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朱棣”即大名鼎鼎的永乐大帝,一生的风光显赫自不必多言。然而,朱棣去世后,却为何显得如此隐秘和低调呢?

朱棣活到了64岁,这在古代皇帝中已算长寿。众所周知,他一生中多次亲自出征,其帝位也是通过战斗获得的。即位后,他继续亲自率领对外征讨,而朝廷政务则交由朱高炽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朱棣终究抵不过岁月的侵袭,未能及时返回京师,便在班师回朝的途中去世。最终,杨荣决定秘密将朱棣的遗体带回京师,并选择暂时不发布丧讯,这背后究竟有何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朱棣征战

在古代历史中,许多皇帝文武双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们逐渐不再亲自劳累奔波于战场。他们的职责变成了在宫中等待大臣们呈上奏章,然后自己进行决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也并非没有出现意外。毕竟,开国皇帝的天下是通过战斗得来的,他们自然具备征战沙场的能力。同时,一些皇子若想起兵谋反,若没有足够的武力,很难得到众人的支持,除非在其他方面有吸引人来帮助的能力。

朱元璋将他的儿子们派遣到各个诸侯国驻守。这些儿子们在朱元璋征战四方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因此也具备一定的武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在军事才能方面,最为出众的无疑是朱棣。他通过起兵夺取了权力,并早已建立起自己的势力,从未完全依赖朱元璋的庇护。倘若他真的将全部希望寄托在朱元璋身上,恐怕就不会有后来的永乐大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棣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不断发展,待兵力和时机成熟后果断出击。一旦领兵作战,朱棣总是身先士卒,不仅擅长战斗,更是善于指挥作战。

即位前,朱棣已经渴望参与所有战事,即位后更是如此。或许由于多疑,他最信任的只有自己。登基后,面对繁重的各方征讨任务,朱棣多次亲自率军出征。仅远征蒙古,他就前后进行了五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棣深入漠北,彻底清除北方势力,并大力扩展大明的影响力。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他的卓越战功,也极大提升了他的威望。

因此,朱棣的成功与蒙古息息相关,而他的结局也注定在远征蒙古的途中。1424年,为了保障百姓的利益,使他们能够安居乐业,不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朱棣毅然决定发动最后一次远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此时的朱棣已年过六旬,怎能与年轻强健时相比。此外,明朝此时百废待兴,朱棣面临的困难重重,不仅是一种,而是层层障碍。尽管众人纷纷劝阻,朱棣仍然坚定不移,执意进行远征。

虽然最终达成了边防的目标,但朱棣在返回途中倒下了。抵达榆木川时,他的情况愈发恶化,最终在他长久驻扎的军营中猝然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棣身旁的宦官惊慌失措地应对,或许朱棣遭遇如此结局的情况也极为罕见,毕竟发生在京师之外。此时,马云无奈之下请来杨荣和金幼孜,共同商议对策。最终,他们决定暂时封锁朱棣驾崩的消息,仅限他们几人知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首要关心的必然是皇位继承的问题。朱棣想要返回京师需要一定时间,但考虑到朱高炽和朱高煦的现状,恐怕在朱棣回京之前局势就已经发生变化了。

此外,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战斗,如果此时宣布主心骨朱棣去世,不仅会导致军心不稳,其他势力也可能会趁机插手干预。

但是,应该如何将朱棣运送回京城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杨荣的妙计

别忘了,这几人中还包括大学士杨荣。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应对自如。早在少年时期,他就已经声名远扬,用今天的话说,他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后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更是赢得了众人的赞赏。

“靖难之役”结束后,朱棣入京。杨荣此时在朱棣面前可谓大展身手,先是前去迎接,又及时给予提醒,极大地刷了一波存在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棣入京后,无外乎面临两种选择:一是祭拜先祖,二是登基称帝。当时关于朱棣的传闻甚嚣尘上,而在古代社会中,祭祖是极为重要的礼仪,尤其对于皇家贵族而言,更是举世瞩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杨荣便询问他先办哪件事,朱棣这才意识过来,立即先去拜谒陵墓,之后才登基。从此可见,杨荣考虑得十分周全,并且为朱棣设身处地地着想。

因此,朱棣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开始得到朱棣的赏识和重用。果然,朱棣出征时,杨荣多次陪同在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棣去世后,他们首先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朱高炽。接下来便是处理朱棣的安置问题了。此时,杨荣提出了一个建议,即将朱棣的遗体放入茶叶锡桶中运回。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的想法,实施起来却相当困难。

尽管面临挑战,杨荣依然找到了解决办法。他建议收集所有的锡制物品,将其熔化后制作成大桶子。这样一来,密封性得以提高,物品便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完这些后,他们立即着手落实计划,并采取了极端手段——所有参与的工匠在完成工作后都被处决,以防消息外泄。最终,目标实现了,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杨荣等人的内心仍然充满了不安。

最终成功抵达京师,朱高炽也顺利登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朱高炽的威胁

朱棣去世后,朱高炽面临的最大威胁可能来自虎视眈眈的朱高煦。靖难之役改变了朱棣的态度,杨荣因此被重用,而当时的朱高煦则备受朱棣青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朱高煦和朱棣极为相似。尽管朱高煦是皇子,但他更像一位骁勇善战的武将。相比之下,朱高炽身体虚弱,却在处理政务方面十分得心应手。

朱高煦当时追随朱棣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如果没有哥哥朱高炽在他之上,朱高煦本该顺理成章地接班。因此,当朱高炽依旧被立为皇太子时,朱高煦心中难免不满,甚至对皇位心生觊觎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高煦身为一地藩王,本应按规矩前往封地就藩,但他始终未表态。反而,他选择留在京城,这样不仅能迅速掌握消息,还能在需要时迅速行动。朱棣对朱高煦的目的心知肚明,只是他愈发急躁,反而更容易出错。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朱高煦就被迫前往封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朱高煦对朱高炽而言一直是个潜在威胁。此外,后来还有朱高燧的举动,朱棣的这些儿子们可能都希望他早日去世。这样一来,朱棣就无法干预,他们兄弟之间的竞争机会也就均等了。

总而言之,杨荣等人的隐匿行为显然阻止了一场血腥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