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8日上午,枣庄市市中区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钟杰作新闻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钟杰介绍说,我就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创新引领乡村振兴发展进行发布和交流。今年,全区农业农村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农业生产形势稳中向好

一季度,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9亿元,增幅4.6%,较全市高出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扎实推进设施农业提档升级,预计上半年全区蔬菜及食用菌产量7.2万吨,增幅2.9%,预计瓜果产量0.26万吨,增幅9.8%,猪牛羊饲养量、肉蛋奶产量持续平稳,有效保障了主要农产品供给。全面落实小麦“一喷三防”,全区主要农作物实现统防统治全覆盖,目前我区12万亩小麦已完成收获,今年夏粮实现丰产丰收。稳步推进秋粮播种,目前全区11.1万亩玉米已基本完成播种,积极应对近期持续干旱天气,充分整合一切水源和机械设备,调配农业生产物资抢墒造墒,组织群众有序抗旱,灌溉造墒面积8.6万亩。同时,强化粮食单产提升,促进农机农艺融合,依托登海德泰、富源农机等农业经营主体,打造集“高标农田、良种繁育、全程托管、粮食烘干、综合利用”于一体的万亩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基地,实现粮食作物全生命周期各类资源的有效集聚,打造市中现粮食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农业产业发展质效提升

全区始终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抓好特色产业培育。坚持绿色引领、科技赋能,围绕蔬菜种植、畜禽养殖等优势产业,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做大做强农业“芯片”。以旺达种苗基地为核心,建设集蔬菜种苗繁育、种植、加工、休闲农旅为一体沃农智慧农业产业园,拆除老旧大棚102座,新建日光温室大棚3万平米,建成枣庄皱皮辣椒种子资源库60亩。枣庄孙枝鸡成功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填补我市禽类遗传资源空白,将进一步促进枣庄辣子鸡产业发展。积极融入全市石榴产业发展大局,以永安南部山区、齐村北部山区为重点,按照“五片八园十村”的总体布局,打造五大“山地种植”片区、八个“标准化种植”园区、十个“庭院种植”典型村,引导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农户开展石榴栽植,目前已栽植石榴5.33万株。

抓好产业链条延伸。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在构建高质高效农业产业链中的核心作用,统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1—4月,全区高质高效农业产业链企业达到64家,完成营业收入3.28亿元。1—5月,全区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总数达到46家,完成营业收入10.01亿元,同比增长10.63%。坚持围绕强链、补链、延链,强化项目的谋划和建设,全区共梳理年产3万吨高端健康乳制品生产线、鲁之饮咖啡及植物基饮料生产、年产6万吨高端石榴饮品果汁茶饮料深加工等实施类、储备类农业项目56个,其中省、市、区级实施类重点项目14个,现已全部开工建设。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截至目前高质高效农业产业链完成新签约、开工项目7个,重点在谈项目5个。

抓好三产融合发展。立足市中农业品牌优势和资源禀赋,着力培育乡村旅游、研学拓展、农村电商、教育培训等乡村服务业态,全力打造西王庄沃农智慧农业产业园科创交易中心、齐村羊泉文旅小镇、永安凤凰谷农旅示范园等农文旅融合典型示范场景,全力推动三产融合。同时,在齐村镇新建100亩樱桃产业融合发展科技示范园,建设1.5万平米樱桃联动温室大棚,配套研学课堂、手工作坊、耕读文化长廊等设施,并引入枣庄学院18名博士进驻,建成全市第一家“科技小院”,探索出“校地合作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乡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大力实施“双十百千”工程。一方面,加快乡村振兴片区建设。突出片区特色定位,邀请山东省规划设计院,高标准制定片区发展规划,坚持梯次创建,扎实推进六大片区建设,真正将片区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国企帮包作用,制定印发《市中区国有企业助力乡村振兴实施办法》,由区属六大国企结对帮包六大片区,以项目带动片区发展,共梳理片区产业类、基础设施类、公共服务类等各类项目36个。西王庄谭家河示范区以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探索强村富民新机制为主导,构建“一带三园”格局,发展壮大“共富公司”,借助“六统一”模式深入实施千棚工程,加快设施农业提档升级,成功入选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甘泉花香·人文齐村”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打造齐洪路“十公里画廊”产业带,围绕“人文、果香、山水”三个核心,重点建设樱桃特色种植园区、凤凰岭辣子鸡特色街区、屏山甘泉人文景区等九大项目区,全力推进市级“双十片区”建设。同时,“凤翔果香·山水孟庄”、税郭沙河湿地、悠然南山·慢城永安、光明路槐香郊野特色农业等片区也在有序建设中。六大片区已覆盖全区41%的村庄,市中南部片区现代农业、北部片区农旅融合格局初步形成,东部畜禽产业、西部文旅康养正在加快布局。

