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现场。沙坪坝区委宣传部供图

6月28日,沙坪坝区探索“健康小区”改革,重塑群众健康管理新格局发布活动举行。活动上获悉,该区以“健康小区”改革为抓手,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健康管理新模式,累计建成“健康小区”56个,打造“健康小屋”74个,“红岩家医工作站”67个,分布在全区22个镇街,“15分钟健身圈”基本建成。

活动上,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王晶介绍,沙坪坝区引入党建统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模式,将“健康小区”改革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探索“未来健康社区”宏大场景建设、推进现代化新沙坪坝建设的具体实践,围绕“打造健康环境、普及健康知识、养成健康习惯、培养健康心态、发动健康互助”,实施“123456”工作路径,建立“六大类57个”指标体系,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专业指导服务+居民自我管理”的健康管理新机制,健全“居民参与、网格发现、社区收集、镇街吹哨、部门落实”的社区健康服务新体系,形成“服务基层、改善民生、社会治理、改革创新”新格局。

在此过程中,多部门协同,镇街、村社主动融入,把保障群众健康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展“红岩医+健康共同体”行动,推行健康网格化供给侧改革,“定期+随时”收集群众健康,开展“普惠化+个性化”健康服务模式,及时响应居民健康需求,最大限度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将“有限健康资源”整合成“最大健康磁场”,健康服务聚合效应更加凸显。

同时,延伸基层健康服务触角,前移阵地、前置设施、前倾力量,红岩家医团队和专家团队进小区、进楼栋、进家庭,广泛开展“定时、定点、定服务内容”三定服务,全面推行红岩家医“赶场、巡诊、义诊”、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健康咨询、慢性病自我管理、急救知识培训、文化体育活动、环境卫生治理、垃圾分类处置、残疾社区康复、社区居家养老等健康服务,重点关注“一老一小”和特殊人群,实现基层健康服务和对应人群的精准匹配,切实让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健康服务”。

“我们紧扣‘健康+’志愿服务模式,组建小区‘社区干部+家医+志愿者’三支队伍,以公共卫生委员会为核心,统筹调动辖区医疗卫生机构、学校、派出所等单位干部366人,积极发动红岩家庭医生1071人。”沙坪坝区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夏林介绍,已大力招募小区“健康贤人”、党员、退休医护人员等居民志愿者863人,融入基层治理“1+3+N”网格治理团队,日常开展居民用药指导、健康随访等各类健康服务活动。

“我们尝试打破区域界限,联系西南医院、肿瘤医院、人民医院、东华医院等6家医院‘轮班当值’。”沙坪坝区双碑街道党工委书记袁宇说,街道每周开展“邻里话健康”志愿服务专场活动,目前达29场次,每家医院根据特色专长,面对面、手把手的传授居民各类病情处理小妙招、小偏方,深受小区居民的推崇。

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中心湾社区副书记韩晶介绍,社区积极推进健康小区数字化、扁平化管理,通过“141”基层智治平台定期派发入户关爱工单,将小区独居、空巢老人家庭“智慧门磁”接入平台进行监管,并对生病或其他原因不出门的独居、空巢老年人及时走访关爱。同时,依托网格微信群,开展线上健康培训、线上健康咨询、线上健康需求收集,打造24小时不打烊健康问诊平台。(黄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