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搭建村级应急救援框架体系,提升基层自防自救能力,平桥镇杨集村以“防早防小防未然”为抓手,以“救早救小救初期”为目标,打通“神经末梢”成立村级应急志愿服务队,实现应急救援“零距离”,为村级和谐稳定筑牢“安全屏障”。

建队伍,配物资,筑牢首道安全防线。杨集村位于平桥镇东北部,因境内多条高速和铁路穿村而过,导致多处限高,大型车辆无法通过,一旦发生火情、灾情等突发状况,救援车辆无法入村。为应对潜在风险隐患由事后应急向事前预防转变,杨集村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组建了一支“有人员、有器材、有战斗力”的村级应急志愿服务队。同时,配备了微型消防车、消防头盔、灭火防护服、防护靴、破拆工具等应急救援装备,切实提高了志愿服务队安全工作系数和服务质效,织密织牢了村级“安全防护网”。今年5月,杨集村发生一起因柳絮引发的火情,志愿服务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规范处置、扑灭明火,有效地避免了村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强演练,重培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该村主动邀请区应急、消防部门开展业务指导培训,使队员、志愿者们熟练掌握应急救援装备操作技能、消防器材使用方法以及发生火灾时扑救技巧等,真正做到“火情即命令,出战则必胜”。定期组织开展各类火情、灾情等应急性综合演练,促使工作人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提升志愿服务队的应急处置能力。

常宣传,多检查,增强群众安全意识。该村应急志愿服务队在日常工作中,不仅承担着应急处置、火灾防控和灾情汛情的职责,他们还利用业余时间在村委会广场上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实地演练等多种形式,向群众普及遇到突发情况该如何处置、遇到火灾该如何逃生等应急科普小知识。同时,服务队还定期开展用水用电用气安全入户检查工作,指导村民正确使用电器、液化气等生活电器,切实提高了村民“防胜于救”的安全意识和避险逃生能力。夏收期间,服务队还自发承担起全镇范围内秸秆禁烧巡查、宣传工作,“以点带面”增强群众安全意识,让安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通讯员 丁 可)

(来源:淮安区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