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之声记者周珈伊

图片由普陀区农业农村局提供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陀区虾峙岛河泥漕)

舟山市普陀区是全省住人岛屿数量最多的县区。在“千万工程”推进中,普陀发挥海岛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支持群众创业创新。《书记说--深化“千万工程”,领跑乡村振兴》,来听普陀区委书记孙志龙讲述当地如何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海岛发展之路。

普陀白沙岛紧靠洋鞍渔场,可钓鱼类丰富,外加距离舟山本岛只有20分钟船程,每年都有不少海钓爱好者慕名而来,在海钓圈有“浪舞白沙、海钓乐园”的美称。然而,与白沙岛相隔不到一千米的柴山岛,常住人口不足百人,并且都是老年人,岛上没有任何业态。如何让柴山岛焕发生机?普陀区委书记孙志龙说,围绕“艺术度假岛”的定位,他们招募了一批艺术家和设计师,租赁村民的闲置房屋,正在打造美术馆、国际建筑文化交流中心、海岛特色商业街区等多个项目。“闲置房租赁期是20年,设计师的工作室,他们作品的展览室,同时包括经营性的一些民宿。今年大概会有60套老房子会重新激活,而且这个房子他们创意都非常好,修旧如旧。设计师们到岛上先做了一个公益,把我们岛上的敬老院进行改造。白沙岛的这种生机与活力,一年比一年蓬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陀区白沙岛)

按照“一岛一功能”的定位,普陀还积极发挥一批产业岛的优势,引入大项目,服务国家战略。孙志龙说,像深水岸线处于国际航道的周边,又加上地理位置非常好,我们就打造现代的产业。比如说,东白莲岛是油品储运;西白莲岛搞绿色修造船的基地;金钵盂岛就是世界五百强青山集团,把不锈钢的产业冷轧落户到我们普陀,到年底就能够投产。六横煤炭的中转场,凉潭岛铁矿砂的中转石油原油储备的基地的建设,这都是国家所需,普陀所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陀区黄杨尖村)

乡村振兴离不开年轻人的创业创新。孙志龙说,两年前,普陀区率先在黄杨尖村创新打造“没有围墙的创业园”,把城区楼宇式创业园的政策全面推广到乡村。“家家户户的闲置农房,就是创新创业的基地。每一个大学生、创业创新的人员,都可以同时享受城区里面的这种政策。黄洋尖村到现在为止,集聚了一大批现代气息很浓厚的业态,单单是咖啡馆就有15家。去年一年,黄杨尖村整个乡创基地的收入就达到了1500万,村民增收成效也非常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陀区路下徐共富集市)

目前,普陀区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到38%;今年一季度,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42,排名全省第6,全市第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发挥海岛资源禀赋,深化“千万工程” 看普陀如何走出特色的海岛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