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武穴市遭遇梅雨期首轮强降雨袭击,该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连日坚守地质灾害防范第一线,履职尽责担使命,积极防范应对强降雨天气带来的严峻挑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深入一线 共同应对地质灾害

早在刚进入汛期时,武穴市就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沉一线,对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检查。

自6月18日入梅以来,该小组就会同湖北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技术人员,深入全市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域,实地察看地质灾害隐患情况,连续7日驻扎值守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北部山区余川镇,确保第一时间掌握地质灾害动态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在本轮梅雨期强降雨地质灾害防范中,武穴市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守岗位,勇于担当,与各镇(街道)、自然资源和规划所、村委(专管员)及技术人员紧密沟通,共同全力应对地质灾害,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地质灾害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重点排查 及早转移提前防范

“报告指挥部,彭河村有村民自建干砌石挡墙有出现变形,屋前坡体上有土石下滑迹象,危及老百姓房屋安全,需要立即进行抢险!”

6月23日上午9时,该市指挥部接到余川镇彭河村专管员在巡查时发现险情的报告后,迅速派出地质灾害专业工作人员进行核查,第一时间要求村委会立即对受威胁群众及时疏散转移、妥善安置。

当日13时,因受入梅以来持续性强降雨影响,加之该村民自建挡墙无深挖基础,结构松散,承载力不足,导致墙体垮塌变形,带动坡体下滑,滑坡方量300立方米。由于“四位一体”防治机制落实到位,精准研判科学得当,已提前转移受威胁群众,实现了成功避险,避免了2户、4人伤亡,避免经济损失150万余元。

灾情发生后,该市针对此情况,当即协同余川镇政府对该危险区拉设警戒线,竖立警示牌,划定危险区,实施封闭,并安排专人值守加强监测。同时迅速安排地质专家进行调查,指导地方开展排险处置工作。

“幸亏发现得及时,政府处置得当,要不我们现在还不晓得会发生怎样可怕的事!”转移群众彭某感激地说。

据悉,入梅以来,武穴市降雨频繁,各级风险预警信息频发,特别是针对黄冈市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提示,武穴市迅速响应,精准研判,组织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业务科室、各镇(街道)自然资源和规划所、地质灾害“四位一体”管理人员和第三地质大队技术人员对辖区内重点区域开展巡排查。

群测群防 织密筑牢地灾防线

“不好,山体滑坡来了,快报告!”6月24日中午13时30分,武穴市余川镇邢元村村书记杨国良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立即报告镇指挥部和余川自然资源和规划所。

据了解,24日中午,余川镇邢元村3组村民冯水兰老太太在自家后院中发现有十多块拳头大小的石块滚落在地,因雨季来临,村内应急广播最近在宣传地灾泥石流和山体滑坡防范知识,她便当即将此情况告知邻居刘进雄。刘进雄听到此情况后,立即跑向后山上查看,一道山体裂缝出现在眼前,他迅速拿出手机向书记杨国良报告。

此时,武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守人员和余川所及镇政府人员迅速赶赴现场,经现场踏勘调查,因受近期强降雨影响,岩质坡体上主要形成两条裂缝,宽度5—10米,深度1—2米,长约20米,高度约10米,在强降雨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下极有可能发生滑坡。

现场人员迅速作出反应,第一时间将在家常住的受威胁群众3户、6人全部转移,并及时与属地政府联系,会同技术人员迅速制定处置方案,组织机械设备进行隐患排除,避免了滑坡的发生。

自6月22日起,黄冈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启动地质灾害防御Ⅲ级响应以来,武穴市积极响应,扎实做好巡查排查、监测预警、值班值守、群测群防和信息报送等工作,推动灾情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要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转移要做在灾害之前的原则,提前做好群众转移避险工作,第一时间以工程化措施进行治理,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武穴市委书记胡昊说。

据悉,本轮强降雨期间,武穴市共计出动430人次巡查各类地质灾害隐患365点次,转移群众避险75户180人,应急处置6起小型斜坡垮塌。该市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有效的组织下,各相关工作人员密切关注雨情动态发展、持续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巡排查、严格落实“群专结合”、加大防灾减灾宣传演练,落实落细各项防范措施。截至目前,武穴市暂未发生地质灾害人员伤亡,无房屋受损。(耿文辉、周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