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这个让人闻之色变的词汇,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无人不知。
然而,这个看似现代的疾病概念,其实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存在了。
不过在古代癌的叫法却与现在大不相同。
那么在古代,癌症是如何被发现和命名的?当时的人们又是如何治疗这种棘手的疾病的?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光明网】【中国青年报】等(链接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致命的癌症
2024年2月26日,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因病去世,享年79岁。
宗庆后的离世再次将公众的目光,聚焦到了肺癌这一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上。
根据公开信息,宗庆后在春节前就因肺癌病重入院。
尽管医院曾表示他的情况平稳,但仅仅三天后,这位79岁的企业家就与世长辞。
宗庆后的病情进展之快,充分体现了肺癌,尤其是小细胞肺癌的凶险性。
这种小细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病例的约15%,以其高度侵袭性和快速进展而闻名,往往在确诊时就已经到了晚期。
值得注意的是,宗庆后生前是一位重度烟民,曾有三十多年的烟龄,平均每天抽两包烟。
而这一习惯正是他患病的主要原因,据统计,超过95%的小细胞肺癌患者都有吸烟史,这无疑给所有烟民敲响了警钟。
肺癌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面临的巨大挑战。对于小细胞肺癌而言,由于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传统的手术治疗往往效果有限。
即便是在顶级医疗资源的支持下,肺癌患者的命运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这不禁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在现代这般医疗水平下,仍没有攻克癌症这一关,那中医盛行的我国古代是否存在癌症一说呢,他们又是如何治疗的呢?
古代的癌症
显然,癌症自古便存在。
不过在古代,癌症并不叫做癌症,而是叫做"喦",读音与"岩"相同。
这个字的选用可不是随意的,它生动地描绘了癌症肿块的特征——就像岩石一样坚硬凸起。
让人惊讶的是,早在周朝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识别出了特定类型的癌症。
"乳岩"这个词的出现,就意味着古人对乳腺癌已经有了明确的认知。
而他们主要依靠两种方法来诊断癌症:一是通过观察肿块表面是否凹凸不平来区分普通肿瘤和"岩"(癌);二是通过诊脉来进一步判断。
想象一下,在没有现代医学技术的帮助下,古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经验积累,来识别和命名癌症类型,这无疑体现了古代医者的智慧和洞察力。
事实上,"喦"只是癌症的其中一种叫法。
在中国最古老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已经出现了类似癌症的描述,当时被称为"积聚"。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中医对癌症的认知逐渐深入,并发展出了多种称呼。
"疡"、"症瘕"等词也被用来指代癌症,每一个称呼都反映了古人对这种疾病的不同理解和观察。
有人可能会说,古人平均寿命也只有三四十岁,还没活到细胞病变就已经去世了。
即便他们对这种疾病有所研究,也根本不可能会有专门的针对癌症的治疗方案。
古代是如何治疗癌症的
事实恰恰相反,面对这种棘手的疾病,古代医生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
他们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化"、"提"、"补"三个方面。"化"是指化解肿块,"提"是提升病人的精气神,"补"则是补充因病而损耗的元气。
除此之外,针灸和外敷药物也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这种全面的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整体观"的思想,不仅关注疾病本身,还注重调节全身机能。
在具体的用药方面,古代医生也有他们的独到之处。
活血化瘀的三棱、莪术,温补的肉桂、干姜、附子,甚至是一些动物药材如蟾酥、全蝎等,都是他们的常用药物。
这些药材的选用并非随意,而是基于长期的临床观察和经验积累。
每一种药材的使用,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理论依据。
在中医理论中,癌症的形成被认为与"正气不足,邪气盛行"有关。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应该保持阴阳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就可能导致疾病的产生。
具体到癌症,其主要症状为气滞血瘀、阳虚寒凝、寒凝血瘀等。
这种理论虽然与现代医学的解释不同,却反映了古人对人体内部环境和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深刻理解。
预防比治疗更有效
不过,有趣的是,古人对于癌症是如何发生的解释却与现代医学有些相似之处。
古代医生认为,气血郁结、饮食不当和火邪热毒都可能是癌症的诱因。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观察到经常大喜大悲或经常生气的人更容易患"岩"。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医生,都认识到病人的心情对癌症治疗至关重要。
有时候,保持良好的心态甚至比治疗本身更为重要。
对于现代人来说,预防癌症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包括合理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和定期体检。
有时候哭也是在治疗,将不好的情绪发泄出来,对于身体来说也是在减负。
古法今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对癌症的理解正在不断深化,治疗方法也在不断革新。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医学研究正在逐步验证一些古代中医的理论。
例如,中医强调的"整体观"理念,在现代精准医疗中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印证。
癌症不仅仅是局部细胞的问题,而是涉及整个身体系统的复杂疾病。
同时,古代中医对"气"的概念,也在现代医学研究中找到了某些对应。
例如,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肿瘤微环境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中医"气"概念的现代诠释。
肿瘤微环境包括了周围的血管、免疫细胞、炎症细胞等,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这与中医所说的"气"在体内的运行和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妙。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古代中医和现代医学在癌症认知上存在本质差异。
古代中医基于经验和哲学思考,而现代医学则建立在科学实验和临床研究的基础上。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关键是要如何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
在实际应用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
例如,在化疗期间使用中药来减轻副作用,或在手术后使用中医调理来促进恢复。
这种结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要在理解两种医学体系的基础上,找到最佳的结合点。
但我们也要警惕一些误区。有些人可能会过分迷信古方,认为古人的方法就一定是对的。
事实上,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态度来看待古代医学,既不盲目崇拜,也不全盘否定。
每一个古方背后可能蕴含着值得我们探索的智慧,但也可能存在当时认知局限导致的错误。
路漫漫其修远
展望未来,癌症研究和治疗的道路仍然漫长。
我们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癌症的发病机制,开发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同时,我们也要重视癌症预防,因为预防始终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应忘记古人的智慧。那些流传千年的医学典籍,可能蕴含着我们尚未发现的宝藏。
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去验证和发掘这些古老智慧中的精华。
最后,我们要记住,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医学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人类的健康和福祉。
在面对癌症这个强大的对手时,我们需要集合人类所有的智慧和力量。
让我们携手并进,用古今智慧的结晶,共同书写人类战胜癌症的新篇章。
我们有理由相信,终有一天,癌症将不再是不可战胜的敌人,而是我们人类智慧的又一个见证。
参考文献:
【光明网】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因病逝世,吸烟者需警惕这种癌症.2024-02-2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1918137922533140&wfr=spider&for=pc
【广州日报】抗癌不能只聚焦病情 疗愈身心同样重要.2024-04-15
http://www.dzshbw.com/news/2024/jiankang_0415/497702.html
【中国青年报】与癌症共存需要强大的心理、家庭支持.2023-11-3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3947179472785434&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