另一方面,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创建的2个省级、12个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年内省、市级和美乡村基本实现全覆盖。其中,西王庄镇付湾村新建“付湾·邻里中心”,并在谭家河湿地公园成功举办乡村“无界集市”,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各类体验,今年五一期间,累计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齐村镇前良村坚持盘活闲置院落,充分利用11处70年代废旧鲁南民居,引进枣庄学院农学博士、曙光一线网红大咖等,围绕服务村民和游客,集中联片、精心打造“六院一街”,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游打卡地,和美乡村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同时,深入实施全域化美丽乡村提升行动,全面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新改建“四好农村路”24.1公里,完成农村清洁取暖建设3801户、农房节能改造试点846户,7264户美丽庭院实现以“小美”聚“大美”。乡村全域正向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积极转变。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排查工作。排查重点疑似存在致贫返贫风险户176户,及时有效纳入监测帮扶。严格落实《持续增收十项帮扶行动》,建立“高中低”三类人员管理台账,坚持开发式帮扶与兜底保障相结合的方式,因人因户精准施策。健全完善户家帮扶政策清单,对脱贫户和监测户政策落实情况全面核验,紧盯“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等核心指标,持续推动各项帮扶措施精准落实。开发式帮扶改输血为造血,新开发公益岗位42人,上岗263人,户均年增收1万元。

强村富民成效不断增强

强化农村三资监管,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创新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共富公司、振兴公司梯次有效实现形式,全区10万元以下村全部“清零”,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突破60万元。积极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充分利用山东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线上公开交易村集体资产9处,成交额达到258.5万元。推动214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开通“银农直连”,实际线上支付率达到90%以上,逐步实现农村“三资”的数字化、信息化、规范化。同时,不断激发乡村人才动能,分层分类举办乡村产业发展与乡村建设能力提升、粮油作物单产提升等7个专题培训班,培育高素质农民117人,加快形成与产业需求相适应、与农村发展相协调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钟杰告诉记者,我们将认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按照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议精神和区委区政府部署安排,围绕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农业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打赢打好乡村振兴跨越赶超攻坚战,努力书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市中”新篇章。

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统筹整合良种、良田、良技、良机、良制等“五良”技术措施,加快西王庄镇、税郭镇吨粮片区建设,示范带动全区粮食均衡稳定增产。做好夏种、夏管工作,组织农技人员开展各项技术服务,引导农户种足种好秋熟作物,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600亩任务。全面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性保险、农机购置补贴等激励政策,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加强“菜篮子”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保证蔬菜、水果、食用菌及畜禽产品稳定生产,全区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稳定在17万吨以上。科学调控生猪产能,全区能繁母猪保有量不低于6200头,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保持在6家以上,确保实现2024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较快增长。

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将项目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推动孟庄蒂夷茗茶园设施农业、税郭设施渔业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沃农智慧产业园、齐村大樱桃产业园、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基地、荣祥家庭农场养殖等产业项目进度。进一步利用闲置设施农业基地,通过扩大规模、培育品牌、延伸链条,新上建设一批种养加现代农业项目,带动形成集聚效应,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紧紧抓住枣庄孙枝鸡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这个契机,完善孙枝鸡生态与标准化饲养技术,谋划实施孙枝鸡种禽养殖、高端功能蛋、功能性饲料等项目,推动孙枝鸡产业快速发展。加大对石榴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持续推动晟达菲尔、久旭生物、宁康药业等重点企业融入石榴产业发展,不断健全集石榴种植和相关产品研发、生产、储藏、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推动石榴加工产业聚链成群。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全力做好2023年市级“双十百千”工程验收准备。巩固提升西王庄谭家河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推动齐村镇“甘泉花香·人文齐村”市级衔接推进区争创省级,其他各镇努力争创市级“双十片区”。坚持分类施策、点面结合,注重风貌保护,持续完善细化片区规划,确保规划体现特色、切实可行。统筹抓好2023年省、市级和美乡村建设项目,对照方案要求,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创建任务。积极准备2024年省、市级示范村、提升村申报工作。以村庄现有基础为依托,充分盘活闲置资源,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重点突出特色产业带动,深入挖掘薄板泉、乔屯、凤凰岭、东北村、雷村等特色村庄发展潜力,讲好村庄故事,培树示范典型,以精品示范村建设带动片区发展。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重点围绕永安南部绿道、齐村北部山区、税郭沙河支流、环周村水库等区域沿线布局,做好基础设施整体提升,串联片区点位,打造精品环线。注重乡村融合发展,组织开展采茶节、草莓节、辣子鸡文化节、非遗展等各具特色的农文旅活动,进一步聚人气、增流量,为片区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孙文强, 西王庄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吴开振,区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股副股长刘莹莹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附:记者问答实录

记者:畜禽产品是市民“菜篮子”中的生活必需品,关乎民生,是老百姓关心的话题,请介绍一下市中区区畜牧业发展的一些情况和措施?

