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亦舒小说中的一些人物,更早之前的语境会被称作冷漠、自私,但是现在被赋予了新的名词——高配得感。而过去琼瑶似的哭哭啼啼、为爱不顾一切的行为,已经不符合当下的主流思潮。

作者|斯嘉丽

编辑|李肖

《玫瑰的故事》以盖章大爆款收官,但关于亦舒的讨论却没有结束。其实,这已经是今年上线的第二部亦舒改编的作品,前不久播出的《承欢记》也在热度和口碑上有不俗的表现。

相信很多观众已经发现,近几年亦舒是影视作品改编的大热门。同样的言情小说的代表人物,亦舒已经彻底取代琼瑶,成为影视公司瞄准的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玫瑰的故事》《承欢记》海报

最近腾讯视频发布的片单中,《独身女人》和《胭脂》赫然在列,此前《她比烟花寂寞》《开到荼蘼》《嘘》也传出过消息,可见未来亦舒作品改编的内容仍将继续。

从2017年《我的前半生》,到2020年的《流金岁月》,再到今年相继播出的《承欢记》和《玫瑰的故事》,这些片子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亦舒女郎成为当下影视作品中的重要符号。

看过这几部之后,我们发现其实改编亦舒的作品只要抓住几点,就不难成功。一是女主角选角要匹配,二是内容要由虚到实、贴近当下话题,三是无论如何嫁接人物内核不能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前半生》《流金岁月》剧照

亦舒小说多为中篇,背景多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文章缺乏更为细节的故事元素。所以将其改编为40集左右的电视剧时,不要更换时代背景为今日内地,更要主创大量丰富人物关系,增加情节事件。

目前看来,成功的亦舒改编往往都是保留了原著中人物的精神精髓后,给人物增加今日独立女性必备的职场事业,并在情节和事件上大力贴近当下的社会话题,将种种更为生活化的戏剧性进行串联。

亦舒小说中的一些人物,更早之前的语境会被称作冷漠、自私,但是现在被赋予了新的名词——高配得感。而过去琼瑶似的哭哭啼啼、为爱不顾一切的行为,已经不符合当下的主流思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未来亦舒改编作品海报

亦舒女无论出身高低,她们都目标明确,野心勃勃,无论是否上班,都会穿着时尚地走在城市中心,奋力奔向自己想要的世界,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虽然她们诞生于三四十年前,但如今不仅不过时,反而还契合了今日的女性主义,令亦舒重回流行。

如何从虚到实

在《玫瑰的故事》小说中,黄玫瑰是美丽的幻梦。原著为了塑造她,分别从四个男性的视角展开叙述玫瑰的不同阶段。他们并不是玫瑰交往过的四个男人,而是更像第三方的观察者。他们分别是:玫瑰的哥哥黄振华、溥家明的弟弟溥家敏、玫瑰女儿方太初的丈夫周棠华,玫瑰的继子罗震中。

他们看到的玫瑰各不相同,但同样的都是出身高贵,无比美丽,十分聪慧。玫瑰只要站出来,男性就都会沉迷于她,甘愿匍匐在她的脚下,而女性则都会震惊于她的美丽,默默认同这样的美丽做什么都是合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玫瑰的故事》剧照

这样的角色在小说中是充满神秘和梦幻的魅力,读者可以尽情想象各自心中不同的黄玫瑰。但对《玫瑰的故事》做影视化的改编,要将文字中美丽的杀气化为有形,将所有人的想象化作一个真实的演员,将美丽成为推动情节的关键原因变成具体的剧情,这难度可就大了。

由虚到实的过程,选角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制片方选择了刘亦菲,是从小美到大,且成长过程中的美丽形象都通过作品印在看观众的脑海中,使得这种美丽有了公认性和共通性。当黄玫瑰具象化成刘亦菲的模样,大家才会自行脑补和想象那些剧外的因素,这些因为美丽而发生的情节,不合理也会变得合理起来。

