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道“天幕”出现在苏州高铁新城慧意街管廊工程项目上,这套系统采用防尘、防火、耐久性材料,由混凝土冠梁、支撑钢结构、轨道、防尘网等6个子单元构成,可以对施工现场扬尘达到良好管控效果。

作为苏州高铁新城“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导区”(简称“双碳先导区”)基础设施低碳建设项目之一,慧意街管廊工程在1.58公里的管廊内将给水、再生水、电力、通信、能源等预留管道布置在双舱中,有效串联周边地块,减少未来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在苏州高铁新城区域能源站集中供能系统综合应用区域内,1号能源站—启动区能源站可为将近100万平米的建筑提供集中供冷供暖服务,能源设备和管道布置仅占有1500平米的地下空间,不到4个篮球场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州高铁新城区域能源站集中供能系统。苏州高铁新城供图

“高度集约化的能源系统布置在地下空间,替代了几百万台空调和采暖设备,极大提升了土地和空间利用效率。”苏州高铁新城相关人士说,在确保用户体验的同时,全域内电力和燃气装机容量将下降30%以上,用户投资和使用成本下降30%-50%,每年将节电1.4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7万吨。

作为江苏首批“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导区”,苏州高铁新城“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导区”用地规模2.34平方公里,其业态涵盖了办公、学校、商业、文化、铁路旅客车站等。(刘柯妤 苏高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