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期,我市天气多变

时晴时雨,热浪逼人

江门发布 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高温天气不仅让人感到不适,

降低学习、工作效率,

还容易引起中暑。

对于劳动者来说,高温防护事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如何加强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预防和避免职业性中暑的发生,有效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这份“高温防护宝典”请查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劳动者来说,高温防护事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郭永乐 摄

什么是

高温作业和职业性中暑

江门市职业病防治所副主任医师陈碧茵介绍,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结合的异常气象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职业性中暑则是指在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有效循环血量减低等引起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为主表现的急性疾病。

一些作业岗位的劳动者更容易遭遇职业性中暑,包括: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如冶炼、炉窑、炼钢、热处理等;高温、高湿作业,如印染、深矿井作业;夏季露天作业,如环卫、电力从业人员等室外作业。

按临床症状

职业性中暑可分为

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热痉挛 指在高温作业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大量出汗后出现短暂间歇发作的肌痉挛,多见于四肢肌肉,尤以腓肠肌为主,患者受累肌肉区域疼痛感明显,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 是体液、体钠丢失过多,水电解质紊乱导致,如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头晕、低血压、少尿,体温常升高但不超过40℃。如果不及时处理,热衰竭有可能进一步演变为热射病。

热射病 常见于高温环境下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出现以体温明显增高及意识障碍,表现为皮肤干热、无汗,体温高达40℃及以上,昏迷,严重者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

“在高温作业体力劳动后,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就要预防出现职业性中暑。”陈碧茵提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临床症状,职业性中暑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郭永乐 摄

若他人出现职业性中暑

应当如何处理?

陈碧茵表示,首先应该沉着冷静应对,先让患者脱离高温环境,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平卧,脱去外套,再用湿毛巾冷敷额头、腋下、腹股沟等位置进行物理降温。适当饮用含盐清凉饮料。如果患者的体温超过40℃,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应立即拨打120向医务人员求助。

防控疾病,预防为主。

陈碧茵建议,

对于职业性中暑,

劳动者本人、用人单位

都应做好防护措施。

▶劳动者在高温环境下进行体力劳动后,应多饮水,注意补充矿物盐。

▶高温作业人员每年应进行一次职业健康检查,对患有未控制的甲亢、未控制的高血压、慢性肾炎等目标疾病的职工,用人单位应给予调离。

▶此外,用人单位应制定合理的劳动作业制度,尽量缩短职工在高温环境中的工作时间,并加强宣传,教育职工遵守高温作业安全规范。

▶在技术措施方面,用人单位可以改善生产工艺,提高高温作业岗位的通风效率或降低作业操作点的温度,为职工营造更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江门日报(文/ 张泽彬 陈雪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