选角的胜利,令原著中建立在黄玫瑰美丽之上的情节变得可信,而编剧李潇的改编则更为出色。第一集的开头,周士辉和关芝芝在婚姻登记所准备登记结婚,关芝芝十分期待,周士辉却临阵脱逃,还绘声绘色地向黄振华讲述他对黄亦玫的爱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玫瑰的故事》中周士辉

一场戏定下了全剧的基调:所有故事都建立在玫瑰的美丽和别人对她的仰慕之上,同时风格是更为生活化的,鸡飞狗跳的场面和狗血戏剧性的反转,让原著中梦幻的部分落地。而周士辉的讲述,后来被证实有许多他自己的幻想成分,与真实情况不符,但这就是黄亦玫会经历的人生。

这里的改编,成功打通了小说到影视的桥梁,立住了玫瑰这个人物。并在之后通过与现实时间点的嫁接,将这个生活在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上流社会的黄玫瑰,落地成为生活在2000年代北京的黄亦玫。

原著中的黄玫瑰不食人间烟火,一生从未工作过,靠着美丽、家境以及男人生活。但剧中的黄亦玫从出场开始就在找实习找工作,后续也在进修、创业,努力开创个人的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玫瑰的故事》剧照

这并非只是简单的更换地域、年代,增加补充小说情节的问题。

从黄玫瑰到黄亦玫,编剧保留了人物的精神的高贵、独立、自省、聪慧,以及沉浸在许多爱之中,也有爱人的能力,即使受到伤害,也不会改变自己对世界、生活以及人的热爱。

剧中大刀阔斧地增加了黄亦玫的学业-职场-事业线索,在情节上尽情增设充满戏剧性和讨论点的事件。

这是今日改编亦舒小说为影视剧的精髓所在——保留原著人物的精神,但匹配更符合今日社会、观众价值观的情节。

小说到影视

在原著,黄玫瑰的丈夫方协文是一个普普通通生活在美国的上班族,小说中对他的描述仅仅是“平凡”,将十年世俗生活一笔带过。仅在黄玫瑰的嫂子苏更生嘴里提到过几句,震惊于玫瑰如今要去买便宜的牛仔裤带回美国慢慢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玫瑰的故事》中的方协文

而剧中,黄亦玫与方协文的这一段则被大书特书,将方协文改为小地方出身的凤凰男,婆媳矛盾、生孩子打不打无痛等现实问题一应俱全。

他爱上黄亦玫的闪耀,婚后又因为自卑要将黄亦玫收藏在家中不准她工作,控制黄亦玫的经济,掌控黄亦玫的生活……桩桩件件都击中了观众的雷点,贴近社会话题,属实是“编剧写出来就会知道要上热搜的情节”。

实际上,亦舒的作品想要落地,最需要补充的就是这部分“家长里短”,否则非常容易陷入悬浮。

类似的改编手法,在2017年播出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也可以看到。原著中的罗子君虽然是家庭主妇,但也是典型的体面的亦舒女郎,她从婚姻失败中幡然醒悟,转而去学雕塑,成为雕塑家,依然是体面的中产女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前半生》罗子君

而剧中前半部分的罗子君则是浮夸且市侩的,大红大绿都往身上穿,与白衬衣、卡其裤的亦舒毫不相关。剧中的罗子君从家庭主妇生活中的鸡飞狗跳,到依靠好闺蜜唐晶以及编剧虚构出来的唐晶男友贺涵,走向了另外一种职场和人生的鸡飞狗跳。

小说中吸引人的独立女性走出婚姻围城开启新生,在剧中依然存在,只不过是以另一种更具有戏剧性的方式。但不能不说,恰恰是这种戏剧性更吸引观众引起共鸣。然而,看似是生活流剧集,但在《我的前半生》之前,还鲜有影视作品将离婚女性的生活描述的如此熨帖,拍到了观众的心里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流金岁月》中女性友谊