孙文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产业发展,坚持以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为方向,以“优供给、强安全、保生态”为目标,加快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步伐,不断推动全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全区共有畜禽规模养殖场68家,省级智慧畜牧应用基地2家,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6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美丽牧场24家。今年3月7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762号公告,“枣庄孙枝鸡”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成功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山东孙枝鸡种业有限公司于6月份被省畜牧兽医局评定为省级畜禽遗传保护单位。至此,枣庄市畜禽遗传资源在禽类上实现了零的突破,为全市畜禽种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决扛牢责任,保障畜产品稳定供给。今年以来,全区上下进一步强化抓畜牧生产的紧迫意识,明确任务目标和工作重点,积极有效化解价格下行、养殖成本上涨等压力,基本实现了产值稳定增长和畜产品稳产保供。一季度,生猪出栏3.62万头,肉牛出栏0.2万头;肉羊出栏2.68万只;家禽出栏108万羽;肉产量0.53万吨;蛋产量0.45万吨;奶产量0.06万吨。同时,以绿色发展为核心,严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监管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各道关口,有效保障了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聚焦项目建设,加快畜牧产业转型发展。近年来,持续强化畜牧产业项目建设,加大产业项目的提档升级,全力保障畜牧产业逐年稳步增长。今年将充分挖掘枣庄孙枝鸡资源优势,坚持科学合理开发利用,重点围绕产业园规划建设、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系和功能蛋开发加大推进力度,全面加快枣庄孙枝鸡全产业链发展,强力带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计划改造现有原种鸡场1处,提升原种的孵化带动能力,进一步建立完善防疫和数字信息化管理生产体系。年内计划建设10万套父母代种鸡繁育孵化场1处,建设存栏鸡45万只,年出栏商品鸡100万只,商品肉鸡示范场1处,建设年产900吨鸡蛋鸡场1处,力争三年达到年产肉鸡5000万只,实现产值25亿元。

夯实基层基础,保障畜牧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强化基层防疫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基层防疫力量,进一步明晰职责任务,科学划分监管网格,严格落实规章制度,不断织密基层防疫网络。二是强化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认真落实市、区基层畜牧站标准化建设的意见,扎实推进达标创建的力度,切实做到软硬件设施的全面更新提升,充分发挥好在孟庄高速出口显要位置建设孟庄动物检疫申报点的示范作用,今年继续推进相关镇街动物检疫申报点的建设,不断提高动物检疫的能力。三是强化执法监督检查。持续推进动物检疫的综合执法,严格落实执法监督检查的相关要求,上半年开展执法检查12次,立案4起,有力的保障了全区畜产品质量安全。

记者:为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年初,区政府专门将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列入十大惠民实事进行推进落实。请问针对这一惠民工程我们是如何推动的,目前进展如何呢?

刘莹莹:今年以来,区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内涵,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以“双十百千”工程为抓手,以乡村振兴片区打造为重点,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汇聚力量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抓规划强引领,片区建设稳步推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主要领导先后10余次深入示范片区亲自谋划、现场推动,分管领导一线指挥、全程参与,高位推进示范片区和乡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按照“片片有主题、村村有亮点”原则,精心规划设计六大乡村振兴片区和14个和美乡村示范村。工作中做到分类实施,梯次创建、统筹推进。六大片区分别是西王庄镇谭家河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甘泉花香·人文齐村”“凤翔果香·山水孟庄”2个市级衔接推进区,税郭沙河湿地、悠然南山·慢城永安、光明路槐香郊野特色农业3个区级示范片区,村庄覆盖率达41%,覆盖人口6.2万余人。争取片区建设资金5700万元,项目资金480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6.6亿元。

