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成立,是在无数前辈前赴后继的努力下得来的成果。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同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共同奋斗。

其中就有这样一位,她为了我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对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的丈夫曾是毛主席的恩师,在危难之中,她曾冒着巨大危险,保护了主席的三个儿子安全,使他们转危为安。

老人叫做向振熙,有些人可能不认识她,她的女儿是革命烈士杨开慧,毛主席深爱的妻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自书香门第的少女

向家在当地是历史悠久的大家族,祖先大多是读书人,曾经考中了进士,入朝为官。等到了她父亲这一代,便放弃了当官这一大好前途,转而开始搞教育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向父并不是保守老旧观念的人,他主张教育要男女平等,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力。向振熙就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在父亲的教导下,她饱读诗书,学习了许多先进思想,这样的情况在当时也是很罕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为进步青年的向振熙还有一位志同道合的玩伴,两人的关系一直很好,他就是后来向振熙的丈夫,杨昌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怀远志的青年

杨家和向家可以说是门当户对,两家人之间一直有一个传统,那就是结为儿女亲家,所以联系非常紧密。身处这样家庭中,杨昌济当然也是从小就开始读书,一肚子学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7岁开始读书,启蒙老师便是自己的父亲,但好景不长,入学第二年,杨昌济的父亲就因病去世,母亲思念成疾,很快也撒手人寰。但年幼的杨昌济并没有被悲痛打倒,一个人开始了自己的漫漫求学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杨家出了变故,但联姻这个老传统并没有变,这一次落在了杨昌济和向振熙的身上。

一说起联姻,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封建残留下来的坏习惯。但这对于两个年轻人来说,其实也算是一种幸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两人本来就是表亲,从小就在一起玩耍,是货真价实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而且两个人的关系一直很好,家里的大人也乐见其成。

真可谓是天作之合,两个年轻人带着两家人的期望与祝福,一起走进婚姻的殿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母则刚

两人婚后感情一直很好,先后生下一男两女三个孩子,但很不幸的是,大女儿杨琼不幸夭折,只剩下杨开慧和杨开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丈夫杨昌济满怀雄心壮志,看到祖国被人侵犯痛心疾首,准备出国求学,寻找拯救中国的道路,但他对妻子却心怀愧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从小就陪在自己身边的女人,在嫁给自己之后任劳任怨,从来没有过一丝怨言,家里的事情自己完全不用操心,她总是能打理的井井有条。

为了让自己安心求学,她就主动承担了家里全部的事情。要知道她当年也是一名满腔热血的进步女青年,如果不是为了自己,她又怎么会这么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向振熙对他的爱可远远不止这样,在了解到丈夫的想法之后,她义无反顾的选择支持他,她对杨昌济表示:家里所有的事都不用操心,让他放心大胆的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身为一个女人,心爱的人即将远走他乡,这一分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面,向振熙怎么可能舍得,深明大义的她知道,丈夫这么做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国家能够复兴,为了中华民族能够重新站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便心中有再多的不舍,向振熙也决定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她带着儿女,含泪送别了丈夫,杨昌济这一走,就是将近十年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向振熙拉扯这一家老小勉强度日,但她深深地明白了一个道理,穷什么也不能穷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毅然决然的把女儿杨开慧送进了女校,让她接受良好的教育,学习先进知识,虽然这让她本就清贫的日子过的更加紧凑,但是她无怨无悔。

十年弹指一挥间,杨昌济求学归来,夫妻终于团圆,这十年里,向振熙做到了她向丈夫的承诺,家里的事情有条不紊,而且一双儿女也被她教育成了积极向上的大好青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昌济对国内政府现状失望透顶,他一头扎进教育中,回到湖南,成为了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的老师。在这里,他和自己一生最自豪的学生结缘——毛泽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昌济经常带着毛泽东等一众学生去自己的家,向振熙看着这一群意气风发的小伙子,也是打心眼里喜欢。

每当这些孩子来家里的时候,她总是忙前忙后的做饭招待,女儿杨开慧也经常帮忙,这一来二去,情窦初开的女儿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意中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好景不长,杨昌济在1920年离世,向振熙忍着巨大的悲痛支撑起自己的家,但她为了教育事业依旧是无私奉献,在毛泽东办文化书社时,向振熙又拿出杨昌济的奠仪费作为支持。

此后,向振熙便和毛泽东和女儿杨开慧一起生活,替他们打整好家里的一切,让他们能拿出全部的精力去做革命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蒋介石公然背叛革命,大肆搜捕共产党人,毛主席发动起义,建立了著名的井冈山根据地。

妻子则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返回自己的老家,为了躲避搜捕,她迫于无奈,只能躲在深山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三个可爱的小外孙,向振熙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其照顾他们,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向振熙也一天天变老了,但是看着三个茁长成长的孩子,她脸上的笑容是发自真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杨开慧藏得很深,但万分遗憾,还是有人泄露了她的踪迹,1930年,杨开慧不幸被捕

“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我死后,请不要做俗人之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杨开慧最后留下的话语,她毫不畏惧敌人的威逼利诱,英勇就义。

消息传来,失去女儿的向振熙悲痛欲绝,但她知道,自己还不能倒下,必须要转移三个孩子,避免他们被敌人残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向振熙在组织的帮助下,以串亲戚的理由,将三个孩子成功护送到了上海,自己却返回湖南,但在她回家之后,所有的消息都中断了,自己联系不上外孙,也联系不上毛泽东。

她只能看着女儿的照片,在巨大的痛苦之中度过每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时间来到了那一天,长沙和平解放了,有人把消息传到了她耳朵里,巨大的喜悦让她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

“我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润之终于做到了!”

辛苦了一辈子的老太太,心里首先想到的还是自己的亲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得知老人的消息后,毛主席也大感欣慰,他当即回电问候,并且委托住朱仲丽给她带一件皮袄子。

杨老太太:你们好吧。
现在托朱小姐之便,前来看望你们。一件皮大衣是我送给您的,两件衣料是送给开智夫妇的。
毛泽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封信虽然不长,但却情谊深厚,或许在毛主席心中,早已把这位弱不禁风的老人家当做亲生母亲来看待了吧。

在这之后,毛主席也时常会给老太太寄一些银元以表问候,他时常把这件事记在心里,有时秘书忙于工作把这件事给忘了,他还要主动提醒秘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老人毕竟年事已高,1960年,向振熙与世长辞,得知消息的毛主席悲痛万分,这位慈祥的老人还是永远的离开了自己。

他含泪致电:

“得电惊悉杨老夫人逝世,十分哀痛。望你及你的夫人节哀。寄上五百元,以为悼仪。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同穴。我们两家同是一家,不分彼此。望你节哀顺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今天能拿着手机,看着各类资讯,都是这些前辈怀着满腔热情打拼出来的。

在这里,我将怀着最崇高的敬意,向向振熙老人致敬,以及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终生的革命斗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