2020年播出的《流金岁月》亦将两个对照的女孩做了职业上的改变。在原著中,朱锁锁的职业是舞女,依靠男人过上了上等的生活。但在剧中,朱锁锁成了“卖房子”的女人,虽然知道自己美丽也偶尔会用一下,但总归是要靠着聪明和努力,坚忍不拔的性格,在事业上取得成果。她和蒋南孙互相扶持,一起努力面对生活,放大了珍贵的女性友谊。

前不久热播的《承欢记》,女主角麦承欢的家庭和出身未做太多改变,但比原著的冷血多了许多温情,编剧加入了很多麦家相处的细节,将母女情刻画得更为细腻,使得麦承欢在开创自己的事业之余也知道要保护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承欢记》中加入了对亲情的描写

虽然每有新剧开播,都会有亦舒书粉称与原著不符,往往会说亦舒最紧要“姿态好看”,太过生活和落地之后便不是亦舒了。但其实这些改编中人物的内核精神没有变化,还是亦舒女郎们的样子,而且播放数据是实打实的好——这对于一部影视剧来说,才是硬指标。

女性形象的自我映射

亦舒1946年出生于上海,五岁随家人到香港定居。

回归之前的香港是复杂的,殖民的、封建的、资本主义的、现代社会的东西杂糅到一起,直到1969年才在法律上确认一夫一妻制度。旧时的香港,已婚女性冠夫姓十分常见,今时今日依然很多身居高位的女性名字是冠夫姓的。与此同时,香港也存在着众多自我放大,自由奔放生活的女人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6年电影《玫瑰的故事》

这是亦舒生活的土壤,也是亦舒创作的源泉。

所以无论亦舒生活中有多少争议,她笔下写出来的女人,都是姿态潇洒地穿着白色衬衫、卡其色裤子、开司米毛衣,目标明晰,做事雷厉风行,从不后悔。她们的野心写在脸上,会主动追求争取,不吝于享受生活,认为自己配得到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这种形象的女性,从上世纪80年代的亦舒小说中,走进了90年代的TVB电视剧中,直接间接在无数女孩们心中埋下了种子。即使没看过亦舒小说的女孩们,也会在其他文化作品中受到影响,幻想这是自己未来将要成为的人,这是自己未来想要过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8年电影《流金岁月》

从《我的前半生》开始,内娱好像忽然发现了亦舒作品的流量密码,成为改编剧本的富矿。主要原因是其中可供挖掘的、契合今日观众审美的部分,只要给这位精神独立的女性增加事业线,亦舒女郎的独立和魅力,就能够击中观众。

从某种意义上说,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女观众心中的理想自己。上世纪80年代亦舒笔下的女性出身有高低,但是她们共同的特点都是聪明美丽,虽精致利己,但有高配得感,以及精神上的高度独立人格,她们最终都能获得物质上的成功生活,对40年后即现在的女性来说,这些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亦舒女郎身上那种略显自私自利得理直气壮的气质,恰好中和了女孩们在长期教育下被要求的顺从忍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玫瑰的故事》剧照

黄玫瑰和改编后的黄亦玫,她们的言行按照传统女性形象来说都是十分大胆的,但女性观众们在现实社会中被要求了许久,黄亦玫的言行恰恰击中了她们的内心需求,“我不那样,又怎么了呢?”

女性需要松一口气,女性观众可以在亦舒作品中找到这一点代偿。

另一方面,亦舒作品的改编还应该保留着原著中最关键的内核,比如在《玫瑰的故事》中,黄亦玫在婚姻上受到了伤害,但是并未因此改掉自己相信和热爱的本质,她转头去投入事业,依然能够再次获得成功。

这是现实中并非人人所具备的特质,但是电视剧中却可以完成这份圆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玫瑰的故事》截图

解放了道德束缚,释放了利己的私心,投射了期望的人生,获得了生活爽感的代偿。这是亦舒小说改编在今日的价值。

如此看来,只要创作者将人物置身契合的地域环境,辅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戏剧桥段,同时保持着最重要的核心——亦舒女郎们的精神内核即可呈现。如果能贴上亦舒式的幽默或者金句,那么无论书粉争论的是否符合“亦舒”,影视作品都会大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