至味须参芍药芳”则可能是指,要成就一番事业或达到某种至高的境界,需要像芍药那样馥郁的“芬芳”,即需要高尚的品质和深厚的内涵。

接着,诗的后两句“岂是调羹双妙手,故教初发劝持觞”中,“调羹”一词,常用来比喻治理国家政事,这里可能指诗人与赵茂嘉都有治国之才。而“双妙手”则可能是对两人才能的赞美。“故教初发劝持觞”是说,在芍药初开之时,举杯共饮,庆祝这美好的时刻,也隐含着对未来美好前景的期许。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辛弃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同时也透露出他对才能得以施展、抱负得以实现的渴望。诗中的芍药,不仅是美丽和芬芳的象征,也隐喻着高尚的品质和深厚的内涵。整首诗既体现了辛弃疾的文学才华,也展示了他对国家政事的关心和抱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绝.留饮两日且约牡丹之饮 其一 南宋 · 辛弃疾

竹杖芒鞋看瀑回,暮年筋力倦崔嵬。

桃花落尽无春思,直待牡丹开后来。

“竹杖芒鞋看瀑回”,这句诗描绘了一个老者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刚刚从观看瀑布回来的场景。这种装扮和行动方式,充满了闲适和自在的气息,也体现了诗人晚年生活的惬意和宁静。同时,观看瀑布这一行为,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

“暮年筋力倦崔嵬”,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和体力衰退的感慨。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诗人感到自己的筋力已经不如从前,攀登陡峭的山峰也变得困难重重。这里的“崔嵬”用来形容山势的高峻,也隐喻着诗人暮年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桃花落尽无春思”,这句诗描绘了春天即将过去,桃花已经落尽的场景。桃花是春天的象征,它的凋零也意味着春天的结束。诗人在此感叹时光的流逝,同时也表达了对青春已逝的无奈和感伤。然而,他并没有沉溺于这种感伤之中,而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生活。

“直待牡丹开后来”,这句诗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牡丹是春天的最后一朵花,也是春天最美丽、最盛大的花朵。诗人约定在牡丹盛开时再次相聚,这不仅是对美好时光的期待,也是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的表现。他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更多的美好和幸福等待着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绝.留饮两日且约牡丹之饮 其二 南宋 · 辛弃疾

只要寻花仔细看,不妨草草有杯盘。

莫因红紫倾城色,却去摧残黑牡丹。

“只要寻花仔细看,不妨草草有杯盘”: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欣赏花卉的态度,他认为只要细心观察,即使环境简陋(如“草草有杯盘”),也能品味到花卉的美丽。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莫因红紫倾城色,却去摧残黑牡丹”:这里的“红紫倾城色”指的是那些色彩艳丽、引人注目的花朵,而“黑牡丹”则可能是一种较为特殊、不常被注意到的花卉。诗人警告说,不要因为追求那些引人注目的美丽而忽略或伤害那些独特而不显眼的美丽。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个性和独特性的尊重,以及对于不同种类美的包容和欣赏。

诗中“红紫倾城色”象征着那些引人注目、但可能缺乏内涵的美丽;“黑牡丹”则象征着那些独特、不显眼但同样美丽的存在。通过这种象征手法,诗人表达了对不同种类美的理解和尊重。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倡导一种细致观察、欣赏美、尊重个性和独特性的生活态度。通过对牡丹的欣赏,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生活美以及人性美的赞美和追求。同时,他也提醒人们不要盲目追求表面的华丽和艳丽,而忽视了那些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