抓项目促振兴,乡村产业加快发展。产业兴乡村兴,结合我区人多地少特点,不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充分激发农业发展内生动力。梳理产业发展现状,摸清产业项目底数,将产业项目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按照“培植一批、壮大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思路梯次推进。壮大久旭食品、旺达蔬菜、齐氏草莓等项目,新建成使用沃农智慧农业产业园一期、富源农机社会化服务基地、大樱桃科技示范园等项目,加快建设齐村裕丰果蔬、孟庄设施茶园、税郭坑溏渔业等项目,加快谋划孙枝鸡产业园项目。建立总投资69.6亿元计划实施58个高质高效农业产业项目台账,坚持“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管理,加快推进项目实施,不断延伸链条,促进融合,真正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抓环境增颜值,乡村面貌大幅提升。统筹抓好确定的2个省级、12个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和50个整治提升村建设任务。持续深化全域化美丽乡村提升行动,抓好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工作,抓住“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和“全国文明城创建复审”有利时机,开展全域化、无死角的城乡环境大整治,清运三堆五垛5200余处、生活垃圾3.4万余吨、建筑垃圾1500余吨,清理河道沟渠278公里,农村面貌持续改善。强化以督促治、以督促改,开展集中整治督导评价4次。完善评村带镇督导考核机制,开展2期暗访督导,反馈并督促整改问题点位400余处,探索设立村级“人居环境督导专员”,有效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向深向细向实。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建成美丽河湖8段、60余公里,提升通户道路140公里,新建、提升村民文化活动广场3处,栽补花卉灌木8万余株,安装路灯740余盏。

抓文化丰内涵,乡村振兴更有灵魂。立足特色产业,鼓励科技创新,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挖掘村庄独有价值,讲好村庄故事,增强乡村文化自信。依托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特色活动,丰富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倡导移风易俗,培树社会主义新风尚。培植壮大沃农蔬菜“农业芯片”“项彪炻陶技艺”“小矛盾大调解”“鑫垚科技”“好客小院”等一批农耕传承、乡村治理、非遗文化知名品牌,将农耕文化、非遗传承、科技小院、邻里中心等要素嵌入和美乡村发展,目前已建成前良村、下道沟村、付湾村、东北村等一批示范村,以精品示范村建设带动片区发展。年底前市级以上和美乡村覆盖率达90%以上。

下步,我们将再接再厉,紧紧围绕示范片区打造、重点项目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解放思想,多措并举,持续发力,确保高质量完成此项惠民实事任务,真正把实事办实办好、让群众满意。

记者:据了解,西王庄谭家河乡村振兴示范区获评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请问,目前该片区建设进展情况怎么样了?

吴开振:谭家河乡村振兴示范区坐落于市中区西王庄镇南部,总面积9.1平方公里,涵盖西花沟、付湾等10个行政村、20个自然村,共4998户、2.1万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7万元。示范区内共有市级以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0个,村集体收入过50万元村9个,突破百万元村1个。围绕“产业引领、创新发展,生态宜居、和美乡村,乡风文明、强村富民”的创建思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打造“一带三园十个和美乡村”,聚力建设创新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

今年以来,西王庄镇把谭家河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建设作为贯彻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五小变五大”工作部署的具体实践,坚持以良种、蔬菜、冷链运输等特色产业为引领,精心谋划24个重点项目,目前已完成17个项目。4月份获批第三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

通过设施更新,实现小众变大众。推进“千棚工程”,高标准打造占地600亩的沃农智慧产业园,拆除旧棚102座,新建高标准温室大棚74座;以数字科技赋能园区,打造1600平方米科创交易中心,实现设施大棚智能管控,产品展示、网络销售有效联动;以旺达农业育种基地为带动,建设占地60亩种质资源库,年育皱皮辣椒种1000公斤。同时创新“六统一”种植模式,带动周边农户规模化蔬菜种植。

通过土地托管,实现小田变大田。示范区内实现全域土地托管流转,引进全国最大的种业企业登海种业,流转土地打造万亩良种繁育基地。统筹实施地块整合改造,完成全域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土地流转、托管及入股等形式,促进土地统耕统作、统种统收,粮食种植面积增加10%,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6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2.8万吨以上。

通过规模经营,实现小户变大户。依托富源农机吸引登海德泰等4家企业入驻,建设完成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基地,集良种繁育、大田种植、粮食烘干加工、有机肥生产等多个项目为一体,发展“良种种植—数字化监测—机械化管理—烘干存储—秸秆利用—肥料还田”全链条绿色循环经济。

通过连片开发,实现小景变大景。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打造付湾邻里中心,完善周边配套和保障功能,整治提升河道10公里,栽植苗木9.6万余株,打造沿河景观节点13处;狠抓环境综合整治,打好村庄清洁“四季战役”,完善常态化管护机制,打造美丽宜居和美乡村;引入无界集市团队,培育乡村近郊游网红打卡地。

通过跨村联建,实现小村变大村。坚持党建引领,在全市率先成立跨村联建的共富公司,带动示范区内村集体增收。完成全域和美乡村建设,新建样板村级卫生室5个、美德信用示范村3个、长者食堂1处。持续推动“美德信用+”建设,深入开展“四德榜”“美丽庭院”“好媳妇好婆婆”等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培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下步,西王庄镇将紧盯项目建设不放松,确保每一个项目精准落地,把示范区建设作为全镇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全力打造、提升谭家河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谱写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张环泽 报道)