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小说和一些记载中都会提到,古代皇陵修建完毕后,那些辛辛苦苦为帝王修建皇陵的工匠们都会被一一灭口。特别是那些盗墓小说中,开篇就是墓门打开那一瞬间全是横七竖八躺着的白骨,一幕幕让盗墓贼毛骨悚然。

我只能说小说和影视剧终究是艺术色彩超过事实,大家所知道的一般都是,帝王对自己死后的安排不比生前更用心,感觉皇陵这种永备建筑属于高度机密,建造时间和地点所有民众是一点消息都不会有。修建时不仅是一个秘密,完备后整个皇陵都会布满古人智慧设计出机关陷阱。为了守住这个秘密,所以修完之后要把所有参与修建皇陵的人全部灭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①究竟皇陵修建完成后会不会杀工匠?

通过许多考古遗址不难发现,就算皇陵中存在陪葬坑,但基本都是帝王生前喜爱之物和动物居多,也有部分陪葬坑中发现人类遗骸。但通过研究后发现,这些陪葬坑中的人骨龄不超过二十岁,也就是说就算这种残忍的陪葬行为,其中也没有发现一例有工匠遗骸的墓室。

反而在实际上,修皇陵杀工匠这种事儿,根本不会发生在我国各个朝代。除了像蒙古帝国那种实施大汉秘密下葬传统的特殊时期之外,绝大多数的大一统王朝是没有杀修陵工匠这个传统的。话说回来,就算帝王为了防止皇陵位置泄密出去,把这些人全部杀光了也没有多大作用。因为,修建皇陵这种高规格建筑,其实都是公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②我国各个朝代的陵墓制度

一般来说古代帝王修建皇陵,不像老百姓一样,挖个坑埋点土这么简单。除了选地址的时候会实施一点玄学的东西之外,还需要选择最优质的风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龙脉。其中也包括查天象等这些玄学的东西在内。

待这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接下来那全是实打实的工程问题了。该挖多大的坑,选用什么样的材料,怎么防止地下水侵蚀皇陵,然后地表宫殿该怎么建,封土堆该多高,皇陵外需要加多长的围墙,整个朝廷的中书官员几乎是全程参与,也就是说皇陵修建这件事儿完全是公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如果有机会去北京故宫参观的话,会看到清代样式地宫建设图。

特别是官制的清东陵地宫一比一复刻样板,以及地宫修建完整信息,当你看到这个东西就会知道,皇陵修建那绝对是完全公开的,几乎京城所有人都知道皇帝驾崩后埋在哪儿,这个皇陵该怎么进去。如此公开的信息该不会把所有参与修建地宫的大臣,和知晓皇陵位置的百姓们一起全埋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③清代皇陵为何能被简单打开?

就如清朝末期,孙殿英到了清东陵中,乾隆的裕陵,还有慈禧的定东陵,就因为不熟悉建设结构,只能拿炸药去破坏墓室结构。

可自从这帮掘墓者掏光所有墓中陪葬品以后,整个清陵的结构,一下子知道的人变得更多了。后来整个清东陵的防盗结构变得不堪一击,如康熙、咸丰、同治三个皇陵被一帮土匪拿着农具简单地打开了,一点困难都没有。话说回来,你认为这种建筑水平,皇帝杀再多的工匠也没有用。

所以直到现在,除了部分记载中提到的,秦始皇陵有封闭地宫前活埋工匠的传言之外,其他大一统王朝是不存在这样的事情发生。包括秦始皇陵,活埋工匠除司马迁史记里出现过,其他几乎都是文学作品里有提到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秦始皇屠杀工匠这一说法,还必须考虑推翻秦帝国的西汉初期,存在过很长一段时间抹黑秦始皇的特殊背景,像已经发掘出来的汉文帝的霸陵,明神宗万历皇帝的定陵以及清东陵里。

里面除了顺治以外的全部皇陵都没有发现工匠被强行殉葬的记录。相反,在古代,真正让工匠提心吊胆的,不是说建设完皇陵之后会不会被拿来陪葬,真正需要他们操心的是受伤、感染以及大量强迫劳动引起的营养不良、体力透支,还有瘟疫等的在外威胁。

今天的秦始皇陵周围殉葬坑里的工匠大多数都是来自于意外死亡的人,毕竟古代的生产力相当有限,一个简单的感冒都可能直接闹出人命,做这种大型的苦力活还没有工钱,甚至有的时候饭都供不上,所以工匠的死亡率自然也就居高不下。

最后,那古代是怎么保护皇陵安全?其实很简单,就是单纯地依靠守护皇陵的军队来保护皇陵。王朝在的时候,皇陵周围连棵树都不能砍,但是这个王朝灭亡了之后,这个皇陵能不能够留下来,那就得看新王朝皇帝的心情了。对此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