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6月28日电 题:水位超限 人心不移——鄱阳湖区防汛一线见闻
  新华社记者陈毓珊、郭杰文、隋尚君
  28日早上8时,江西南昌新建区松湖镇南湾村村民丁龙俊与夜班值守人员完成交接,带着铁铲开始了新一天的巡堤查险工作。每天至少值守12小时,67岁的丁龙俊坚守在鄱阳湖区的药湖联圩,已有近一周时间。圩堤之外,洪水来势汹汹,大片水田隐入水底,水面上只见些许树木与电线杆的顶部。
  受持续强降雨及上游来水影响,6月27日,江西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超过19米警戒水位,湖区防汛压力增大。南昌新建区是鄱阳湖的重要滨湖县区,当地锦江松湖街站水位27日14时达到29.27米峰值,比历史最高水位28.91米还要高出0.36米。
  新建区境内河港纵横、湖泊密布,当地居民常年与水为邻。眼看、耳听、脚踩、手摸,多年的防汛经验,让村民们总结出寻找泡泉的方法。
  “发现翻沙鼓水的孔隙,如果水是浑浊的就要及时上报处置,防止出现管涌等更为严重的情况。否则,随着水位升高,持续时间延长,大量涌水翻沙,堤防土壤骨架破坏,就可能造成决堤、垮坝等事故。”丁龙俊说,仔细巡查堤坝,就是守护家园的第一道防线。
  记者看见,上堤巡查的人员中不乏一群银发“老伙计”。“面对洪水来袭,村民自发加入巡堤查险队伍,他们中不少是有防汛经验的老党员。”南湾村党支部书记汪明坚说,他们呼吁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乡参与抗洪救灾,部分人已经在返程途中,准备回乡防汛。
  在紧邻松湖镇的石岗镇,记者看到石岗大桥的桥墩已基本淹没。战胜圩拿湖自然村路段,救援抢险队伍已经集结于此。下铲、脚踩、托起,一车车砂石被迅速装袋,党员干部、群众民兵、志愿者接力搬运,子堤的除险加固紧张进行。
  石岗镇党委委员丁其良告诉记者:“对两个存在被淹隐患的自然村,我们已经紧急转移了相关人员。”据他介绍,当地安排基层党员干部24小时巡堤查险,每50米就有一人值守,发现险情后第一时间上报,并在专家指导下及时处置。
  据江西省气象部门消息,6月22日以来,赣北大部地区累计雨量已达150毫米至350毫米,乐安河、修河、锦江、鄱阳湖等多流域已出现超警水位。29日开始,赣北还有降水过程,落区与前期高度重叠,防汛形势依然严峻。
  截至记者发稿时,松湖街站水位已略有回落。丁其良说:“基于长期在滨湖乡镇工作经验,长时间浸泡下,土壤水分饱和松动,依然存在塌方风险。水退人不能退,防汛救灾的弦一刻也不能松。”
  “相比过去,如今我们的堤坝更坚固、装备更先进、手段更科学,相信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携手努力,能为我们的家园筑起更坚固的防线。”丁龙俊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